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心内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控制和降低心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2例住院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12例住院患者跌倒案例,年龄在46-82岁之间,多发生在入厕时(9例),女性患者跌倒几率明显比男性高(女9例,男3例),产生医患纠纷2例。结论对心内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的评估不应仅局限于高龄患者,还应结合患者所患疾病和用药情况进行进一步具体分析,针对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强化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落实到位,从而避免心内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

  • 标签: 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原因分析对策
  • 简介:摘要心内,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在我国心内属于高风险专科,其护理风险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医疗认知和防范风险已成为心内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加要求护理工作做到“以人为本”,护理人员应该从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保障护理安全、密切关注护患关系这几个方面加强护理工作,不断加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心内医疗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心内住院患者共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是心内护理过程中主要的风险因素。结论心内护理存在着多种风险因素,应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保证潜在风险的及时防控。

  • 标签: 护理风险 心内科护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护管理中层级管理的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在现有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对护士的层级进行合理科学的设置,使护理工作人员的潜能得以激发,落实整体护理过程中的各项程序。结果在运用层级管理之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各项护理工作质量都比层级管理实施前有明显的提高,而且也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了医护之间的关系。结论通过层级管理可以对现有护理人力资源予以充分的利用,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而促进了开展整体护理工作。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层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内急救与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2015年5月这一年来我院收治的82例心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对患者治疗的作用。结果经过急救与护理的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帮助。关键词心内,护理,急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改善护理存在的各种风险,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方法我科室近些年开展的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护理水平明显提升,护患关系明显改善。结论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十分必要切实可行。

  • 标签: 心内科 风险成因 经验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营养治疗在心内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营养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干预追踪性营养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心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及科学有效地营养治疗能显著的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等,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深远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内科 心血管疾病 营养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内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120名心内危重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内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与协同护理模式相结合,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影响患者心功能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ESCA及ADL评分,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21.5±12.6)分和(45.1±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5.1±11.8)分和(38.9±4.2)分,也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在恢复心律失常时间、恢复房室传导阻滞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患者都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结论心内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使自我护理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对于改善心功能,患者预后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心内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依法规范心内护理文书书写,避免举证不力。方法将2009年8月~2010年1月危重患者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着重从法律角度审视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改进方案,再以同样方式检查2010年2月~2010年7月护理文书与其对比,以评价整改效果。结果查找出相关问题,实施改进措施,书写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危重护理文书 书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心内2014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145例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者按时、正确服药。并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安全服药的效果。结果145例患者中139例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后,服药时间的准确率和服药方法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心内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服药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的准确性,保证临床治疗依从性,增进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内科住院患者 安全服药 护理干预
  • 作者: 杨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 重庆 400065)  【摘 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用药问题,并提出合理用药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7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2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中,存在用药问题的患者有35例,占比4.92%。其中用药问题排名由高到低依此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用药配伍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不注意禁忌症、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结论: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用药错误问题较为突出,其常见问题出现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用药配伍不合理等问题上,临床医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总结临床经验,不断提高基层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用药的合理性。  【
  • 简介:摘要探讨心内患者的安全管理策略。对患者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意外事故的防范、躯体合并症处理、院内感染的防控、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通过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特殊药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护理安全紧急风险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掌握心内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结果有效规避了心内护理安全的风险,降低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心内科 患者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心血管类疾病的爆发率也在持续上升。对于心内疾病而言,其存在死亡率高、发作突然、急迫性特点,所以导致心内科室自身的风险较高。本文尝试分析当前心内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并且寻找对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护理风险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门诊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心内门诊开出的500张处方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方式处理处方,观察组采用处方点评制度介入改进。将两组处方不合理处方比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合理处方比例为12(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8%),且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处方点评对心内临床合理用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显著改善处方的基本指标,降低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处方点评 临床合理用药 心内科门诊
  • 简介:摘要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过程中,心内护士学习相关文件,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方案,在提高认识、优化流程、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提高了护士优质服务理念,提升了个人价值感,夯实基础护理,增进了护患和谐,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赘述心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120例心内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心内患者在护理中共有40例患者出现护理风险。而且经过分析风险可知,产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因为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问题产生护理风险的患者所占比例是12.5%;因为医院问题产生护理风险的患者所占比例是8.33%;因为患者自身问题问题产生护理风险的患者所占比例是6.67%;因为医院管理问题而产生护理风险的患者所占比例是5.83%。结论心内护理中存在风险,因此相关医护人员应该深入研究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风险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