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甲烷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急性肝损伤组(ALI组)、甲烷饱和盐水组(MS组)和甲烷饱和盐水+3-甲基腺嘌呤组(MS+3-MA组)。采用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300 mg/kg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MS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和造模后12 h时腹腔注射甲烷饱和盐水10 ml/kg;MS+3-MA组造模后即刻腹腔注射甲烷饱和盐水10 ml/kg及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0 mg/kg,造模后12 h时腹腔注射甲烷饱和盐水10 ml/kg;C组及ALI组于相同时点腹腔注射等容量无菌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时,取眼球血样,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和AST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浓度。处死小鼠,取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和p62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计数小体。结果与C组比较,ALI组、MS组和MS+3-MA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浓度升高,肝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表达上调,小体计数增加(P<0.05);与ALI组比较,MS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浓度降低,肝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表达下调,小体计数增加,MS+3-MA组血清AST浓度下降,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与MS组比较,MS+3-MA组血清ALT、AST、TNF-α和IL-6升高浓度,肝组织LC3Ⅱ/LC3Ⅰ比值降低,小体计数减少(P<0.05)。结论甲烷可减轻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与增强肝细胞水平有关。

  • 标签: 甲烷 对乙酰氨基酚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心肌标记物LC3B、LC3B mRNA及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选4~5周龄(l80~200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C组,10只)和造模组(26只)。NC组(10只,予等量生理盐水)予常规饲料;造模组予高糖脂饲料,12周时一次性予链脲佐菌素 25 mg/kg造DM模型,共成模25只,分为3组:糖尿病组(DM/NS组,9只,予等量生理盐水)、利拉鲁肽组(DM/LIR组,8只,予利拉鲁肽100 μg/kg,2次/d)及利拉鲁肽+氯喹组(DM/LIR+CQ组,8只,予利拉鲁肽100 μg/kg 2次/d,氯喹50 mg/kg 1次/2 d)。4周后测血糖,麻醉后取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泡沫样变、免疫组化法测LC3B水平、RT-PCR法测LC3B mRNA水平。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与NC组比较,DM/NS组及DM/LIR+CQ组泡沫样变细胞/总心肌细胞数升高,LC3B mRNA及LC3B水平降低[DM/NS组:(2.18±0.90)vs(11.79±0.74)、(2.03±0.10)vs(1.85±0.06)、(194.18±10.19)vs(175.99±6.09)(t=25.24、4.69、3.22);DM/LIR+CQ组:(2.18±0.90)vs(11.24±1.29)、(2.03±0.10)vs(1.89±0.08)、(194.18±10.19)vs(176.73±7.82)(t=17.56、4.65、3.99,均P<0.05)];DM/LIR组上述指标无差异(t=2.20、0.28、1.40,均P>0.05)。②与DM/NS组比较,DM/LIR+CQ组泡沫细胞/总心肌细胞数、LC3B mRNA及LC3B表达无差异(t=1.09、1.18、0.22,均P>0.05);DM/LIR组泡沫细胞/总心肌细胞数下降、LC3B mRNA及LC3B表达升高[(11.79±0.74)vs(1.29±0.60)、(1.85±0.06)vs(2.01±0.20)、(175.99±6.09)vs(201.27±11.35)(t=31.86、2.39、5.82,均P<0.05)]。③相关性分析,LC3B mRNA、LC3B水平与泡沫细胞/总心肌细胞数比值显著相关(r=-0.977、-0.986,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能增强早期糖尿病大鼠心肌,减少心肌细胞泡沫样变,改善心肌脂质沉积,对心肌结构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心肌病 自噬 脂质沉积 胰高血糖素样肽-1
  • 简介:摘要选择性通过降解聚集体蛋白、受损或多余的细胞器等细胞质物质维持细胞内稳态,其正常功能的维持必须确保受体能够有效识别和隔离待降解物质。作为重要的受体蛋白,p62通过介导多种信号通路参与选择性过程。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特征,当其持续较长时间发展时,会继发实质性瘢痕形成并最终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和器官衰竭。p62在肺、肝、肾组织等纤维化疾病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p62的积累、过表达、异位表达均可加重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进一步探究p62在选择性中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纤维化 p62 选择性自噬 肺纤维化 肝纤维化 肾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及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体重200~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对照组(Con组)、艾司氯胺酮组(Con+Ket组)、脓毒症组(LPS组)、脓毒症+艾司氯胺酮组(LPS+Ket组)和脓毒症+艾司氯胺酮+3-甲基腺嘌呤组(LPS+Ket+3MA组)。采用腹腔注射LPS制备脓毒症大鼠AKI模型,Con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Con+Ket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LPS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LPS+Ket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LPS+Ket+3MA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30 min后尾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和3-MA 15 mg/kg。腹腔注射LPS后24 h时麻醉大鼠,随后处死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ELISA法测定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IL-1β和IL-18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C3、P62和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含量升高,LC3-Ⅱ/LC3-Ⅰ比值降低,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P<0.05);与LPS组比较,LPS+Ket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含量降低,LC3-Ⅱ/LC3-Ⅰ比值升高,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P<0.05);与LPS+Ket组比较,LPS+Ket+3MA组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NLR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含量升高,LC3-Ⅱ/LC3-Ⅰ比值降低,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减轻大鼠脓毒症AKI,参与了这一过程,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自噬 氯胺酮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骆驼蓬总碱(TAH)能否诱导神经细胞并促进神经毒性蛋白Tau蛋白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降解。方法(1)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及1、2.5、5、10、20、50 μg/mL TAH组,分别加入0、1、2.5、5、10、20、50 μg/mL TAH作用24 h,观察细胞形态及数目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帕霉素组及1、2.5、5、10、20 μg/mL TAH组,分别加入等量溶剂、50 nmol/L激活剂雷帕霉素及1、2.5、5、10、20 μg/mL TAH作用4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体数;(3)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帕霉素组、10 μg/mL TAH组,分别加入等量溶剂、50 nmol/L雷帕霉素、10 μg/mL TAH作用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蛋白的表达;(4)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氯喹组、TAH组、TAH+氯喹组,分别加入等量溶剂、50 nmol/L抑制剂氯喹、10 μg/mL TAH、10 μg/mL TAH+50 nmol/L氯喹作用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5)将PC12细胞分为TAH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10 μg/mL TAH和等量溶剂处理4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的表达;(6)将过表达Tau-绿色荧光蛋白(GFP)的Tet on HEK29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AH组、强力霉素组、强力霉素+TAH组、强力霉素+TAH+3-甲基腺嘌呤(3-MA)组、强力霉素+TAH+氯喹组,后4组细胞加入200 ng/mL强力霉素处理24 h后,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溶剂,TAH组加入10 μg/mL TAH,后3组细胞分别加入10 μg/mL TAH、10 μg/mL TAH+5 mmol/L 3-MA、10 μg/mL TAH+50 nmol/L氯喹,作用24 h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绿色荧光强度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Tau-GFP和LC3-Ⅱ蛋白的表达;(7)将稳定表达α-Syn的HEK29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氯喹组、TAH组、TAH+氯喹组,分别加入等量溶剂、50 nmol/L氯喹、10 μg/mL TAH、10 μg/mL TAH+50 nmol/L氯喹作用2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α-Syn和LC3-Ⅱ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50 μg/mL TAH组细胞存活率降低,且50 μg/mL TAH组细胞存活率低于20 μg/mL T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雷帕霉素组、10、20 μg/mL TAH组细胞体数增多,且10 μg/mL TAH组细胞体数多于20 μg/mL T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选择10 μg/mL TAH用于后续实验;(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雷帕霉素组、TAH组细胞p62蛋白的表达均降低,LC3-Ⅱ蛋白的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喹组、TAH组、TAH+氯喹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均增加,且TAH+氯喹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高于氯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AH组细胞p-mTOR、p-p70S6K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强力霉素组细胞Tau-GFP蛋白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强力霉素+TAH组细胞Tau-GFP蛋白的表达较强力霉素组降低,强力霉素+TAH+3-MA组、强力霉素+TAH+氯喹组细胞Tau-GFP蛋白的表达较强力霉素+TAH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H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强力霉素+TAH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较强力霉素组增加,强力霉素+TAH+3-MA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较强力霉素+TAH组降低,强力霉素+TAH+氯喹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较强力霉素+TAH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AH组HEK293细胞α-Syn蛋白的表达降低,LC3-Ⅱ蛋白的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H+氯喹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高于氯喹组,TAH+氯喹组细胞α-Syn蛋白的表达高于TA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H可能通过抑制mTOR/p70S6K信号通路激活神经细胞,从而促进Tau和α-Syn的降解。

  • 标签: 骆驼蓬总碱 细胞自噬 Tau蛋白 α-突触核蛋白
  • 简介:摘要是溶酶体介导的一种分解代谢过程,通过降解不同的细胞质成分,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或细胞内压力下的细胞平衡和生存。也是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方式,侵入机体后的病原体会被宿主细胞的吞噬体吞噬,吞噬体成熟后形成小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溶酶体,溶酶体由于各种水解酶的作用而降解,同时将病原体清除。肺部非典型病原体通过干扰宿主细胞水平,逃避宿主细胞通过对其清除,并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最终达到感染宿主的目的。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肺部3种常见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与关系相关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辐照联合抑制对小鼠4T1乳腺癌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4T1细胞,分为对照组、超声组、羟氯喹组、超声联合羟氯喹组。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LC3、p62、MMP-9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体的形成;EdU与CCK-8测定细胞的增殖与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构建4T1乳腺癌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超声组、羟氯喹组、超声联合羟氯喹组,每组5只,每2 d测量肿瘤体积及小鼠体重。结果超声联合羟氯喹组LC3-Ⅱ与p62的蛋白水平表达增加,透射电镜可见细胞内明显体积累;在细胞实验中,与其他三组相比,超声联合羟氯喹组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强,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MMP-9的表达降低,并能明显抑制侵袭(均P<0.050);在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下降(均P<0.050),超声联合羟氯喹组较超声组和羟氯喹组治疗效果更优(均P<0.001)。结论低频超声辐照联合羟氯喹能够协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明显减缓4T1荷瘤小鼠肿瘤生长。

  • 标签: 超声处理 自噬 侵袭 增殖 凋亡
  • 简介:背景:离心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水平改变,使骨骼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影响骨骼肌正常的收缩活动。目的:观察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程骨骼肌细胞的情况及Omi/Beclin-1信号通路的变化,以探究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8只),离心运动组(24只)。离心运动组完成一次性跑台运动(坡度为-16°,速度为16m/min,时间为90min),在运动后即刻、24h、48h取材(各8只),使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不同时程Lc3-Ⅱ、Omi、HAX-1、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离心运动后,Lc3-Ⅱ、Omi、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Lc3-Ⅱ和Omi蛋白表达在运动后即刻达到最高峰;Beclin-1在运动后24h到达峰值;②离心运动后,HAX-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在24h达到最低,之后开始恢复;运动后48h与安静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结果显示:离心运动可以导致骨骼肌细胞增强,可能通过上调Omi/Beclin-1信号通路所致。

  • 标签: 离心运动 骨骼肌 自噬 OMI BECLIN-1 组织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2(Rb2)通过调节自信号通路,促进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作用。方法利用高脂喂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观察Rb2对实验小鼠体重和脂肪质量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检测脂肪组织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利用信号通路激动剂雷帕霉素处理3T3-L1脂肪细胞和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组分,观察激活对棕色化基因表达影响及Rb2干预后是否逆转雷帕霉素的作用。结果Rb2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和脂肪质量,抑制相关基因(Atg)5、Atg7、Beclin-1基因和Beclin-1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的表达,上调p62蛋白的表达,提示Rb2可能通过抑制缓解肥胖。进一步体外实验发现,雷帕霉素处理3T3-L1脂肪细胞,激活并抑制棕色化基因表达,Rb2部分拮抗雷帕霉素对白色脂肪的激活和棕色化的抑制作用。结论Rb2可以减轻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信号通路、上调棕色化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人参皂苷Rb2 自噬 肥胖 雷帕霉素 棕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Becli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NEC患儿及正常对照组患儿外周血,分离白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白细胞中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量,计算LC3Ⅱ/Ⅰ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记录NEC组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持续禁食时间。比较两组患儿白细胞中LC3Ⅱ/Ⅰ比例、Beclin1表达量及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分析上述指标与NEC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NEC组33例,对照组36例。(1)NEC组外周血白细胞中相关蛋白LC3Ⅱ/Ⅰ比例及Beclin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2.04(1.65,2.65)比1.00(0.97,1.03),1.87(1.16,2.02)ng/ml比0.88(0.77,0.9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EC组血清IL-4、IL-6及TNF-α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3.0(2.3,3.6)ng/L比1.6(1.3,1.9)ng/L,10.0(7.7,12.1)ng/L比3.8(2.1,4.8)ng/L,32.0(26.5,37.5)ng/L比11.5(9.8,12.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蛋白LC3Ⅱ/Ⅰ比例和Beclin1表达量与CRP、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持续禁食时间成正相关(P<0.05);IL-4与CRP、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持续禁食时间均无相关性(P>0.05);IL-6和TNF-α与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持续禁食时间、CRP成正相关(P<0.05)。(4)相关蛋白LC3Ⅱ/Ⅰ比例、Beclin1表达量与IL-4、IL-6及TNF-α含量均成正相关(P<0.05)。(5)NEC组中,高水平患儿CRP水平高于低水平患儿,肠鸣音消失持续时间、便潜血持续时间和持续禁食时间长于低水平患儿(P<0.05)。结论NEC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发生水平与细胞因子成正相关,程度与NEC病情相关。

  • 标签: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细胞自噬 细胞因子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是细胞用于维持自我内稳态的重要过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早期被激活,并在SAH后的早期脑损伤(EBI)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SAH后早期适度的激活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可通过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减轻EBI。然而,过度的激活可导致神经元发生性细胞死亡。有研究显示在动物SAH模型中适当增强或调控异常流可减轻SAH后的EBI。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自噬 早期脑损伤 脱噬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与对大鼠氟骨症骨质疏松中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9月,采用灌胃给氟建立大鼠氟骨症模型,设立对照组、10 mgF-/kg组、20 mgF-/kg组、2 mg/kg雷帕霉素(RAPA)+10 mgF-/kg组和2 mg/kg RAPA+20 mgF-/kg组,每组20只,实验周期3个月。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骨组织的变化,骨密度仪和力学生物仪检测骨组织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指标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及最大承受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组织磷酸化mTOR(p-mTOR)、相关指标选择性接头蛋白p62和微管相关蛋白II(LC3-II)、ALP、成骨细胞转录因子(Osteri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吸收指标RANKL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 mgF-/kg和20 mgF-/kg组大鼠氟斑牙表现明显,骨膜厚度增加且出现吸收陷窝,血清中BGP、OPG、PINP、TRACP和RANKL含量上升(P<0.05),骨组织骨密度、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和最大承受力明显降低(P<0.05),骨组织p-mTOR和p62表达减弱(P<0.05),ALP、Osterix、Runx2和RANKL表达增加(P<0.05)。与10 mgF-/kg和20 mgF-/kg组比较,2 mg/kg RAPA+10 mgF-/kg和2 mg/kg RAPA+20 mgF-/kg组无明显氟斑牙症状出现,血清中ALP、BGP和OPG水平明显升高(P<0.05),TRACP和RANKL含量降低(P<0.05),骨组织骨密度、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和最大承受力明显上升(P<0.05),骨组织p-mTOR、p62和RANKL表达减弱(P<0.05),LC3-II、LC3-II/LC3-I、ALP、Osterix和Runx2表达增加(P<0.05)。结论RAPA可能通过抑制mTOR磷酸化激活,促进骨形成的同时抑制骨吸收,从而缓解氟骨症大鼠早期骨质疏松。

  • 标签: 大鼠 氟中毒 氟骨症 骨质疏松 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骨形成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也是妇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细胞内能量代谢和自我更新机制,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机体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而外泌体被视为特异性分泌的膜泡,参与细胞间通讯。最近研究发现EMs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水平均异于正常内膜组织;EMs患者可能分泌特异性外泌体6。与外泌体或许会成为EMs诊断和治疗新的突破口。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自噬 外泌体
  • 简介:接举报排兵布阵速查结蛀虫现形1998年12月14日早上刚一上班,湛江市霞山区文化局全体人员便接到区纪委、监察局的通知:临时开个会议。从局长到司机6人陆续到齐后,旋即被区纪委、监察局的同志分别带到6个房间谈话。

  • 标签: 1998年 监察局 文化局 湛江市 纪委 举报
  • 简介:2012年初春,广州日报报道了湖北有一位21岁少女感染包虫病,身体多处骨头被寄生虫吃空导致瘫痪,到医院得到正确治疗时已经瘫痪在床一年有余。一时间,国内爱宠人士闻虫色变。《科学FanS》编辑部也收到很多读者邮件,希望进一步了解包虫病的详情。

  • 标签: “恶” 广州日报 寄生虫 编辑部 瘫痪 少女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一种程序性死亡方式,能够作为抗肿瘤治疗潜在的作用靶点,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LRRK2)是由PARK8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激酶。最近研究证实,细胞和甲状腺癌关系密切。文章就LRRK2通过影响甲状腺癌的可能调控机制进行分析,为甲状腺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自噬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miR-18a过表达和抑制表达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iR-18a过表达质粒miR-18a模拟物和抑制表达质粒miR-18a遏制物及空白对照质粒转染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其对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miR-18a过表达和抑制表达的人鼻咽癌细胞CNE1和CNE2细胞株。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miR-18a过表达和抑制表达联合放疗处理前后对人鼻咽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疗敏感性,吖啶橙染色结合WB检测细胞水平及相关蛋白表达。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00、200 nmol/L miR-18a模拟物转染CNE1和CNE2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ATM mRNA表达受到显著抑制(CNE1相对表达量为0.174±0.139和0.003±0.001,t值为9.939和19 470.783;CNE2:相对表达量为0.024±0.008和0.019±0.012,t值为270.230和137.746,P值均<0.001),72 h后,ATM蛋白水平显著下降;100、200 nmol/L miR-18a遏制物转染48 h后,CNE1细胞中ATM转录显著增加(CNE1相对表达量为9.419±2.495和2.500±1.063,t值为-4.427和-41.241,P值均<0.05);CNE2细胞中ATM转录亦显著增加(相对表达量为7.210±0.171和115.875±15.805,t值为-62.789和-12.589,P值均<0.05),72 h后,ATM蛋白水平增高。miR-18a过表达的CNE1和CNE2细胞放疗后与CNE1和CNE2细胞单纯放疗相比,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值均<0.05);稳定抑制miR-18a表达与单纯放疗相比,细胞增殖能力增加(P值均<0.01)。100 nmol/L miR-18a模拟物转染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相比,CNE1细胞凋亡率增加[(22.9±2.1)%比(16.3±1.0)%,t=-4.870,P<0.01]。稳定过表达miR-18a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相比,G1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减少[(20.2±3.0)%比(29.8±4.4)%,t=3.119;(21.5±0.9)%比(33.4±3.1)%,t=6.410,P值均<0.05],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56.7±4.9)%比(36.8±6.4)%,t=-4.246,P<0.05]。稳定过表达miR-18a的CNE1细胞与对照细胞相比,放疗后克隆形成能力下降、溶酶体数量增加、相关LC3表达增加(P值均<0.05),p62没有明显变化。结论miR-18a过表达可以增强人鼻咽癌细胞放疗敏感性,其机制与其抑制ATM表达,去除G1/S,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和凋亡有关。

  • 标签: 鼻咽肿瘤 miR-18a 放疗敏感性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暴露对后代肾脏的毒理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只孕鼠在孕期14~18 d分别随机予以850 mg/(kg·d)的DBP处理3只孕鼠为染毒组,另外3只孕鼠予以等剂量的玉米油处理为对照组。在产后第1天分别随机收集各组6只子代鼠的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肾脏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定量分析验证相关基因Beclin-1在肾脏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肾脏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上的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在体外实验中,分别予以Hedgehog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索尼德吉Sonidegib及激动剂重组音刺猬蛋白(SHH)处理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的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结果IHC提示染毒组Beclin-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2.37±0.12比1.00±0.10,t=15.190,P<0.05),蛋白印记及其定量分析显示染毒组Beclin-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1.20±0.104比1.00±0.01,t=3.317,P<0.01)。同时,Western blot及其定量分析表明,暴露组Hedgehog信号通路标记物Gli1和Ptch1表达低于对照组(1.00±0.15比0.43±0.09,t=5.644,P<0.01;1.00±0.01比0.35±0.10,t=11.20,P<0.01)。RT-qPCR也提示暴露组Gli1和Ptch1表达低于对照组(1.00±0.18比0.51±0.10,t=4.122,P<0.01;1.00±0.10比0.62±0.08,t=5.140,P<0.01)。体外研究证实当加入Hedgehog抑制剂Sonidegib后,实验组的NRK52E细胞指数(LC3Ⅱ/LC3Ⅰ)高于对照组(0.49±0.11比1.25±0.05,t=10.890,P<0.01),而当加入其激动剂SHH后,实验组的指数低于对照组(0.49±0.11比0.36±0.09,t=11.260,P<0.01)。结论孕期DBP暴露通过抑制Hedgehog信号引起后代肾脏发生,从而可能引起肾脏相关疾病。

  • 标签: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肾小管上皮细胞 Hedgehog信号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芪参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H9C2)过度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脓毒症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SPF级Wistar大鼠,按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分别相当于生药12.7、25.4、50.8 g/(kg·d)]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将传代培养的大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分为五组:对照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脂多糖(LPS)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1 μg/ml的LPS培养;LPS+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含10%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的DMEM预干预4 h后加入1 μg/ml的LPS。共同培养4 h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标志物Beclin-1、ATG5和LC3B的mRNA及蛋白表达;共同培育8、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标志物Beclin-1、ATG5 mRNA及Beclin-1、ATG5、LC3B蛋白表达在LPS干预细胞早期(4 h)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LPS+芪参活血颗粒各剂量组均可降低LPS导致的Beclin-1、ATG5、LC3B的mRNA升高及蛋白的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实验显示:LPS组及LPS+芪参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在12、24 h及48 h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S+芪参活血颗粒中剂量组24、48 h的细胞活性较LPS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芪参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心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中剂量芪参活血颗粒灌胃大鼠获得的含药血清可通过抑制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细胞 自噬 芪参活血颗粒 含药学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Beclin-1、细胞色素C(CytC)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HFMD患儿分为普通型组和重症组,每组30例;选取泌尿外科收治的行包皮环切术且无基础疾病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Beclin-1、CytC、S100B蛋白水平;检测重症HFMD患儿治疗前后脑脊液Beclin-1、CytC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Beclin-1和CytC对重症HFMD的预测效能。结果重症HFMD患儿血清Beclin-1、CytC水平较其他2组显著升高(P<0.01);普通型组患儿血清Beclin-1、Cyt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较,重症及普通型组HFMD患儿血清Beclin-1、CytC水平显著下降(P<0.05)。重症HFMD患儿脑脊液Beclin-1、CytC水平较普通型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进入恢复期后脑脊液Beclin-1、Cyt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清Beclin-1、CytC水平与S100B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当血清CytC在38.785 ng/ml时其Youden值最大,为0.533,其对重症HFMD预测的灵敏度为56.67%,特异度为96.67%。血清Beclin-1在6.560 ng/ml时其Youden值最大,为0.467,其对重症HFMD预测的灵敏度为46.67%,特异度为100.00%。两个指标并联检测的灵敏度为76.67%,特异度为96.67%,对预测重症HFMD的价值最高。结论血清Beclin-1、CytC有助于判断HFMD病情轻重及治疗效果;二者并联检测对重症HFMD的预测价值更高。

  • 标签: Beclin-1 细胞色素C 手足口病 线粒体 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