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目标是理解高频热疗在辅助实体肿瘤化疗中的疗效,并评估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们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收集了结直肠癌术后患者13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69)。观察组接受化疗及高频热疗,而对照组仅接受化疗。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并使用了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通用评分表(FACT-G)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随访三年后,观察组的生存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5.21%)。观察组在治疗后的FACT-G评分同样高于对照组,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更好的改善。此外,观察组的并发症状经过干预后有明显的改善。综合而言,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频热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化疗疗效,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这为实体肿瘤化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

  • 标签: 高频热疗,实体肿瘤,化疗,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神经营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是负责编码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Trk)的基因,有NTRK1、NTRK2、NTRK3三位家族成员,分别位于染色体1q22、9q21、15q25,编码家族蛋白TrkA、TrkB和TrkC。近年研究发现,Trk激酶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恶化有关,对于具有NTRK融合基因表达的患者,Trk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将靶向治疗纳入治疗方案将会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分子靶标检测的个体化治疗在提高难治或复发恶性实体肿瘤患儿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治的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临床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二代测序的方法,检测并分析常用抗肿瘤药物的分子靶标。比较个体化治疗组与舒缓治疗组患儿的肿瘤缓解率及生存率。结果172例患儿接受分子靶标检测,其中13例标本采集于首次化疗前,159例标本采集于新辅助化疗后。结果显示,除甲氨蝶呤外的常用化疗药物均存在天然耐药,蒽环类药物在化疗后耐药率从41.9%上升至78.3%(P<0.05)。29例初发且难治患儿中,个体化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6.0±4.6)个月]及预期2年生存率[(39.2±22.6)%]均大于舒缓治疗组的[(1.5±1.4)个月,0](均P<0.05)。29例复发患儿中,个体化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6.0±2.3)个月]大于舒缓治疗组的[(1.0±0.5)个月](P<0.05),但预期2年生存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结论可尝试扩展甲氨蝶呤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范围。基于分子靶标检测的个体化治疗可提高难治性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总体生存率,而复发患儿的再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分子靶标 个体化治疗 恶性实体肿瘤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伊匹木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安全性。方法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4月30日),收集伊匹木单抗联合化疗(试验组)与安慰剂联合相同方案化疗(对照组)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包括乏力、皮疹、恶心、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增高等。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及R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值为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RCT共5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各2项,转移性黑色素瘤1项),包括2 53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 335例,对照组1 197例。质量评价结果显示,5项RCT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相关1~5级AE和3~5级AE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7.27%(1 165/1 335)比82.04%(982/1 197),RR=1.07,95%CI:1.03~1.10,P<0.001;50.26%(671/1 335)比37.68%(451/1 197),RR=1.40,95%CI:1.07~1.82,P=0.01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仅转移性黑色素瘤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治疗相关1~5级AE和3~5级A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79%(244/247)比94.02%(236/251),RR=1.05,95%CI:1.02~1.09,P=0.005;56.28%(139/247)比27.89%(70/251),RR=2.02,95%CI:1.61~2.53,P<0.001]。常见AE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皮疹、腹泻和肝损伤发生风险增加(均P<0.05),2组治疗相关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14/1 335)比0.42%(5/1 197),χ2=3.374,P=0.066]。结论伊匹木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实体肿瘤AE发生风险高于单纯化疗,尤其是免疫相关AE,临床应用时应提高警惕。

  • 标签: 伊匹木单抗 抗肿瘤药,免疫类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药物相关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流动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从力学角度研究循环系统的生理过程,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血流动力学的知识,通过制作实体教学模型,向学生展示流体层流、湍流及红细胞轴向集中等现象,并通过调查问卷对学习效果进行验收。运用实体模型进行教学后,学生求知兴趣浓厚、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由此可见,实体教学模型在授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实体模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护士对双向选择定科模式的真实体验,探讨该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2018年3—4月,采用立意取样法抽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名规培护士,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借助NVivo7.0软件,根据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规培护士对双向选择定科模式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3个类属12个主题,类属一:主观感受,即公平、公正、公开,仪式感,人性化,选科决策仓促;类属二:客观影响,即良性的竞争压力,促进学习、工作的积极性,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满意度及归属感,对个人及科室造成"刻板印象";类属三:个人建议,即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考核指标结构化、同质化,帮助提高选科决策效能。结论双向选择定科模式可营造公平、公正、和谐、有益的竞争环境,激发规培护士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岗位核心胜任力与职业满意度,但管理人员也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策略,提高其选科决策效能,促使个人与科室的共同发展。

  • 标签: 新护士 规范化培训 岗位管理 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艾曲泊帕在实体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实体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抽取2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将其分组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14例,常规组未使用艾曲泊帕治疗,研究组使用艾曲泊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85%(13例)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有效率57.14%(8例),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艾曲泊帕 实体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皂矾丸治疗实体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2月-2022年2月接收76例需接受化疗实体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对其分组,实验组化疗后实施复方皂矾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等下降幅度及骨髓抑制Ⅲ、Ⅳ度人数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复方皂矾丸 实体瘤 骨髓抑制 白细胞 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实体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实体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观察组采用rh-TPO联合rhIL-11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PLT)Ⅲ度以上时间、PLT恢复时间、持续用药时间,同时比较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LTⅢ度以上时间、PLT恢复时间和持续用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89.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7.93%,对照组为32.14%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hIL-11 对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1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护理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纳入急诊危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急诊急救护理,将护理前后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的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比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改善程度:观察组护理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显著小于护理前,且小于对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运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上有显著性优势,既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又可以改善预后,有借鉴意义和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实施整体性护理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比对以2组开展,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4例应用整体性护理。比对护理结果。结果:比对并发症,结局显示观察组病例合计百分比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胰腺炎 整体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急诊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效果展开深入探究。方法 研究样本来自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进行救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00例),进行随机分组后,一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50例,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详细记录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危重症患者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2022.2-2023.6期间在院内急诊病历中抽选68例患者,院内平均分组(n=34),急诊急救方式不同,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则开展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危重症患者急诊、急救用时更短,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2组相比P<0.05。结论: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可以使临床急诊工作流程得到简化,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提升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整体性 急诊急救护理 急救用时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和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急诊危重症患者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儿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8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100 例急诊危重症患儿,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急救),各 50 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急救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 观察组患儿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 4% ,低于对照组的 14% ,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 98% ,高于对照组的 94% , 无 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儿中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急救成功率,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危重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 2018.07 至 2019.10 时段内本科室诊疗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共 120 例,以抽签法划分为对照组( 60 例)和整体组( 60 例)。对照组为常规性急诊急救护理,整体组为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比较患者急救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急救效果较差于整体组,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整体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5.00% ,对照组为 16.67% ,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既可增强急救效果,还可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危重症 急救效果 并发症总发生率 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