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HVR)后不同桥接抗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于2018年1月至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MHVR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接受的桥接抗凝方式,分为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时间、费用参数,其中,时间参数包括引流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的时间间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时间(桥接抗凝开始至INR值连续2 d达标的时间间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栓塞和出血事件,随访时间为4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VR术后发生栓塞和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UFH组120例,LMWH组97例。UFH组有2例患者发生卒中,LMWH组未发生栓塞事件。与UFH组比较,LMWH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9.28%(9/97)比1.67%(2/120),P=0.02],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INR稳定时间较短(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抗凝方案(OR=0.18, 95%CI 0.04~0.86, P=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1.99,95%CI 1.16~3.41,P=0.01)和血肌酐水平(OR=1.05,95%CI 1.01~1.08,P=0.04)为MHVR术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UFH比较,MHVR术后采用LMWH桥接抗凝虽然减少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及INR稳定时间,但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肝素,低分子量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桥接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巨大左心室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总结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我科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8例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81.5±7.3)mm,左室射血分数为(0.36±0.08);心功能Ⅲ级20例,Ⅳ级8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6例。结果术后早期出现低心排、肾衰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8例,占28.5%,术后早期死亡1例,占3.5%。结论影响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术前严重左室扩大和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术后低心排、肾衰和室性心律失常,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治疗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CL90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前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心肌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及体外循环(CPB)装置,使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概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存率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可见,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肺不张,肺水肿,气胸,胸膜腔积液,呼吸衰竭,肺出血,肺部感染,肺栓塞,灌注肺,急性肺损伤等。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早期诊断 肺部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 138例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70例和对照组 6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教育。分别于治疗护理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情况。结果:治疗护理半年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及技能和 治疗依存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p< 0.05 )。结论: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模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有效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风心病 机械 瓣膜置换 自我管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ICU时间、住院费用,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ICU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瓣膜病变的病人接受机械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必需的治疗手段。而加强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成了防止术后抗凝不当所致的出血和血栓的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术后正确采集PT标本,掌握影响抗凝药物治疗的的因素、常见并发症的应对措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规范住院期间抗凝治疗的护理,科学的出院抗凝治疗指导等已成为减少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机械瓣抗凝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手册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该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传统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结合专门制作的健康管理手册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内INR达标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1年后观察组INR达标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 心脏瓣膜病 健康管理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患者80例,时间2016年10月-2020年10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 80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未见房颤转复外,78例患者均在半年内转复,预后良好。8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满意度对比有差异,治疗后满意度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开展的过程中,施以有效的术中护理配合措施,可以为理想手术效果的取得提供侧面支持。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射频消融 房颤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国内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模式的相关文献,对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国内外新型的抗凝管理模式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适合我国的抗凝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管理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综合护理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抽选出80例,80例患者均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一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ICU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疗效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性对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采取ICU综合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ICU 综合护理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麻醉护理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的9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麻醉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5.56%;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82%;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护理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麻醉护理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护理风险及对策。方法对50例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密切配合,评估存在的护理风险,预先采取相应措施。结果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配合流程和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老年患者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护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