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2月-2006年12月66例冠心病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制定科学的术前和术后护理计划。结果66例冠心病手术患者通过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监测,临床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下的心血管手术对婴幼儿存在着,血液稀释度大,引起的器官组织水肿,血液与异物表面接触导致细胞活化,炎性因子的释放,产生的非感染性全身炎性反应,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库血,血浆用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临床常表现为心功能障碍,肺功能障碍,腹水,少尿等,为减轻CBP带来的这些副作用,我们目前常规采用超滤技术,但由于婴幼儿体重轻,整个血容量少,在复温过程中进行超滤时的分流量相对主动脉泵的流量也比成人大,可能有灌注不足的问题存在,而且随着水分的不断滤出,氧合器液面不断下降,往往使正常的转流难以维持,此外,对于手术时间短的患儿,往往来不及超滤就要终止体外循环

  • 标签: 婴幼儿 改良超滤 炎性介质 出血/输血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血透治疗过程中发生体外循环失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根据血透护理记录以及不良事件报告等资料记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7 年 8月至 2019 年 3月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发生体外循环失血的 18例次血透患者(主要指失血量大于 5ml以上者,不包括透析器和管路凝血导致的失血),对发生失血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发生体外循环失血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膜在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两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使用可吸收止血膜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后的引流量,止血效果明确安全,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 标签: 体外循环 婴幼儿 可吸收止血膜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单纯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手术69例,记录患儿的手术时长、ECC时长、心脏停跳时长、复跳情况、住院时长、并发症。结果患儿手术时长为(2.8±0.3)h,ECC时长为(35.1±3.9)min,主动脉阻断时长为(25.3±3.6)min,全部心脏自主复跳,住院天数为(10.2±2.4)d,随访(15.6±4.1)月,无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常温ECC下的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能保证术中组织灌注,减少了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总时间,无并发症发生,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婴幼儿 常温体外循环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体外循环中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肺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2组(随机),实验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对比2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流转时间并无差异,实验组T2、T3、T4、T5时间段的IL-6、TNF-α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组患者T3、T4时间段的呼吸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改善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肺功能。

  • 标签: 体外循环 盐酸戊乙奎醚 肺循环
  • 简介: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等效剂量关系。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合芬太尼组。记录入室后诱导前、插管后2min、搭桥前、搭桥后、手术结束后各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观察麻醉维持期间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的用量。结果两组在血流动力学指标中,CVP在搭桥前舒芬太尼组较芬太尼组升高7.6±3.5vs5.0±1.9(mmHg),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在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的给药剂量为(1.5±0.6)ug/Kg,芬太尼组为(10.0±3.1)ug/Kg,维持剂量分别为(08.±0.1)uk/(Kg.h)、(7.5±1.7)uk/(Kg.h);麻醉维持期间给药次数(2.8±0.4),芬太尼组(5.1±1.2)。结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均使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维持时单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的剂量为芬太尼的1/8-1/10.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冠脉搭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超滤法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体外循环治疗的87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和B组,A组患儿给予常规超滤法,B组患儿给予改良超滤法。结果B组患儿治疗后的Hct、K+、PLT指标明显优于A组,且其术后输血量少于A组,P<0.05。结论改良超滤法运用于婴幼儿体外循环治疗中效果确切,有助于快速脱水,且能减少患儿的出血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改良超滤法 因幼儿 体外循环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的原因,为临床预防与急救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13年12月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心跳骤停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心跳骤停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前心功能状态、心电图情况、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氧和指数(PaO2/FiO2)、低心排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心包填塞、失血性休克与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有关。结论通过对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潜在高危因素的认识,并进行早期干预,为预防和抢救心跳骤停赢得宝贵时间。从而降低心脏直视术后心跳骤停的发生率,以期提高心脏直视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心脏直视手术 心跳骤停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灌注肺的围术期护理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灌注肺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分为两组,将采取综合护理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用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灌注肺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手术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 灌注肺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振动排痰仪在体外循环术后脱机困难患者中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研究人员选择在本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92例心脏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大于48小时未能脱机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6例,参照组46例。研究组给予振动排痰仪,参照组给予叩背体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改善以及肺片影像情况。结果:参照组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远远不如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脏体外循环术 呼吸机辅助治疗 振动排痰仪 叩背体疗方法 血气指标 肺片影像
  • 简介: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率,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护理治疗经验.方法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50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分为2组:普通胃肠护理组(普通组,250例)进行普通胃肠护理;个体化胃肠护理组(个体化组,250例),进行术前胃肠道清理、术后早期进食、术后早期留置胃管、术后口腔护理等个体化胃肠护理.比较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结果个体化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成人较儿童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有所减少(P<0.05).结论个体化胃肠护理可促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胃肠道功能紊乱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经验,评价微创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心胸外科自2009年6月—2010年11月期间为33例患者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大隐静脉全部内窥镜取材,共搭桥76支,平均每例2.3支(1~4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我们实施微创理念,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及OPCAB具有明显优势,其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已为更多的医疗单位赞同,更适宜高龄,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或对体外循环风险较大者。

  • 标签: 微创 非体外循环 内窥镜 冠脉搭桥术
  • 简介: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的方法、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04例行OPCAB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经验总结.男944例,女260例,年龄(64.7±11.3)岁,70岁以上占22%(265/1204).结果本组病死率2.41%(29/1204),死亡原因包括:术后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大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5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呼吸衰竭5例.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总结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完成的35例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左主干病变7例(并三支病变4例),两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24例。手术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平均完成血管移植3.2根。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随访8~36个月,全组患者无死亡,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的成熟,OPCAB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围手术期 护理 病例
  • 简介:目的比较羟乙基淀粉与聚明胶肽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探讨两者用于体外循环预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和聚明胶肽组各20例.分别应用羟乙基淀粉和聚明胶肽1000ml进行体外循环的预充.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及围术期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术前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68.4±10.2)μmol/L、(6.34±1.53)mmol/L、(336.8±91.1)μmol/L;聚明胶肽组分别为(64.2±20.5)μmol/L、(6.02±2.08)mmol/L、(337.9±113.1)μmol/L];术后1d的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78.3±22.4)μmol/L、(7.44±2.38)mmol/L、(336.5±128.5)μmol/L;聚明胶肽组分别为(80.5±24.7)μmol/L、(8.56±2.29)mmol/L、(340.3±118.4)μmol/L];术后5d的肌酐、尿素、尿酸水平[羟乙基淀粉组分别为(70.7±33.2)μmol/L、(7.34±3.76)mmol/L、(242.8±99.5)μmol/L;聚明胶肽组分别为(68.4±19.3)μmol/L、(7.45±3.09)mmol/L、(249.5±78.7)μmol/L].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均可安全用于体外循环的预充.

  • 标签: 心血管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羟乙基淀粉 聚明胶肽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70例OPCABG患者术前行心理、呼吸、循环护理指导,术后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重视循环与呼吸系统的监护,血管活性药物、电解质、血糖、泌尿系统及康复方面的护理。结果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8.0±4.0)d,无护理并发症。随访2—24个月,心绞痛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至I级59例,Ⅱ级11例。结论精心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及高质量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利于病人的康复。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6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使用减压贴及自制水囊垫来预防压疮。结果本组203例患者无一人发生压疮。结论通过围手术期使用减压贴及水囊垫能显著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 标签: 复杂先心病 体外循环术 压疮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