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创伤骨科患者下肢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创伤骨科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患者455例,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检查结果,并对下肢静脉患者进行1-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455例创伤骨科患者检查出下肢静脉80例,10例为手术前1-7d检出,70例患者于手术后1-14d内检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率以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77.56%、80.98%、86.42%、75.79%,准确性达78.94%。80例患者随访1-6个月,43例超声复查血栓完全消失,血管完全再通,血管完全再通率为53.75%;34例部分附壁血栓,部分再通率为42.50%;3例血栓无明显变化,占3.7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创伤骨科患者下肢静脉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早期诊断出无症状下的下肢静脉,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超声 创伤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VT)的非手术治疗方案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下肢DVT20例病例给予抗凝、溶栓、祛聚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及进行护理干预的全过程,总结并修订专科护理常规。结果18例治愈,进行2-5年随访无复发,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干预是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DVT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 标签: 腹部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对产妇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抽样法,对于接受了剖宫产的产妇,做统计分析,每组之中的共有50例产妇,针对对照组之中的产妇实施常规的护理,而实验组则进行围产期的护理模式,对于发生不良事件概率进行统计。结果: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中的不良事件概率进行统计,实验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剖宫产的产妇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还可以降低纠纷事件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通过。

  • 标签: 剖宫产围产期护理 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ICU科室收治的120例患者,统计患者相关情况,探讨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并分析护理对策。结果:120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有21例,发生率17.50%。发现机械通气时间、年龄、卧床时间、脑卒中、采血次数、手术史是患者出现下肢静脉的主要原因。结论:ICU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较多,需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防止下肢静脉的出现。

  • 标签: ICU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引致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多模式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6月到2020年9月中的38例剖宫产孕产妇作为对照组,与2021年1月到2021年3月的38例剖宫产孕产妇作为实验组进行比较,对照组行常规快速康复指导,实验组行多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应用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下肢静脉形成(DVT)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护理工作中应用多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产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急性下肢静脉(DVT)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所收获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DVT患者作为本次中医护理干预的纳入研究资料,DVT患者数量由90名,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的DVT患者所采取的是常规药物理干预,观察组是充分结合对照组的西医护理干预手段,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技术来展开相关的临床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当中所收获到的临床总结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都实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来说,数据更加优秀,而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股肿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医护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常规护理、预防性护理两种护理措施应用后对患者下肢静脉的影响,来探讨两种护理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54例样本均选自2020.10——2021.10之间,均为我院骨科收治的需要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性的将这54例样本分为两个组别,并给予不同护理措施,分别为常规组(27例,行常规护理)、预防组(27例,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前组间股静脉流峰速相较P>0.05;护理后,两组均有提升,组内相较P<0.05;且预防组更优,组间相较P<0.05。预防组患者安全性更高,组间相较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骨科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施加下肢静脉防治护理,。结果:就下肢静脉发生率而言,实验组为0,对照组为10%(2/10),居间差异显示,P<0.05,实验组优势明显。结论:临床上应该加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视,针对下肢静脉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防止措施以确保患者安全性。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护理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选取时间在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这些患者接受随机分组后在术后分别配合预防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预防对策
  • 简介:摘 要:诱发下肢静脉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为静脉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由于上述三种致病原因多为其他疾病的病理表现或由手术应激所致,故下肢静脉多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或术后并发症,发病后应尽早接受诊治,以减轻患者对患者原发疾病预后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分析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预防静脉的护理措施。

  • 标签: 妇科肿瘤术后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断肢再植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2022年1月~2022年6月诊疗的10例断肢再植患者纳入调研,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下肢静脉分组,发生下肢静脉组3例,未发生下肢静脉组7例,比较其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临床基本情况中年龄、卧床时间、静脉史、使用止血药等方面的方差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不同,可作为形成原因依据,对患者实施防范性护理,减少下肢静脉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断肢再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探析个性化护理在ICU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患者4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4)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n=24)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峰值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下肢静脉形成概率。结果:对照组血流峰值速度和血流平均速度(41.11±4.98)(25.21±3.01)cm/s 显著低于观察组血流峰值速度和血流平均速度(57.22±5.01) (34.98±3.23)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预防 ICU 下肢深静脉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患者发生静脉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护理。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5月-2022年10月时间段收诊的54例重症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18.51%为低于对照组的44.44%,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没有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数据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重症患者进行静脉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发生概率,患者情绪评分改善,患者对护理措施也比较满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患者 发生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产后患者应用强化护理+细节护理对于静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抽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进入我院分娩的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基础组(常规护理)31例和观察组(强化护理+细节护理)31例,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静脉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优于基础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发生情况较基础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强化护理+细节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静脉的出现,维护患者的预后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产后患者 护理效果 强化护理 细节护理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