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9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从北京市几所中小学选取小六、初二和高一学生1040名来探讨友伴对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的影响。研究采用无记名问卷测查的形式,先让被试提名一个最要好友伴和九个一般友伴,再回答自己曾经是否吸烟饮酒和吸烟饮酒的程度。分析时,只对在被试范围内的友伴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无论男女和年级,被提名的友伴中,吸烟饮酒的友伴人数有较大差别;男生友伴中吸烟饮酒的友伴明显超过女生;高年级学生友伴中吸烟饮酒的友伴明显多于低年级学生;友伴的吸烟饮酒行为和吸烟饮酒程度对青少年的吸烟饮酒行为有明显影响;友伴中吸烟饮酒的人数多少也与青少年吸烟饮酒行为有直接的关系;但单双向友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吸烟饮酒行为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吸烟饮酒 友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吸烟的现象较为普遍,且呈急剧上升趋势。据调查,男生有吸烟行为的人数比例达到30%左右,女生吸烟的也大有人在。对于学生而言,吸烟不仅影响身体发育,危害健康,而且影响学业,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各中等职业学校高度重视,笔者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就学生吸烟行为的心理成因及矫正措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标签: 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吸烟行为 心理成因 价值观 人生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被动吸烟与饮酒对大鼠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吸烟组(n=30)、饮酒组(n=30)、both组(n=30)和对照组(n=10)。分别在4周、8周、12周将大鼠处死,每个时间点取somke组、饮酒组、both组大鼠各6只,对照组大鼠于12周与其他组大鼠同时处死。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被动吸烟后,4周、8周、12周检测大鼠血清中的AST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E染色显示吸烟组12周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肝细胞水肿,肝窦间隙变小,并有少量慢性炎性细胞如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Both组的大鼠血清中AST升高,肝脏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增加。结论吸烟对肝脏有损伤作用,饮酒与吸烟可共同作用对肝脏损伤。本实验为被动吸烟和饮酒对肝脏的损伤及其机制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 标签: 吸烟 饮酒 肝损伤
  • 简介:摘要本文对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的成因、发展过程、危害、控制与矫正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作者认为近10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吸烟率在上升,吸烟行为导致的危害严重,与之伴随的就是青少年学生的酗酒、赌博、盗窃、结伙、打架斗殴、甚或抢劫、吸毒等丑恶现象,且确有滋生蔓延趋势。另外,女生吸烟行为在城镇中学阶段增多,农村女生吸烟行为也有出现,危害不可低估,且大城市和城镇女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态势。禁止、控制与矫正青少年学生吸烟,不仅仅是一个健康卫生教育问题,而是一个严竣的社会问题,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学校和社会更应该高度重视。

  • 标签: 青少年学生 吸烟行为 吸烟原因 发展过程 吸烟危害 控制与矫正THECAUSESHAZARDSCONTROLSANDCORRECTIONSOF TEENAGERS&rsquo SMOKINGBEHAVIOUR
  • 作者: 乔国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吸烟的危害,近些年来已被人们重视。大量科学调查证明,吸烟对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产生有害作用和致病作用。吸烟引起疾病的机理,国内外正在研究。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文献加以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吸烟对无症状人群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将539例健康体检者按有无吸烟分为吸烟组(n=332)和非吸烟组(n=207);吸烟组再依照吸烟时间长短、吸烟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吸烟对ABI的影响。结果吸烟组ABI值均低于同年龄段不吸烟组(P〈0.05)。按每日吸烟量分组,吸烟量大ABI值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烟龄分组,烟龄长者ABI值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吸烟指数分组,ABI测量值随吸烟指数的增大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致无症状人群ABI降低;每日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吸烟指数越高,ABI值越低。

  • 标签: 外周动脉疾病 吸烟 踝臂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00例。将患者分为吸烟组(143例,男104例女39例)、非吸烟组(157例,男68例女89例)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所需天数、糖皮质激素和短效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应用天数、肺功能改善天数和住院天数等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同样治疗方法下,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在症状恢复所需天数、糖皮质激素和短效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应用天数、肺功能改善天数和住院天数等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同样的治疗方案下,吸烟组的患者较非吸烟组恢复的更慢,因此对于吸烟的哮喘患者,治疗可能需要特殊的调整。吸烟降低了哮喘患者对ICS+SABA短期治疗的反应性,其机制可能与吸烟引起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变化有关,哮喘患者戒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2。

  • 标签: 吸烟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吸烟对牙龈上皮棘层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于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济南市口腔医院和山东大学口腔医院进行。选取52例具有不同吸烟史、无严重系统疾病且行牙冠延长术或智齿拔除术的患者,根据吸烟史、日平均吸烟支数和总吸烟支数将患者分为轻度吸烟组(吸烟史〈5年或日平均吸烟≥2~10支,且总吸烟支数约1.5万支以下)21例、重度吸烟组(吸烟史≥5年或日平均吸烟≥10支,且总吸烟支数约1.5万支以上)31例。另取无吸烟史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各组患者牙龈上皮棘层细胞的凋亡情况;Student-Newman-Keuls(SNK)法计算各吸烟组与对照组及各吸烟组之间的差异,取α=0.05水准;PV免疫组化法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进行组织定位。结果各吸烟组患者牙龈上皮棘层细胞凋亡阳性的表达与对照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患者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在吸烟者牙龈上皮的基底层和棘层表达较对照组减弱。结论吸烟可能通过降低促Bcl-2的表达,促进牙龈上皮棘层细胞凋亡的发生,干扰牙龈上皮的正常代谢。

  • 标签: 吸烟 细胞凋亡 原位末端标记法 牙龈上皮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肺癌吸烟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对其戒烟效果的影响展开观察。方法 将参与研究的47例肺癌吸烟患者随机分组,1组24例,设为基础组,施以常规护理;1组23例,设为观察组,施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戒烟效果。结果 观察组戒烟率较之基础组明显更高(P

  • 标签: 肺癌 吸烟 综合护理干预 戒烟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手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微创手术中,吸烟机作为关键设备,对于确保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和医生的操作视野至关重要,设计一款高效、稳定的微创手术吸烟机,对于提升手术效果和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微创手术 吸烟机设计 性能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吸烟还是健康,请选择!”一个设问的标题以叹号作结,答案自然不言而明:当然是健康。但现实是,我国的烟民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一个看似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偏偏就知易行难。我个人并不吸烟,实在不能体验戒烟的难处。但据身边的烟民朋友讲:烟吸了这么多年,一是身体上已成瘾,二是已上升到一种生活习惯的高度,若想戒掉可谓是难上加难;而吸烟的害处自己不是不知道,但若跟吸烟的快感相比,却还是压制不住内心的欲望……这恐怕就是典型的烟民对于戒烟的态度:

  • 标签: 吸烟 健康 双刃剑 烟草 生活习惯 戒烟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健康及公共卫生受到了严峻考验。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每年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800万。随着吸烟与COVID-19关系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二者之间的关联逐渐被发现,但目前仍存在争议,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吸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OVID-19发病率,影响COVID-19诊断的准确性,增加COVID-19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从而导致不良预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不仅在SARS-CoV-2易感性中起关键作用,还可能参与感染后的调控,影响疾病预后;但是,吸烟对ACE2水平的影响尚不明确。吸烟危害健康是不争的医学事实,吸烟应是防控疫情最重要的“可避免风险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吸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术后饮食,服药,吸烟等对术后再次狭窄的影响,以期找出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高危原因。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行PCI治疗,并有术后一年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资料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饮食、服药情况以及生活习惯等,探寻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成因。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用药情况等方面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狭窄组患者中有吸烟、糖尿病病史等情况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吸烟、糖尿病病史可能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潜在高危因素,针对具有此类特点的患者应加强药物治疗及防控,以期减少术后再次狭窄的发生。

  • 标签: PCI治疗 再次狭窄 吸烟 糖尿病 高危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深圳市孕妇家庭被动吸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深圳市4家医院进行产检的孕妇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孕妇吸烟情况及家庭禁烟、配偶及其他家人吸烟情况,对被动吸烟的发生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调查对象被动吸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139名孕妇完成调查,有效应答率为95.63%。年龄为17~47岁,平均年龄为(27.15±3.83)岁。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43.02%)、家庭月均收入以6000~9999元(42.05%)为主,初次怀孕者占46.80%。2.63%的孕妇有吸烟史。家庭被动吸烟的有594人,被动吸烟率为52.1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大(OR=0.96)、文化程度越高(OR=0.81)和家中有禁烟规定(OR=0.50)的孕妇家庭被动吸烟率较低的可能性较大;而有流产史(OR=1.43)和有吸烟史(OR=7.16)的孕妇家庭被动吸烟率高的可能性较大。结论深圳市孕妇家庭被动吸烟率较高,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流产史、吸烟史、家中禁烟规定因素影响。

  • 标签: 孕妇 被动吸烟 家庭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控制精神科住院男性患者吸烟的原因。方法收集我科长期住院50例吸烟患者,通过一年的控烟管理和护理干预得出结论。结论对精神科吸烟患者的行为不宜采取强制性和突然中断方式,而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控烟措施,结合工娱治疗,健康教育等正性强化措施,采取循序渐进先减烟后戒烟的方法,现我科只有19例吸烟患者。

  • 标签: 精神科 吸烟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