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于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的诊断结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针对80例疑似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实施超声诊断检查,观察超声诊断检查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1.30%,特异度为84.62%,准确性为83.75%;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疑似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实施超声诊断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心瓣膜退行性病变 超声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期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各项临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期选择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介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动半髋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修复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观察。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27(96.4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26(92.85%),两组无明显性差异;但观察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动半髋关节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修复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骨折的愈合时间更快,术后复发率低。

  • 标签: 双动半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小鼠β受体相对于成熟小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36只新生3天小鼠分为6组,分别于3、5、7、14、21、28天取出心脏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心肌β1及β2受体表达水平及变化。结果新生小鼠出生3天后β1受体出现表达逐渐增高的趋势,β2受体出现下调趋势。结论未成熟心肌发育过程中,出现β1受体表达上调,β2受体表达下调的现象,正常小鼠β受体出现动态变化。

  • 标签: 新生小鼠 未成熟心肌细胞 &beta 肾上腺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心脏超声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且行产前超声筛查的孕妇1000例,综合分析本组1000例孕妇产前超声筛查的结果,同时对所有孕妇进行跟踪随访至分娩亦或者是引产后,充分了解孕妇的引产亦或者是分娩结果,并对孕妇产前心脏超声筛查的符合率进行计算。结果本组1000例孕妇产前心脏超声筛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18例,占总比例的1.8%。和分娩亦或者是引产结果对照,漏诊1例,本组产前心脏超声筛查的符合率为94.74%。结论加强对孕妇进行产前心脏超声筛查的力度,能够显著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从而有助于改善胎儿的出生素质。

  • 标签: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价值 心脏超声筛查 分娩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B超与心电图检查。结果B超检测后患者左室壁肥厚、左室增大、左房增大、主动脉退行性改变以及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显著优于心电图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B超诊断的检出率相比于心电图较高,对患者心脏变化较为敏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B超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KG定位技术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患者120例,选择时间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60例为对照组按照体外测量方法置管后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2018年7月—2018年2月60例为观察组采用EKG技术进行PICC尖端定位后置管,再到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结果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85%,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5%,置管时间5±1.1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96%、导管异位发生率为4%,置管时间7±1.3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体外测量方法,置管时间大于体外测量方法。结论EKG技术可以提高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 标签: EKG定位技术 三向瓣膜式 PICC导管尖端定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降低左心瓣膜术后三尖瓣重度返流的外科策略。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完成的137例左心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在进行左心瓣膜手术的同时,对三尖瓣重度返流患者施行Devega成形,对三尖瓣中度返流的患者用Kay法成形,对轻度三尖瓣返流的患者不作三尖瓣成形。试验组为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完成的96例左心瓣膜手术患者,在进行左心瓣膜手术的同时,对三尖瓣重度返流患者用EdwardsMC3环进行三尖瓣成形,对三尖瓣中度返流的患者用心包片作Devega成形,对三尖瓣轻度返流伴有右心功能不全、右心房扩大、右心室扩大的患者作Kay法成形,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1年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利尿剂使用情况、超声心动图三尖瓣返流量、LVEF%。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随访NYHA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利尿剂依赖情况在术后1年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术后1年利尿剂依赖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超声心动图评价LVEF%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及1年三尖瓣返流程度有显著差异,试验组三尖瓣返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积极的三尖瓣成形策略可以降低左心瓣膜术后三尖瓣返流的发生。

  • 标签: 左心瓣膜手术 三尖瓣 返流 外科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新生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和需排除生理性表现者进行追踪随访。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期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可动态观察疾病的转归情况,为临床适时、合理治疗提供了保证。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慢性心衰患者经超声检查心脏确诊疾病的临床价值探究。方法选取120例来我院诊断及治疗慢性心衰的患者(观察组)、120例入院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要求两组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及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查期间的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三项检查结果与慢性心衰疾病确诊结果较为接近,与对照组体检者的检查结果对比后数据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慢性心衰期间,需要医生应用有着较高诊断价值的心脏超声诊断法,以便尽快确诊患者疾病类型,为后续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 标签: 慢性 心衰 心脏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T)治疗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PCI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行PCI未并发心脏压塞的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就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处理措施加以分析,并与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其中,早发心脏压塞31例,迟发心脏压塞53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心脏介入性治疗后心脏压塞并发症的诊断力度,辨别其发病时间,行心包穿刺引流、外科手术或者应用鱼精蛋白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心脏压塞 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心脏彩超、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1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差异。结果118例患者经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有40例左室肥厚、28例左房增大、25例左室扩大;而经心电图发现32例左室肥厚、21例左房增大、12例左室电压增高,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为78.81%,较心电图检查的55.08%明显升高(P<0.05)。结论心脏彩超能够直接观察心脏各心房、心室的形态大小、室壁厚度,且其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较心电图更高,可成为临床辅助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首选手段。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电图 心脏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对于心脏搭桥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5月到我院外科进行心脏搭桥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连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临床数据对比分析可知,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6.6%)明显高于研究组(1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对于心脏搭桥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心脏外科 连续护理 心脏搭桥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粉碎骨折行关节置换的综合年龄因素。综合年龄是指实际出生年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方法对所有髋部粉碎骨折病人进行心理年龄测试,和生理年龄评估。综合年龄=实际身份证年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3,心理年龄是用测试的方法让病人自已选择说出测试时的自觉年龄;生理年龄是我们综合病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及生植系统。共八个大系统分别进行评分。各系统评分按疾病的,无,轻,中,重。4个级别打分,分别在原有实际年龄的基础上加,0,1,3,5分。结果全部入选髋部粉碎骨折病人78例,结果比实际年龄大的56例,接近实际年龄的19例,比实际年龄小的3例。结论应用综合年龄多数病人要比实际年龄大,少数病人比实际年龄小,约四分之一的病人与实际年龄相符。我们按综合年龄结果,决定手术式,在实际临床工作更符合病人的情况。即综合年龄在76岁以上的髋部粉碎骨折选用关节置换。综合年龄在76~80岁的选择全髋置换,综合年龄在81岁以上的选用股骨头置换。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群非瓣膜病房颤相关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9例绵阳医保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相关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大于75岁、周围血管病、充血性心衰、体循环栓塞史、女性性别、肾功能不全8个危险因素与非瓣膜病房颤相关栓塞的相关性。结果平均历险时间1.3年,发生体循环栓塞39例,栓塞率4.3/100人年,高血压、年龄大于75岁、体循环栓塞史是绵阳医保人群NVAF相关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3.05(1.43~6.48)、2.50(1.28~4.88)、2.57(1.21~5.45)。结论高血压、年龄大于75岁、体循环栓塞史是绵阳医保人群NVAF相关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非瓣膜病房颤 危险因素 体循环栓塞 社会医疗保险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检查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电图组(n=40例)以及心脏彩超组(n=40例)。心电图组患者采取心电图检测,心脏彩超组采取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对左室增大、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心肌缺血、舒张期二尖瓣血流A峰E峰流速比值小于1、心率改变以及主动脉弹性减退的检出率。结果心脏彩超检查对左室肥厚检出率为37.50%(15/40),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的22.50%(9/40)(P<0.05)。结论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检查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脏彩超检查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2014年9月28日,是“2014世界心脏日”,世界心脏日的主题被定为“健康的心脏环境”。我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相当于每1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最典型的属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就诊人数达总人数的70%以上。在医院门诊看到,在中老年人群中,不乏“小年轻”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患有心脏病的年轻人由过去1%上升至5%,数据发布100人中有5个年轻人患心脏病,近年来,心脏病的发病率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去年6月到今年7月份,门诊量为100人/天左右,其中中青年占到10人到20人,心脏病的发病率有向年轻人蔓延的势头,因此,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心脏病刻不容缓。

  • 标签: 病症表现 治疗方案 探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心脏性猝死患者22例临床救治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例发生心脏性猝死患者经救治复苏成功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例,急性心肌炎1例,病因不详1例。结论对心脏骤停或SCD者的处理主要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保证气道畅通,有效供氧和有效的循环支持,监测循环恢复情况。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因股骨胫骨进入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全髋组35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人工组35例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对两组效果。结果全髋组中失血量、住院天数较人工优越,全髋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是97.1%,与人工组的80.0%比对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相较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效果更佳。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 人工股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