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联合快速康复在骨科膝关节置换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骨伤科收治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术后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干预,包括耳穴贴压、艾灸及五行音乐疗法。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术后第1、 2、3天及出院时静息状态VAS疼痛评分,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术后6h、术后1天、术后 2天、术后3天、出院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快速康复护理相比,中医护理技术可更好的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减轻患者术后静息痛,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关节置换 快速康复 中医护理 耳穴贴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创入路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应用前瞻性护理预防术后谵妄的效果。方法 样本由研究者医院骨科提供,共计50例老年患者,均接受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手术时间2023年1月~12月。随机分组,抽签法分2组,25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期护理,观察组则联用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谵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护理中,前瞻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谵妄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利于医院口碑,值得应用。

  • 标签: 微创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前瞻性护理 术后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研究多学科协同护理的效果优势。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10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50例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样纳入50例患者,行多学科协同护理。随机并对比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施行多学科协同护理,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其能够达到比较明显护理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学科协同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关节功能及关节畸形等Harris评分各为(42.25±4.19)、(3.92±0.78)、(28.38±2.91)、(4.87±0.88)分,均较对照组护理后各项评分要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的要低(P<0.05);而观察组满意度则较对照组的要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髋关节功能,同时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谵妄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并行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可有效减少谵妄发生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策略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谵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股骨颈骨折病人髋关节置换后躯体活动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为对象,按手术方式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采取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躯体活动功能。结果: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Harris评分,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数据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应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可提升干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躯体活动功能现状 其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居家效果,并对效果进行分析及研究改进居家康复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我市某三甲医院进行膝关节置换的6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3名,女性27名,共进行分组对照。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加强膝关节康复居家锻炼重要性的宣传,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居家康复锻炼的重视性,膝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在应用后,会产生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缓解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还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居家康复  膝关节  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优化护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1. 护理措施:延续性护理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线上咨询等多种形式。具体内容包括: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督促患者按时复诊。2.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F-36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等方面。结果:1.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下,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改善(P>0.05)。2. 实验组患者在延续性护理下,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护理。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推广延续性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康复。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创新优质护理干预,研究创新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25例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样纳入25例患者,行创新优质护理干预。随机并对比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AK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AK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和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期施行创新优质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其能够达到比较明显干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 创新优质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分析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22.1.1-2023.10.31期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6例,依据手术部位划分为两组,全髋关节置换组46例、全膝关节置换组40例,对两组失血情况进行监测。结果:全膝关节置换组各类失血量、隐性失血率均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手术用时≥80min、开始手术未使用止血带、术后髋/膝关节完全伸直、自体血输注、未用氨甲环酸均为隐性失血可能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期失血量高于全髋关节置换,需密切关注患者血细胞检测结果,合理制定输血方案、护理措施等,积极防范隐性失血及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预防、满意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4月1日 至2024年4月1日我院收治的7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5例,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预防策略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预见性护理改善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9月我院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各方面生存质量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统计差异有意义,结果P<0.05。结论: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后应用预见性护理能改善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正确指导患者积极治疗,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脏瓣膜体外循环术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样本,样本例数为70例,参照单双号分发法将这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组,其中常规组由3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组成,研究组由35例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的患者组成,并设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评分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结果表明,研究组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疼痛评分的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疼痛评分较低(P<0.05)。结论:对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应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这对降低患者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影响,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髋关节置换后患者采用手术室预防性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髋关节置换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预防性护理结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DVT发生率、术后凝血指标、血液指标及肢体肿胀等比较中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髋关节置换后患者采用手术室预防性护理结合保温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

  • 标签: 手术室预防性护理 保温护理 髋关节置换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中多维度术前患教在单髁置换后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于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单髁置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比较常规健康教育与预见性护理中多维度术前患教的效果。结果:术后12小时、术后第1日、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术后6周、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多维度术前患教 单髁置换术 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发生深静脉血栓分为观察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共计35例)与对照组(术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共计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并通过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髋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年龄、中出血量、BMI指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二聚体等方面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60岁、中出血量>600mL、BMI指数>28kg/m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周、D-二聚体>5mg/L是髋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中出血量>600mL、BMI指数>28kg/m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周、D-二聚体>5mg/L是髋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年龄、中出血量、BMI指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二聚体来预测髋膝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 标签: 髋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后中医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患者56例,分对照组与观察组,行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比较效果。结果: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43%和3.57%,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更高,同时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也均更高(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可在此基础上促使患者髋关节恢复效果大幅度提升,以及各方面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髋关节功能 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