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股动脉造影,栓塞手术治疗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60例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股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将患者分成了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 30例患者。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综合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有 9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常规组有 7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动静脉急性脑出血患者接受经股动脉造影、栓塞术后强化观察和护理,能够让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几率,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脑出血 ;经股动脉造影 ;栓塞术 ;护理    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是因为血管混乱盘结引起的先天病变,患者会出现脑出血,癫痫,头痛等等并发症,主要的发病群体是 40岁以下的群体 [1]。临床中手术治疗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股动脉造影和栓塞手术对该疾病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好,是评价脑血管治疗效果的金标准,但是仍然会有并发症出现 [2]。此次研究中,动静脉急性脑出血患者我们分成了两组进行对比,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探讨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为护理提供依据,有以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60例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常规组和研究组,均有 30例。患者接受了 CT和 MRI检查,满足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诊断依据。共有 11例女性, 19例男性,最小 14岁,最大 48岁,平均( 37.55±3.26)岁。研究组有 10例女性和 20例男性,最小 15岁,最大 50岁,平均( 37.84±3.50)岁。两组的普通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结果没有影响。    1.2 方法    两组动静脉急性脑出血患者接受了股动脉造影,栓塞手术,常规组使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是吸氧,血压和血糖控制,抗感染治疗,体征观察,遵医嘱用药等,研究组除了对照组的护理内容还增加了综合性护理,有以下护理内容。    1.2.1 一般护理    术后调整患者为平卧体位,将床头抬高,调整左右侧卧,两小时进行一次翻身。穿刺点视情况进行止血,术后制动术侧肢体,伸直 6至 12小时,使用沙袋压迫止血。    1.2.2 临床观察    术后对患者的心电进行监护,提供吸氧治疗,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术后如果患者有颅内再出血,最先出现的就是意识变化,为患者进行格拉斯评分,观察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观察血压,对血压控制情况进行了解,确定患者的颅内再出血情况,术后 24小时对患者的体温、肢体感觉进行观测,如果脉搏减慢,肢体麻木,皮肤温度下降,可能是包扎过紧导致了栓塞,需要进行应急处理。    1.2.3 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成功与否比较担忧,容易有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患者术后卧床休养,术侧肢体制动,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和患者进行解释,为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加强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有更多的了解,增强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拟定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护理满意率 =满意率 +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X2检验, 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有 9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常规组有 7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3 讨论    动静脉畸形脑出血使用股动脉造影和栓塞手术非常有效,术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非常重要,要对患者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进行了解,避免患者出现水肿症状 [3],观察患者是否有颅内出血症状,股动脉造影会导致高压,因此会出现血管破裂和加重出血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熟练的掌握基础的护理操作,对动脉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机制进行了解,这样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评价更加准确,提升护理质量 [4]。    此次研究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股动脉造影,栓塞手术治疗,将患者分成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有 9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常规组有 7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说明综合护理能够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   总而言之,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接受股动脉造影,栓塞手术治疗,加强观察和护理,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避免并发症出血,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恶性淋巴瘤静脉化疗的安全管理方式和护理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90 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45 例,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 45 例,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安全管理模式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且对比两组的意外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显低于对照组 ( P <0.05 ) ,两 组之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施行安全管理模式,其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意外,该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静脉化疗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本 院于 2017.07~2019.07 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参照分层抽样法将其中 56 例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 28 例)和研究组( 28 例),对照组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予以细节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两组护理前 NIHSS 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护理后研究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排药差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自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7月时间段,将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记为对照组,将实施 PDCA循环管理模式记为观察组,比较排药差错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排药差错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率有效降低。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模式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预防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比临床感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后减少ICU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ICU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改良Sugiura手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后对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80例PICC置管患者,抽签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满意度、机械性静脉炎率。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优质护理 PICC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11 月浅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 98 例,根据入院单双号划分,即甲组、乙组(均 49 例),其中甲组常规护理,乙组程序化护理, 对比患者临床 护理效果。 结果: 甲组疼痛程度和留置时间均高于乙组( P < 0.05 )。甲组并发症 发生 率 14.2% , 较高于乙组 2.0% , 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浅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护理中,程序化护理的应用,可以提升整体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患者 浅静脉留置针 程序化护理
  • 简介:摘要:构建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能够为临床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开展提供重要条件。为了使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使用更加科学,需要基于相关的书籍、文献调查,增加多方面探讨,保证体系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以全面应用到临床静脉化疗护理质量评价工作中。

  • 标签: 恶性肿瘤 静脉化疗 护理 敏感性指标 体系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优质护理服务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患者满意度进行探究。方法 本次研究在样本选取时,时间段设定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从中抽取80例患者作为样本,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应用优质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配合度要明显的由于对照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达到了1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仅为82.5%,差异显著,p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静脉输液护理 应用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2017年收治的 100例小儿静脉输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选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的依从性高,经过统计分析, P<0.05具有较为突出的差异化。结论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给予小儿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将其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方面的满意度提高,非常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小儿静脉输液 一次穿刺 成功率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2018.4-2020.4期间选出62例老年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而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然后分析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留置针 浅静脉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 比较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和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差异 。 方法 : 选取 201 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 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静脉全血,观察组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 指尖血 , 比较血糖值与偏倚量 。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 血糖值显著较高,偏倚量观察组显著较低( P < 0.05 ) 。 结论: 糖尿病患者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和静脉全血的血糖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即时检测血糖仪 指尖血 静脉全血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采血的医务人员的手套佩戴时间与手消毒情况及手卫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5月静脉采血的26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手卫生规范认识及手消毒剂的掌握情况、手套不同佩戴时间段的破损情况及部位、不同取液量的速干手消毒剂干燥时间及达标情况。结果:手卫生用具掌握人数达96.98%,手消毒部位的掌握人数最多为243例;手套使用15min破损率达1.89%,使用90min破损率为28.30%;1ml取液量干燥时间与2ml和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ml取液量且手掌面积<108cm2消毒符合率高于手掌面积≥108cm2(P<0.05);静脉采血中选择戴手套人数达66.42%,全部采血完成选择洗手的执行率为96.60%,不同患者间采血不洗手的执行率为94.72%。 结论:静脉采血的手套佩戴时间越长破损越严重,且静脉采血护理人员对手消毒、手卫生的掌握情况较弱,应增强护理人员培训及规范操作。

  • 标签: 静脉采血 手套佩戴时间 手消毒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液室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改善静脉输液患者护患关系及提升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输液室收治的 80例静脉输液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满意度更高,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输液室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护患关系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其对患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在2019.4-2020.4期间选出68例静脉输液患者,根据奇偶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然后分析各组患者不良反应、穿刺效果、护患纠纷率等。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患纠纷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管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 标签: 安全性 静脉输液 应用效果 护理管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葡萄糖静脉滴注和 氢化可的松治疗 新生儿低血糖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84 例低血糖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 n=42 , 葡萄糖静脉滴注和 氢化可的松治疗 )和对照组( n=42 ,增加喂奶次数),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葡萄糖静脉滴注和 氢化可的松 在新生儿低血糖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新生儿血糖值,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葡萄糖静脉滴注 氢化可的松 新生儿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护士静脉采血知信行水平的效果。方法:分别用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对护士进行静脉采血培训,对比两组护士干预前后静脉采血知信行水平、理论、操作成绩的差异。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护士的静脉采血知信行、理论、操作得分比传统教学模式组的护士高(P

  • 标签: 翻转课堂 规范化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开展治疗时,使用中线输液导管静脉,探究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以及护理配合要点。  方法 92例患者被纳入研究中,所有患者患有恶性肿瘤,开始收治时间为2020年8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2月,随机等分,各46例,A组使用常规护理,B组使用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B组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优于A组(P<0.05)。  结论 在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开展治疗时,使用中线输液导管静脉和护理配合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降低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中线输液导管静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集束化管理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重症患者纳入研究,共计218例,通过计算机系统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纳入109例。对照组依托常规管理进行治疗,观察组依托集束化管理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管理满意度。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7.4%,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满意度96.3%、对照组管理满意度77.1%,组间满意度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重症患者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中的安全性,可减少不良事件产生,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促进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管理方案。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中心静脉导管 重症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