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心内就诊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静脉滴注,并结合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结合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渗液3例,渗血5例,静脉炎4例,堵塞1例,不良情况发生机率为30.23%%观察组患者渗液1例,渗血0例,静脉炎2例,堵塞0例,不良情况发生机率为7.14%。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结合综合护理法,对于心内患者临床护理上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内科 静脉留置针 综合护理方式
  • 简介: 摘要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 对健康的重视度也在逐渐的增强 , 而心血管疾病作为内科常见性疾病 , 发病率呈显着上升的趋势 , 并且该疾病还具有发病快、病情复杂的特点 ,假如在临床救治过程中护理不到位或者不及时 , 就会成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 进而对患者的救治产生严重的影响 ,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 , 加强临床不安全因素的相关探讨 ,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 标签: 护理 心内科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护理中的实际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方式,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相同时间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内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于我院心内2022年3月-2023年3月随机选取102例高血压病人为调查对象,按照黄蓝小球法划入两组,即甲组(51例,常规饮食、运动控制)和乙组(51例,口服抗高血压药物)。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相较于乙组,甲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更大(P

  • 标签: 心内科 抗高血压药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改进的措施和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采用资料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5例心内患者临床护理方法的改进措施和效果进行探究。结果:285例患者中有281里患者对于改进的护理方法表示认可和满意,同时有4例患者对于新式护理方法的各种仪器操作不够熟练或者存在意义,但是再整理护理过程中没有1例患者出现会差错,同时没有1例患者出现护理纠纷。心内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水平要求高,同时强烈的要求患者尊重自己的个人隐私。结论:对于心内患者了解患者的特性和患者的护理特点和规律性等,科学合理的安排护理排班,加强护理过程中的细节,注重护理环节管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满足患者对于护理水平的要求,降低护理过程中各种风险。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改进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内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的56例心内患者有关资料,分析对其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处置对策。结果心内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与设备、急救药品、护理病历、经验及责任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通过对护理管理制度的加强并制定相应预案、提高护理文书的规范性、及自身素质等方面对心内护理的潜在风险进行防控。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护理风险 处置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76例心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为心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经验和教训。方法选择在我科治疗的76例心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观察其发病情况,临床情况,并将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38例。对照组采用了常规药物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采用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心内心绞痛的治疗率是92.86%,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3.81%,这种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即P<0.050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心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氯吡格雷的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而且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式是可以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的。

  • 标签: 心内科 心绞痛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治疗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妇42例,利用回顾性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心律失常是导致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主要病症,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32例患者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妊娠早中期经内科治疗,心功能大多控制在I~Ⅱ级;10例患者在妊娠晚期开始内科治疗,心功能大多控制在Ⅲ~Ⅳ级。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造成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在妊娠早期对其进行内科干预,能够大幅减少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 标签: 妊娠合并心脏病 心功能 内科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房颤患者采用抗凝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接收的心房颤动患者217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217例AF患者中,88.3%为慢性AF,85.1%的患者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分析AF患者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21.6%有抗凝禁忌证,25.5%为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15.0%为患者不能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6.8%为阵发性AF,尚有11.1%原因不明。结论多数心房颤动患者均没有采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因此需要在日后的宣传教育中加大力度,让医生和患者都加深对华法令抗凝疗法的认知。

  • 标签: 心房颤动 华法令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化比值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心血管危重病医学理论和治疗观念的更新,新的医疗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涌现,对心内护士专业水平及抢救配合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的抢救技能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为了提高心内护士的急救能力及整体素质,以专业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为主线,建立长期的考核制度,才能够适应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心内工作了十几年,最大的感受是心脏病病人病情变化非常之快,病人病情变化常具有突变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且往往来势凶险,有时可发生在医务人员未能预料的情况下,甚至在病情已获得显著改善的过程中出现,而护士常常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目击者,这就要求心内护理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心血管专科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各种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本文就心理素质和急救意识,临床操作技能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心内护士急救护理的综合能力。

  • 标签: 急救护理 心内科 护士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内护理对于重症患者的护理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即每组39人。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血脂、血压、心电图以及心理状态等情况进行记录,比较。结果2组病人的血脂、血压及心电图等具体情况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护理组的护理效果由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心内的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重症患者 护理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心内建立中医特色护理指标的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在心内建立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在实施后的2017年和实施前的2016年各随机抽取300例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建立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后,其心内患者的治愈率及死亡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心内建立并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可有效提升心内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且显著提升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心内科 中医特色护理指标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内中医特色护理指标的建立与成效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本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心内患者共计 260 例,依据时间顺序将两组患者分为甲组(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及乙组(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两组患者人数一致,以 130 例患者为一组。在 2019 年 1 月初建立和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死亡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结果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甲乙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死亡几率较低,两组患者死亡几率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内中医特色护理指标的建立与实施有着较高的价值,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减少患者的死亡。

  • 标签: 心内科 中医特色护理指标 护理满意度 死亡情况
  • 简介:摘要: 所谓的医疗管理风险,在医疗护理方面的体现就是:患者、医务人员、护理技术、药物使用、环境、设备、护理制度、护理程序等风险因素的管理活动。在现阶段,随着公共大众的健康意识的增强(包括法律维权意识),通俗的说那就是医疗护理风险处处存在。心内患者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中老年人群为多,病情重、变化快,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严重影响其安全性” [1]。鉴于此,及时正确的发现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现的各类风险且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应是心内护理管理所应该对待的迫切课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内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与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心内收治的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患者的并发症、护理满意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满意率以及依从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心内介入治疗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

  • 标签: 心内科 介入治疗 护理安全 对策
  • 简介:摘要心内主要治疗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由于心内疾病类型多,使用治疗的药物种类繁多,给药方案较为复杂,因此,容易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本文对心内用药安全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 标签: 心内科 用药安全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心内疾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心脏内科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执行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行为能力(ADL评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症状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以及ESCA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ADL评分以及ESC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心内疾病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以及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内科 协同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