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2月~8月医院诊治的94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为受试者。并根据是否患有下肢静脉血栓分成血栓组(n=38)和非血栓组(n=56)。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超声检查,比较下肢静脉内径、超声显像(CDFI)值以及超声图像特点,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栓组腓肠静脉(MGV)、胫后静脉(PTV)、腘静脉(POV)、股浅静脉(SFV)及股总静脉(CFV)内径值均高于非血栓组(P

  • 标签: 超声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小组责任制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3月-2023年5月收入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小组责任制护理)两组,对比患者护理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对象Harris指标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改善结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8例(25.00%),观察组并发症2例(6.25%),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组责任制护理方式可以提升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效果,帮助患者改善髋关节,降低并发症,护理效果好,可推广。

  • 标签: 小组责任制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1+1”对症健康宣教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7月-2023年5月收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1对症健康宣教护理)两组,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依从率:对照组综合依从28例(87.50%),观察组综合依从32例(100.00%)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情况:干预后观察组的ESCA指标改善结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结论: “1+1”对症健康宣教模式可提升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临床的综合护理依从率高,可推广。

  • 标签:   “1+1”对症健康宣教模式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人文关怀护理。结果:观察组训练依从性与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用人文关怀护理可提高训练依从性。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人文关怀护理 训练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效果中的效果。方法:2022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8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样本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方法进行对照组与研究组进行分类,对照组40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名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进行干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效果的比较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对临床护理效果有所保障。

  • 标签: 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予以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体位护理模式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分法将其分为参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体位护理模式干预,根据所得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IM、 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体位护理模式干预后,两组患者FIM、Harris评分,试验组高于参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参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予以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体位护理模式后,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体位护理模式 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优质护理 康复训练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髋骨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肺部感染、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住院事件。结果: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疼痛评分VAS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缓解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提升实际生活质量,可对预见性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护理配合中,预见性护理实施的效果。方法:我院 2018年 4月 ~2018年 4月撷取了 86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以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予以分组,将 86例患者分为甲组( n=43)、乙组( n=43)。甲组施行预见性护理,乙组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P< 0.05)。 结论: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施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严格控制并发症情况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老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配合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护理配合中,预见性护理实施的效果。方法:我院 2018年 4月 ~2018年 4月撷取了 86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以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予以分组,将 86例患者分为甲组( n=43)、乙组( n=43)。甲组施行预见性护理,乙组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P< 0.05)。 结论: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施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严格控制并发症情况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老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配合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护理配合中,预见性护理实施的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4月~2018年4月撷取了86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以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予以分组,将86例患者分为甲组(n=43)、乙组(n=43)。甲组施行预见性护理,乙组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乙组,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施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严格控制并发症情况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老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配合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进行人工髋关节置管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接诊的进行人工髋关节置管的患者,抽取其中的70例进行研究,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措施干预,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86.45±3.56)分,疼痛评分(3.48±0.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进行人工髋关节置管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减轻疼痛程度,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髋关节功能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配合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的7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患者根据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8)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8)行综合护理,将两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褥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天和7天的VAS疼痛评分(4.31±1.22)分、(1.72±0.52)分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天和7天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62.63±5.22)分、(78.96±3.21)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配合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并发症,改善疼痛和髋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综合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样本经双盲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一般资料对比后分别予以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常规护理管理,总结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3天)、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高,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采取本院2020年1-12月期间接收髋关节置换治疗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前者予以常规护理方式,后者予以预见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数据对比:(1)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采取围期内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5月,选择我院就诊的77例实施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以掷筛法分为甲组、乙组(N甲=39例、N乙=38例),乙组依照常规护理,甲组采取围期内护理干预,对比甲乙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结果 护理前甲乙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甲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普遍优于乙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手术室护理技术应用与效果。方法:专门选取我院在2021年~2023年所收治的30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将他们采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数量各150名进行研究调查。这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而实验组则需要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基础上再采用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然后对照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护理满意度展开分析,同时分析的重要指标还包括了手术中患者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对这些记录加以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护理患者满意度达到9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数据差异相当明显,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方面也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同样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如果采取强化升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效果相当显著,非常适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常规护理 手术室护理 出血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IMB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置换(TKA)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运动医学科接受TKA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IMB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心理韧性。结果 干预后,两组HSS、CD-RISC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WOMAC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TKA的老年患者实施基于IMB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心理韧性。

  • 标签: IMB模式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