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12例心脏机械瓣膜再次置换术的治疗经验,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心脏机械瓣膜再次置换术,其中机械瓣膜血栓形成5例,心内膜炎4例,瓣周漏1例,机械瓣膜功能障碍1例,机械瓣周围心内膜过度增生干扰碟片活动1例.再次手术二尖瓣置换7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3例.结果术中意外死亡1例,为心肌收缩无力致无法停体外循环机,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死亡率为25%.结论及早诊断,术前心功能改善,掌握好手术时机,不断改进的外科技术及心肌保护,都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 置换术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降低死亡率 瓣膜血栓形成 瓣膜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总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经验。方法本组176例行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术后待胸部引流管的引流量〈20ml/h,开始予肝素300-400u/h,拔除气管插管后开始予华法林5mg/d口服,待PT〉22.5s,APTT〉60S,PTINR〉1.6时停用肝素,口服华法林(2.5±0.8)mg/d,单一主动脉瓣置换者PT-INR(1.8±0.3),其余PT-INR(2.2±0.4)。结果本组应用肝素(52±8)h,出院前97%的患者达到低强度的抗凝要求,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除3例PT-INR〉6.0(未出现并发症),再次入院调整剂量外,其余患者均达到抗凝治疗的要求。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剂的应用先给予饱和量,再用维持量的低强度的抗凝方法是安全的,术后出凝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

  • 标签: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华法林 肝素 手术后医护 国际标准化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配合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在后天性心血管疾病当中,瓣膜性心脏病是成人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做好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

  • 标签: 瓣膜置换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正确的认识和掌握。结论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抗凝治疗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机械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机械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最主要的方法,术后患者需终生进行抗凝治疗,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改善抗凝治疗依从性,并提升个人应对能力。本文就自我管理在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机械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自我管理 研究进展
  • 作者: 李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疗中心  北京 100048)  【摘  要】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方式。方法:取我院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优质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3例,比较抗凝治疗依从性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抗凝治疗依从性高,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提高抗凝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干预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抗凝治疗、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建立微信团队,由专业医护人员通过微信对出院患者抗凝治疗进行干预指导,对干预前后的抗凝知晓率、依从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对抗凝的知晓率、依从性、并发症发病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干预提高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抗凝药物的服用依从性,并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 标签: 机械瓣膜置换术 微信干预 抗凝药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 重症心脏瓣膜病 患者接受 瓣膜置换 手术对应 麻醉处理 方法 。 方法: 下面文章内容 2017 年 01 月 --2020 年 03 月在 本医院 拟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 28 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予以指标相关数据统计,针对全部患者都实施瓣膜置换手术对应麻醉处理干预 , 记载麻醉成功情况及死亡情况、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分析麻醉诱导之前和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具体检测结果、心率指标具体检测结果 。 结果: 成功麻醉 占 100.00% ; 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具体检测结果、心率指标具体检测结果 比较 麻醉诱导之前对应统计内容 下降 ( P<0.05 ) ; 主动脉开放之后 出现 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78.57% , 一次除颤干预后出现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17.86% , 两次除颤干预后出现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3.57% 。 结论: 将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 的 对应麻醉处理 做好非常重要,有助于提升其成功麻醉情况,促进其心脏自动复跳 。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对心脏机械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康复期的患者60例列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63.80±4.80)岁;对照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63.20±4.50)岁。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相应的临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运动干预措施,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实施护理8 d后,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为(395.30±27.10)m,对照组为(336.50±20.00)m;试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7.48±3.46)%,对照组为(53.26±3.28)%;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护理8 d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6.42±5.12)分,对照组为(42.96±4.15)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机械置换后患者术后护理时,心脏康复运动的应用,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运动机能状况,更加能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康复运动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 6 min步行距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HVR)后不同桥接抗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于2018年1月至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MHVR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接受的桥接抗凝方式,分为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时间、费用参数,其中,时间参数包括引流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的时间间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时间(桥接抗凝开始至INR值连续2 d达标的时间间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栓塞和出血事件,随访时间为4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VR术后发生栓塞和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UFH组120例,LMWH组97例。UFH组有2例患者发生卒中,LMWH组未发生栓塞事件。与UFH组比较,LMWH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9.28%(9/97)比1.67%(2/120),P=0.02],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INR稳定时间较短(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抗凝方案(OR=0.18, 95%CI 0.04~0.86, P=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1.99,95%CI 1.16~3.41,P=0.01)和血肌酐水平(OR=1.05,95%CI 1.01~1.08,P=0.04)为MHVR术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UFH比较,MHVR术后采用LMWH桥接抗凝虽然减少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及INR稳定时间,但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肝素,低分子量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桥接抗凝
  • 简介:总结6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妇行剖宫产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护理重点是重视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特殊用药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同时做好专科护理与健康教育。6例安全度过围术期,心功能恢复II级以内出院;健康新生儿5例,中度窒息新生儿1例,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机械心瓣膜置换术后 孕妇 剖宫产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用药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38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表转化比值(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和护理,全部患者PT及INR可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结论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要确保准时服药,定期监测PT及INR,密切观察并指导患者学会发现早期出血及拴血的征象,以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产生明显并发症的目的。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 抗凝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瓣膜病变的病人接受机械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必需的治疗手段。而加强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成了防止术后抗凝不当所致的出血和血栓的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术后正确采集PT标本,掌握影响抗凝药物治疗的的因素、常见并发症的应对措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规范住院期间抗凝治疗的护理,科学的出院抗凝治疗指导等已成为减少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机械瓣抗凝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瓣膜置换术以及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在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重症心脏瓣膜患者中选取 5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9例。对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对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计算 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心理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明显( p< 0.05);实验组患者的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 2组数据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瓣膜置换术以及护理干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将护理质量提升,控制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的等。对照组出院后不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抗凝并发症和再次入院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机械置换术患者延续护理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定时查血、INR目标值、华法林影响、效果因素、立即就医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延续护理观察组出院后抗凝相关并发症及再次入院情况、总国际比值治疗范围率、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减少术后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和再次入院,值得在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开展推广运用。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生存质量 护理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本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符合标准的110例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研究期间对照组失访3例,观察组失访1例,配合完成研究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男24例,女30例,年龄(60.03±7.52)岁;对照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59.36±8.31)岁。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抗凝认知水平、服药依从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抗凝认知水平良好率为64.81%(35/54),高于对照组23.08%(1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评分为(7.12±1.41)分,高于对照组(4.37±1.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P<0.001)。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出血发生率为9.26%(5/54),低于对照组30.76%(16/52),INR达标率为79.18%(194/245),高于对照组59.23%(93/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回馈教学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增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的依从性,明显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机械瓣膜置换术 回馈教学 健康教育 依从性
  • 简介:总结2014年1月—2015年2月13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观察及护理。130例患者中出现术后2h引流液较多者6例,4~5cm以上皮下淤血者3例,尿道出血者2例,胃肠道出血者2例,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者5例,下肢麻木者1例。主要通过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遵医嘱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观察伤口、引流管、皮肤黏膜、胃肠道、意识及四肢活动感知等,防止出血倾向和栓塞的发生;应用专业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确保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述患者通过对症处理及积极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痊愈出院。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抗凝治疗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妊娠、分娩期抗凝治疗情况,胎儿发育情况。结果12例患者在整个孕期均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瓣膜血栓和栓子栓塞并发症,其中足月正常妊娠8例,早产2例,产后大出血2例其中1例患者胎儿发育迟缓出生时体重偏低,无胎儿畸形发生。在妊娠过程中有2例患者发生阴道出血现象,经治疗后没有发生流产。结论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效果显著且对孕妇及胎儿不会产生影响,安全方便,不会引发胎儿畸形,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妊娠 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