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科医学安宁疗护多专业团队服务模式构建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住院治疗肿瘤患者)50例,经随机数字分组后,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全科医学安宁疗护干预(观察组,n=25)与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25),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焦虑SAS量表、抑郁SDS量表)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值(94.14±4.8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88.07±3.55分),(p<0.05)。结论:全科医学安宁疗护多专业团队服务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 标签: 全科医学安宁疗护 多专业团队服务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日间手术病人疼痛管理标准作业程序的构建及实践成效。研究方法是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于我院日间模式下的三四级手术病人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日间手术病人常规疼痛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循证护理的日间手术病人疼痛管理标准作业程序。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研究结果是干预后试验组病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日间手术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肿瘤化疗后无呕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9月肿瘤科无呕病房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呕吐治疗的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率。结果:经干预后,实验组呕吐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化疗后无呕病房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呕吐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化疗 无呕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居家康复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我院骨科出院的100例THA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对照组(n=50)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n=50)按THA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提供延续护理;分析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研究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THA患者居家康复期间实施延续护理可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延续护理 髋关节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导诊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划分我院门诊80例患者至对照组(40例,仍旧秉承以往导诊护理工作)与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患沟通),并对比组间数据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呈P<0.05。结论:较于其他部门,门诊人流量大,且患者之间各方面均具备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为免影响其就医体验与医院日后发展,在开展导诊护理工作中强化护患沟通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门诊 导诊护理 护患沟通 患者满意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提高我院胸外围手术患者围术期气道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1日在我院普胸外科接受胸外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根据气道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加速康复管理组(n=34)和常规管理组(n=44)。常规管理组行常规气道护理管理,加速康复管理组建并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围术期气道管理方案。结果干预后,加速康复管理组潮气量、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肺部感染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胸外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方案应用胸外围手术期手术患者,能改善术后呼吸功能,减少术后肺部感染。

  • 标签: 加速康复,胸外除术,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设计实施术前口服营养补充方案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月胃肠道肿瘤患者76例,术前营养护理模式分组,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干预(A组)、常规术前营养(B组)各38例,比较胃肠功能、营养状态。结果:胃肠功能恢复比较,A组恢复较快,A组术后(1.54 ± 0.26)d排气、(2.12 ± 0.32)d排便、(3.37 ± 0.98)d恢复肠鸣音、(3.52 ± 1.04)d恢复胃肠蠕动,B组恢复时间分别为(2.05 ± 0.31)d、(2.60 ± 0.34)d、(4.19 ± 1.07)d、(4.23 ± 0.92)d(P<0.05);营养状态比较,A组干预后PAB较低,HGB、ALB较高(P<0.05)。结论:口服营养补充干预可有效调节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营养状态,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术前口服营养补充 胃肠道功能 营养状态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口服营养补充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8月~2023年8月,随机选取7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A组35例(术前口服营养补充),B组35例(常规护理)。结果:A组干预后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优于B组(P<0.05)。A组营养不良率2.86%、并发症2.86%低于B组(P<0.05),A组满意度97.14%高于B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于术前口服营养补充,可改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不良,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术前口服营养补充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高职护理专业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强调了这一体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方面。文章分析了当前评价体系的挑战,包括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明确性、教学内容与评价方法的适应性、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学管理与监督的有效性。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具体对策,如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教学资源库、优化评价方式、强化学生反馈和加强教学监督。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持续改进与优化评价体系的策略,以确保评价体系能够适应教育和社会的不断变化。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深入调查和实践,为高职护理专业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 标签: 高职教育 护理专业 思政教学 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 持续改进 教学挑战 教学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透析治疗,这个过程往往是漫长且不舒适的。为了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决策的方案,旨在帮助患者在透析前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ESRD患者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患者对于透析室的环境、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以及生活质量的期望等方面的需求,都是我们在制定共享决策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制定了一套针对ESRD患者的透析治疗共享决策方案。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个性化透析室环境: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透析室环境,如安静的房间、舒适的座椅等,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2. 优化治疗流程: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提高对治疗的适应性。3. 提供营养指导和生活支持: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提供营养咨询等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并应用了一种针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透析治疗的共享决策方案。该方案通过提供个性化透析室环境、优化治疗流程、提供营养指导和生活支持等措施,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和完善这一方案,为更多的ESRD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 标签: 共享决策 终末期肾脏病 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暖心”护理服务文化的实施及影响.方法:树立“暖心”护理服务文化理念,制定“暖心”护理服务规范,从2010年开始在骨科病房实施“暖心”护理服务.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的职业成就感也得以提升.结论:“暖心”护理服务文化在和谐医疗环境及提升医院服务品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文化 暖心护理 护患关系
  • 简介:基于护理教育现状远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进程,急待在护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探索全程护理教育的规范形式,加快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实施.促进护理质量提高和服务功能的健全,奠定牢固的护理教育思想基础,研究符合现代临床护理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法,为此做以下论述:

  • 标签: 临床护理 护理教育 内涵建设 全程护理 现代护理 以患者为中心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医院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在诸多医院中脱颖而出,成为百姓心中的首选?响应国家号召,打造中医院品牌特色,走文化建设之路无异于是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主要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医院护理文化建设的管理思路。旨在能够让医院的管理者认识到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加强医院护理文化建设,以期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康复疗养中心是为康复疗养员提供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的重要场所,而护理工作是康复疗养中心的核心工作。康复疗养中心唯有加强护理文化建设,才能为疗养员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促进疗养员康复,提高医院形象和社会声誉。但护理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借鉴优秀的经验,并从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团队文化等方面入手,推进康复疗养中心服务品质的持续强化。

  • 标签: 康复疗养中心 护理文化建设 对策
  • 简介:摘要:循证医学是一种根据最新的、基于证据的医学研究来指导临床决策的方法论,儿童急诊科医患沟通是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交流和心理支持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至关重要。因此,构建基于循证医学的儿童急诊科医患沟通指南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循证医学的儿童急诊科医患沟通,对其指南构建与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循证医学 儿童急诊科 医患沟通指南构建与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骨科住院患者中构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4月-2023年04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100例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住院患者中构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了病人的并发症发生,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质量 指标体系
  • 简介: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仍显不足,但也呈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探索博士研究生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总结护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尤为重要。该文基于护理博士研究生11年的培养经验,从护理博士研究生四阶段式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的建设、临床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建设、培养质量监控与制度保障以及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护理博士生的培养进行总结.为提高护理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启示。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基于能力的教育 博士教育
  • 简介:摘要: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器官发育并不完善,婴儿期可能导致发育迟缓、感染、生长落后等现象,以家庭为中心的个案管理能够有效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延续性关注和护理,个案管理在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和生长、提高其存活率。本文从以家庭为中心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个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出发,探讨个案管理实践方案的构建及应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调查。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个案管理 构建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构建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儿科护理岗位职责评价标准。 方法:通过专家对各指标评分的变异系数等,来分析专家意见的协调度;去掉变异系数大的项目,筛选后再使用层级分析法,将各要素进行排序,最终建立适用于儿科护士岗位职责评价标准。结果:在所构建的评价标准中,共有3大类(一级项目),11个项二级项目,33条三级项目。且专家的协调度高,对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小。不同指标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专家意见达到了高度一致。结论:本次参与研究的专家协调度较高,意见相对统一,因此评价标准的构建具有科学性,在儿科护理岗位职责评价中值得运用。

  • 标签: 核心能力 儿科 护理 岗位职责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