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周璐璐 王雅菲 陈君 谢克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麻醉科,天津市脑血管病与神经变性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天津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天津市麻醉学研究所,天津 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天津 300052 潍坊医学院麻醉学院,重症医学转化研究所,潍坊 261053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核心机制是免疫功能紊乱。巨噬细胞具有极化、、调节炎症反应和杀灭微生物的作用,是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可以通过极化、等生物学行为在脓毒症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巨噬细胞极化、在脓毒症发病机制领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调控巨噬细胞生物学行为有望成为未来脓毒症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脓毒症 巨噬细胞 自噬 极化 发病机制
  • 简介:细胞作为细胞的一种防御和应激调控机制,参与维持细胞的代谢平衡。在血管内皮细胞中,是影响内皮细胞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流体剪切力也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血管内皮细胞生理功能的维持在整个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主要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细胞和流体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流体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调节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流体剪切力 血管内皮细胞 功能 自噬 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ecrostatin-1对压力诱导的大鼠髓核细胞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从3月龄大鼠腰段脊柱提取髓核细胞,选取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Necrostatin-1组,1.0 Mpa压力条件下培养0、24、36 h。单丹黄酰尸胺(MDC)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泡及细胞膜上MDC荧光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MDC阳性率。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锭(PI)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Annexin V阳性率;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测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相关基因Beclin1、LC3B和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压力作用24、36 h,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ecrostatin-1可明显下调细胞MDC及Hoechst 33258的荧光强度。流式检测显示,与对照组24、36 h的MDC阳性率(13.97±0.85、23.52±1.92)%及Annexin V阳性率(12.72±0.89、22.13±1.46)%比较,Necrostatin-1可明显下调MDC阳性率(t=5.530、4.977,P<0.05)及Annexin V阳性率(t=4.702、4.9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24、36 h的Beclin1(2.76±0.13、2.65±0.14)、LC3B(3.62±0.18、4.54±0.65)及Caspase-3(2.04±0.15、3.28±0.39)、bax(3.56±0.42、4.82±0.66)基因表达比较,Necrostatin-1可明显抑制24、36 h压力诱导Beclin1(t=8.192、2.836,P<0.05)、LC3B(t=9.013、3.072,P<0.05)及Caspase-3(t=3.048、3.277,P<0.05)、bax(t=4.241、2.850,P<0.05)的基因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ecrostatin-1可明显抑制压力诱导的髓核细胞及凋亡。

  • 标签: 压力 髓核细胞 自噬 凋亡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基础内分泌疾病,病情迁延日久,易并发其他疾病,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其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若病情控制不佳,DN后期患者会出现终末期肾衰竭,更有甚者会导致患者死亡。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MC)是一种肾小球固有细胞,在各种病理因素作用下,MC被激活引起细胞增殖、分裂,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肾小球炎症和硬化,是糖尿病进展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标志。研究表明,DN发生发展与肾小球系膜细胞缺陷相关。DN发生时肾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损伤,而途径是细胞内损伤蛋白质清除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肾小球系膜细胞缺陷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自噬 信号通路 肾小球系膜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在顺铂心脏毒性损伤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顺铂处理心肌细胞,通过检测LC3、P62观察的变化;通过阻断,观察心肌细胞经顺铂处理后细胞活力的变化,并通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采用顺铂分别处理原代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ratcardiomyocyte,NRCM)和H9c2细胞系,观察到LC3-II的增加和P62蛋白的下调,表明顺铂可显著诱导心肌细胞。采用抑制剂氯喹或3-MA联合顺铂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活力较单纯顺铂处理组显著下调。TUNEL染色结果显示,联合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单纯顺铂处理组显著上调。结论顺铂诱导心肌细胞,阻断增强顺铂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

  • 标签: 顺铂 心肌细胞 自噬
  • 简介:摘要是降解细胞内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的一个动态过程,维持着细胞内的环境稳定,并为细胞的存活提供良好条件。高氧性急性肺损伤(HALI)是临床氧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HALI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参与了HALI的发生过程。调控的通路机制众多,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磷酸腺苷依赖性蛋白激酶/unc-51类激活激酶1(AMPK/ULK1)信号通路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叉头转录因子O1(FoxO1)和Ras三磷酸腺苷酶超家族成员Rab11a参与的信号通路,上述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作为微小RNA-21-5p(miR-21-5p)靶基因在众多疾病中具有调控活性的作用。本文就miR-21-5p靶基因调控的各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期寻找到有关HALI中miR-21-5p靶基因调控发挥肺保护作用机制的线索,也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 标签: 高氧性急性肺损伤 微小RNA 微小RNA-21-5p 自噬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细胞内的自我保护机制,能将细胞内损伤或多余的细胞成分进行自我消化。从的机制上寻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的突破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两次打击”学说与机制方面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自噬 &ldquo 两次打击&rdquo 学说 非酒精性脂肪肝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是否参与调节亚砷酸钠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方法分离培养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不同剂量亚砷酸钠处理24 h,分别为0(对照)、2、5、10、20、30、50 μmol/L,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根据细胞活力结果确定后续实验染砷剂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含量(亚砷酸钠处理4 h),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标志蛋白LC3表达(亚砷酸钠处理0、6、12、24 h),电镜检测体(亚砷酸钠处理12 h)。同时,以0.1 mmol/L 3-MA(抑制剂)预处理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2 h,然后30 μmol/L亚砷酸钠诱导,与单独30 μmol/L亚砷酸钠组比较上述检测指标。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与对照组[细胞活力:(99.97 ± 5.33)%,NO含量:42 048.34 ± 789.61]比较,30 μmol/L亚砷酸钠组细胞活力[(73.00 ± 0.86)%]显著下降,细胞内NO含量(23 353.97 ± 971.8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30 μmol/L亚砷酸钠分别处理6、12和24 h,LC3Ⅱ表达水平(5.782 ± 2.789、9.692 ± 2.222、5.573 ± 2.941)明显高于处理0 h(1.000 ± 0.383,P均< 0.05),其中12 h时LC3Ⅱ表达水平最高。30 μmol/L亚砷酸钠处理12 h,电镜下观察细胞内体明显多于对照组。与单独30 μmol/L亚砷酸钠组[细胞活力:(68.78 ± 1.55)%;LC3Ⅱ表达水平:5.680 ± 0.545;NO含量:13 025.78 ± 962.61]比较,3-MA预处理组细胞活力[(79.54 ± 4.99)%]升高,LC3Ⅱ表达水平(3.956 ± 0.39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细胞内NO含量(13 988.51 ± 1 67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参与砷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

  • 标签: 亚砷酸盐类 自噬 一氧化氮 内皮功能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对于THP-1细胞发生性凋亡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PI染色法以及AnnexinⅤ-FITC染色法对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染色处理以后,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空载体转染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02±0.42)%与(3.86±0.46)%;质粒转染的细胞凋亡率是(10.01±0.69)%,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载体转染在组与阴性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可以通过上调THP-1细胞的而使其更迅速的凋亡。

  • 标签: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 THP-1细胞 自噬性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肝方对NASH肝细胞、线粒体及其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8w正常组、8w模型组、12w正常对照组、12w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脂肝方低剂量组、脂肝方中剂量组、脂肝方高剂量组,8w正常组及8w模型组在8w末处死,其余组大鼠均于12w末处死。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给药组给药4周后取血用HLPC检测血清AMP/ATP比值,ELISA法检测血清AMPK含量,取肝脏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肝细胞及线粒体微结构改变。[结果]与12w模型对照组比较,西药对照组、脂肝方高剂量组、脂肝方中剂量组的AMP/ATP比值降低(P〈0.05),而AMPK含量升高(P〈0.05);用药组中,脂肝方高剂量组的AMP/ATP比值最低(P〈0.05),AMPK含量最高(P〈0.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12w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较8w模型组严重,线粒体体较8w模型组增多;而用药组肝细胞线粒体结构受损程度较12w模型对照组明显改善,且体较12w模型对照组减少,以脂肝方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脂肝方能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防止线粒体损伤,激活AMPK,可能促进了线粒体降解的快速完成,以减缓或阻止肝细胞炎症坏死的发生和加重,脂肝方对NASH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标签: 脂肝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自噬 线粒体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阶段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PBMC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急性期痛风(AG)患者、30例间歇期痛风(IG)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组(HC)的外周血、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基因(Beclin1、mTOR、ATG14、ULK1、ATG13、ATG101、ATG17、ATG2、ATG9A、ATG18)mRNA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用Mann-Whitney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3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 Beclin1 mRNA、ATG17 mRNA、ATG9A mRNA在AG组的表达水平低于IG组及健康对照组[(15.08×10-3)、(21.45×10-3)和(19.9×10-3),H=6.124,P=0.047;(14.88×10-3)、(21.42×10-3)和(24.35×10-3),H=15.619,P<0.01;(22.64×10-3)、(36.96×10-3)和(50.09×10-3),H=9.47,P=0.009],其中Beclin1 mRNA在AG组与I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9,P<0.05);ATG17 mRNA在AG组与IG组、AG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0,-3.667,P均<0.05);ATG9A mRNA在AG组与IG组、AG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2,-3.667,P均<0.05)。mTOR、ATG14、ULK1、ATG13、ATG101、ATG2、ATG18 mRNA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663,P=0.160;H=0.073,P=0.964;H=0.618,P=0.734;H=3.619,P=0.164;H=1.710,P=0.425;H=4.157,P=0.125;H=1.430,P=0.489)。② 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AG患者ATG2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呈负相关(r=-0.429 2,P=0.022 7;r=-0.391 7,P=0.039 3);ATG13与hs-CRP、ALT、PDW呈负相关(r=-0.385 6,P=0.038 9;r=-0.382 3,P=0.037 1;r=-0.498 2,P<0.01)。IG患者Beclin1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r=0.561 6,P<0.01),与载脂蛋白(apo)B100、LDL-C、TC呈负相关(r=-0.594 8,P=0.005 7;r=-0.560 6,P=0.010 1;r=-0.499 6,P=0.024 9);ATG17和mTOR均与apoB100呈负相关(r=-0.526 8,P=0.017 0;r=-0.480 8,P=0.031 9)。结论早期阶段参与了痛风的发生发展,提示是GA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 标签: 关节炎,痛风性 自噬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颈部鳞癌(HNSCC)的基因调控及生物标志物FK506结合蛋白1A(FKBP1A)在HNSCC中的表达及影响。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分析HNSCC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利用DAVID生物信息学资源库进行HNSCC中差异明显的相关基因功能注释与富集的研究,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寻找对于TCGA中HNSCC患者预后有意义的基因;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验证目的基因与HNSCC患者的预后,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相关基因与HNSCC患者预后相关性;利用免疫组化实验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比临床HNSCC组织样本与癌旁样本中FKBP1A的表达量。结果相比于正常组织,HNSCC组织共有38个相关基因(其中28个上调,10个下调)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人体中生物过程(BP),细胞成分(CC)和分子功能(MF)部分中的相关通路。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有18个相关基因在TCGA数据库中与HNSCC患者的预后相关。将其中的高风险基因在GEO数据库中进行验证,发现FKBP1A与HNSCC患者预后紧密相关,免疫组化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FKBP1A在HNSCC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且与HNSCC的分期紧密相关。结论本研究综合多种生物信息学手段,揭示了参与HNSCC发生发展的相关基因的作用,筛选出与HNSCC患者预后紧密相关的生物分子标志物FKBP1A,为HNSCC的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发现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鳞状细胞 自噬相关基因 FKBP1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相关蛋白Beclin1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的方法检测Beclin1在声带息肉及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喉鳞癌组织中Beclin1的表达高于声带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clin1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可能参与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自噬 Beclin1 鳞状细胞癌
  • 简介:目的观察γ线放射后FLCN缺失的肾癌细胞与高表达FLCN的肾癌细胞凋亡及水平上的差别,并进一步确定γ线放射在FLCN缺失的肾癌细胞中诱导的分子机制。方法本实验使用UOK257/UOK257-2及ACHN-sc/ACHN5968两组细胞,通过Westernblot、GFP-LC3及MDC荧光方法观察细胞内现象,通过TUNEL方法测定细胞凋亡,通过克隆存活实验测定细胞对γ线放射的敏感性,并利用3-MA或Beclin1siRNA抑制后,再次观察细胞内、凋亡以及细胞对γ线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相对于ACHN-sc/UOK257-2细胞,UOK257/ACHN5968对γ线放射较敏感,且γ线放射可以在UOK257/ACHN5968细胞中诱导更明显的反应。应用诱导剂雷帕霉素可以增强γ线放射对UOK257和ACHN5968细胞的杀伤作用。Westernblot结果表明,γ线放射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并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从而在UOK257/ACHN5968细胞中激活反应。结论FLCN可以降低肾癌细胞对γ线放射的敏感性,无FLCN表达的UOK257肾癌细胞对γ线放射较敏感。与单独的γ线放射相比,联合应用诱导剂和γ线放射对FLCN缺失或下调的肾癌细胞有更强的杀伤效果,而这可能为BHD伴发的肾癌或其它相关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 标签: 自噬 凋亡 γ线放射 FOLLICULIN 肾癌
  • 简介:视网膜脱离是常见的致盲性疾病,光感受器细胞损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视力。以往认为光感受器细胞最常见的损害方式是坏死和凋亡,而坏死性凋亡作为可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关注。是促进细胞生存的重要代谢机制,在一定程度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但是目前研究细胞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文章甚少,其中的作用机制也尚未明确。本文就坏死性凋亡和在视网膜脱离中的机制和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坏死性凋亡 自噬
  • 简介:目的观察感染Ad5-KAI1前后人胰腺癌细胞MiaPaCa-2水平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无KAI1表达的人胰腺癌细胞MiaPaCa2,通过感染带有KAI1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KAll使细胞表达KAll,以Ad5-null感染作为阴性对照,亲本细胞为空白对照。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小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志LC3颗粒。应用阻断剂PD98059和LY294002干预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LC3-I及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AKT、P—AKT的表达。结果以100MOIAd5-KAI1感染细胞24h,表达KAI1蛋白的细胞达(84.97±8.56)%;LC3颗粒从4个左右增加到20个以上;细胞线粒体肿胀、变性,胞质内双层膜样结构增加;Beclinl表达增加(1.4±0.3)倍,LC3-Ⅱ/LC3-I表达增加(8.00±2.78)倍。P13K阻断剂LY294002预处理细胞后可以有效地抑制MiaPaCa-2细胞AKT的磷酸化(2.756降至1.516),但不能抑制LC3—Ⅱ/LC3-I比值的增加(0.770增加到1.403)。ERK阻断剂PD98059预处理细胞后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MiaPaCa-2细胞ERK的磷酸化(1.637降至0.403),而且可以抑制beclin1蛋白表达的上调(2.377降至1.150)和LC3.11/LC3-I比值的增加(2.225降至0.680)。结论KAIl明显促进MiaPaCa2细胞内,它是通过ERK而不是AKT磷酸化途径促进的。

  • 标签: 胰腺肿瘤 基因 肿瘤抑制 自噬 KAI1
  • 简介:背景:临床研究表明骨细胞参与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过程,并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目的:通过对细胞与细胞凋亡及骨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细胞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NKI数据库中从1996年10月到2016年10月出版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steroid;necrosisofthefemoralhead;cellapoptosis;cellautophagy;osteocyte"和"糖皮质激素;股骨头坏死;骨细胞;细胞凋亡;细胞"。选择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细胞的文章,排除重复及较陈旧的文献及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及骨形成蛋白、叉头框蛋白和转录基因家族和转录因子4等与细胞关系密切;细胞与骨细胞的相互作用与激素剂量密切相关,低剂量激素作用下,细胞表现为保护作用,而随着剂量的增多,出现了大量细胞凋亡现象,同时也出现骨量减少,骨易碎性增加的现象,而细胞与骨量维持、细胞凋亡的具体关系现在仍存在争论,需要进一步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去研究。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自噬 细胞凋亡 基因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世居平原男性青年高原习服各时程淋巴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和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27例世居平原武警新兵急进高原,分别在移居高原3、7、90d检测淋巴细胞线粒体DNA(mtDNA)中8-oxodG含量、mtDNA拷贝数、PGC-1α、Tfam、Bnip3和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与平原阶段比较,移居高原3d和7d,mtDNA拷贝数、8-oxodG含量、PGC-1α、Tram、BniP3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移居高原90d,mtDNA拷贝数、PGC-1α和Tfa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Bnip3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O.01)。与移居高原7d比较,移居高原90d,mtDNA拷贝数、8-oxodG含量、PGC-1α和Tfam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O.05~0.01),Bnip3和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原低氧习服初期,淋巴细胞线粒体重构主要依赖于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以提高线粒体数量;而在高原习服后期主要依赖于线粒体白增加以提高线粒体质量。

  • 标签: 高原习服 线粒体生物合成 线粒体数量 线粒体自噬 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