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L-6、hK2抗体在前列腺癌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L-6、hK2抗体。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L-6、hK2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人群,且具有显著性差异;hK2和IL-6的阳性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L-6与hK2抗体可用于前列腺癌血清学检测。

  • 标签: 前列腺癌 IL-6 hK2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2012年实施2剂次水痘疫苗免疫策略5年后的2017年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体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科学评价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8个区,分10个年龄段,共招募2 144名受试者,采集受试者血清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ZV抗体,分析抗体浓度和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并与2012年结果进行对比。主要采用非参数检验和χ²检验对抗体浓度和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受试者本市与外省户籍比例为1∶1,男女比例为1∶1.08。VZV抗体浓度M(Q1,Q3)为341.4(78.6,1 497.8)mIU/ml,总抗体阳性率为71.1%(1 524/2 144)。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χ²=736.39,P<0.01)和抗体浓度(χ²=740.34,P<0.01)均有差异。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趋势=7.32,P趋势<0.01)。≤14岁的862名儿童中,2剂次受试者抗体阳性率为72.8%(182/250)高于1剂次的51.9%(154/297)(χ²=25.14,P<0.01),其中1~4岁组(χ²=11.71,P<0.01)、10~14岁组(χ²=5.95,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岁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00,P=0.07)。与2012年相比,2017年5~9岁组抗体阳性率上升(χ²=14.35,P<0.01),但1~4岁组抗体阳性率下降(χ²=11.51,P=0.01)。结论北京市推荐水痘疫苗加强免疫显著提高了儿童VZV抗体水平,未来需要结合流行病学证据探索更为优化的儿童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程序。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血清 抗体
  • 作者: 刘雄 柯跃华 刘威 杨超杰 王智华 腾毅 乔卿华 刘昊 张蓉 贾瑞忠 贾雷立 陈勇 王长军 徐晓莉 夏欣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71,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联勤保障部队907医院,南平 350702,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成都 650032,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洛阳 467000,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西安 710032,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南部战区总医院,广州 510010,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 210002,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检验医学研究所,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特异性IgM和IgG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为临床病例诊治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423例COVID-19确诊或疑似病例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对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OVID-19确诊病例特异性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80.4%(314/388)和98.2%(381/388);COVID-19疑似病例特异性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0%(0/24)和45.8%(11/24)。发病时间在6周及以上确诊患者,IgG抗体阳性率为100%。发病5~8周(均值:112.70 AU/ml)病例IgG滴度水平总体高于发病1~4周(均值:85.01 AU/ml)病例(U=8 531, P<0.000 1)。危重症患者IgG滴度水平高于普通型和重症患者,均值达到137.61 AU/ml。结论特异性IgM和IgG在COVID-19病例诊断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建议加强患者体内IgM和IgG滴度水平的追踪监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体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产妇血清风疹病毒抗体IgG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4例产妇血清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G。结果204例中阳性率为87.75%。全国报道2004-2008年育龄期女性风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15-20岁为每年发病率最高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但自2007-2010年来看风疹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使风疹的发病年龄有向后发展的趋势,直接威胁着育龄期女性。结论克拉玛依地区产妇血清风疹病毒抗体IgG总阳性率为87.75%比文献报道的77.87%高出9.88%。

  • 标签: 产妇血清 风疹抗体IgG 酶联免疫吸附 风疹
  • 简介:观察翻白草黄酮对糖尿病小鼠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的影响,翻白草黄酮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的影响(略),翻白草黄酮对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的影响模型对照组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

  • 标签: 小鼠血清 抗体作用 糖尿病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消长的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6月为研究阶段,以某地区医疗机构内感染科医务人员42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否自愿接种分成观察组(351例)及对照组(70例);接种疫苗后12个月、24个月,统计分析血清抗体波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科医务人员接种后12个月、24个月检测IgM抗体血清浓度及IgG抗体血清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而且接种后12个月,24个月IgM/G抗体血清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接种后12个月及24个月IgM/G抗体血清浓度及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但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感染科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抵抗力,但血清抗体自接种后呈下降趋势,建议加强血清抗体监测,并将甲型H1N1流感疫苗纳入常规免疫计划中。

  • 标签: 感染科 医务人员 甲型H1N1流感 血清抗体
  • 简介:目的了解在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季节里,医护人员的甲流血清抗体水平以及接种甲流疫苗的效果,为制定医护人员防控流感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广东省某医院医护人员体检时所采集的血清标本,按有无接种甲流疫苗分为疫苗组(61人,在抽血2周前完成疫苗接种)、非疫苗组(329人),采用常规血凝抑制试验微量半加敏法(HI试验)检测其甲流抗体滴度,分析2组之间血清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的差异。结果共检测390人,检出甲流抗体阳性者共73例,阳性率为18.72%;其中疫苗组检出抗体阳性32例,阳性率为52.45%(32/61),非疫苗组检出抗体阳性41例,阳性率为12.46%(41/329);疫苗组的抗体阳性率高于非疫苗组(P〈0.01)。甲流抗体保护率达13.59%(53/390),其中疫苗组保护率为45.90%(28/61),非疫苗组保护率为7.60%(25/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种甲流疫苗可以提高疫苗接种者的血清抗体水平,对于高暴露于甲流病毒的医务人员,接种疫苗十分必要。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血凝抑制试验 抗体滴度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检测血清花粉 IgG抗体的结果。方法:选择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患者 9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 Dot-ELISA法对患者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进行检测,并且比较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本组的 95例患者中, 54例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占 56.84%( 54/95);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紫癜 +湿疹 +荨麻疹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P<0.05);同时,在 95例患者中, 43例为荨麻疹,其中 35例检出血清花粉 IgG抗体,占 81.40%( 35/43),并且早春、晚春以及夏秋花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1.43%( 32/35)、 51.43%( 18/35)、 28.57%( 10/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过敏性皮肤病与致敏性花粉有关,主要为春季花粉,尤其是早春花粉,是导致花粉相关性荨麻疹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血清 IgG抗体 致敏性花粉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总IgE检验在小儿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内接收的小儿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2例患者,将其作为肺炎组,并选取同期来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正常人员42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总IgE检验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验,观察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肺炎组患者MP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的18例,其中,低滴度11例,高滴度7例。肺炎组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肺炎组中高滴度组血清总IgE水平及阳性率高于低滴度组与阴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临床诊断中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总IgE联合检验,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抗体 血清总IgE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274例,其中男81例,女193例,年龄(53±11)岁,根据诊断分为血清ANCA阳性肺间质病(ANCA-ILD)、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和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CTD-ILD/IPAF)及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组,分析3组患者在临床表现、血清学、肺功能、影像学、生存及复发方面的差异。结果274例患者中ANCA阳性38例(38/274,14%),发病年龄(59±10)岁,随访时间(52±31)个月,死亡7例(7/38,18%)。ANCA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于CTD-ILD/IPAF[(52±10)岁]和IIP[(53±11)岁,H=19.29,P<0.001],血红蛋白[(129±21)mg/L]低于CTD-ILD/IPAF[(138±15)mg/L]和IIP[(140±19)mg/L,H=8.17,P=0.017],ESR[(46±35)mm/1 h]高于CTD-ILD/IPAF[(26±24)mm/1 h]和IIP[(19±22)mm/1 h,H=19.73,P<0.001],治疗后肺功能FVC改善率(31%)低于CTD-ILD/IPAF(59%)和IIP(39%,χ2=11.74,P=0.003),胸部CT病变吸收率(61%)低于CTD-ILD/IPAF(82%)和IIP(67%,χ2=9.23,P=0.010),病死率(18%)高于CTD-ILD/IPAF(6%)和IIP(12%, χ2=7.16,P=0.028)。结论ANCA阳性患者与其他类型肺间质病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肺疾病,间质性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囊虫IgG抗体在脑囊尾蚴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66例脑囊尾蚴病患者作血清囊虫IgG抗体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66例脑囊尾蚴病患者阳性689例,阳性率54.42%。685例急性期患者中阳性436例,阳性率63.65%;476例慢性期患者中阳性173例,阳性率36.34%;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84.0,P〈0.01)。520例急性期单发病灶患者阳性295例,阳性率56.73%,165例多发病灶患者阳性141例,阳性率85.45%,急性期单发灶与多发灶囊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9,P〈0.01)。385例慢性期单发病灶患者阳性126例,阳性率32.73%,91例多发病灶患者阳性47例,阳性率51.65%,慢性期单发灶与多发灶囊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性显著意义(χ^2=11.46,P〈0.01)。混和期(急性期和慢性期病灶同时存在者)98例,阳性73例,阳性率74.49%;弥漫性(满天星病灶)患者7例,均为阳性。结论急性期脑囊尾蚴病抗体阳性率高于慢性期。急性期多发病灶者脑囊尾蚴病抗体阳性率高于急性期单发病灶者,慢性期多发病灶者脑囊尾蚴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单发病灶者。

  • 标签: 脑囊尾蚴病 囊虫IgG抗体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前备血及受血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5月共7400例手术前备血及受血者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7400例血样中检出不规则抗体35例,阳性率为0.47%。结论为避免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应常规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以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

  • 标签: 术前备血 受血者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对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儿科住院诊治的52例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的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性别和年龄相近的6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禁水试验开始前的24 h尿量、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垂体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的浓度,从而评价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在中枢性尿崩症预测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的24 h尿量[(201.6±9.9) mL/kg]显著多于对照组[(90.6±12.5) mL/kg]、尿比重(1.006±0.002)和尿渗透压[(116.4±23.5) mOsm/L]显著低于对照组[(1.013±0.004)与(649.6±72.4) mOsm/L](t值分别为15.378、13.298、45.625,P均<0.001);经MRI检查,研究组的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比例[46.2%(24/52)]、垂体柄增粗比例[32.7%(17/52)]和垂体信号异常比例[7.7%(4/52)]显著高于对照组[0%(0/0)](P均<0.05);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 1β,IL-1β)的含量[(117.0±7.8)、(234.0±21.4)、(178.6±15.1)、(87.0±6.5) ng/L]及自身免疫抗体的含量[(654.1±194.3) ng/L]较对照组[(12.5±2.3)、(32.5±9.7)、(37.8±7.3)、(22.6±4.7)、(98.0±23.7) ng/L]均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17.031、27.490、15.670、12.360、109.984,P均<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及自身免疫抗体的浓度对评估儿童中枢性尿崩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结合头颅MRI检查,对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中枢性尿崩症 细胞因子 免疫抗体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肺炎支原体(MP)抗体血清总IgE检验对肺炎患儿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观察组选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共43例,对照组选取同期正常无呼吸道感染的非肺炎患儿共43例,对两组患儿分别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总IgE检验,并将观察组患儿根据MP抗体检测结果分为A组(阴性组)、B组(低滴度组)、C组(高滴度组),对比观察各组血清总IgE水平以及总IgE阳性率。结果观察组三组患儿血清总IgE阳性率随MP抗体滴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血清总IgE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B、C三组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血清总IgE水平随MP抗体滴度的增加而增加,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MP)抗体血清总IgE检验对肺炎患儿的临床检验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帮助患儿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小病”发展为“大病”,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抗体 血清总IgE 肺炎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总IgE检验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提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肺炎患儿以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小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对所有样本小儿进行血清支原体抗体、总IgE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小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小儿,且MP抗体浓度越高,患儿的总阳性率越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小儿,且MP抗体滴度越高,血清水平越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总IgE检验对小儿肺炎进行诊断,其有效预防患儿疾病的恶化,且在治疗小儿肺炎过程中具有辅助作用,适用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抗体 血清总IgE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热清结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09月至2015年09月收治的74例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86.5%,治疗组总有效率97.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结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急性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痛苦,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痰热清 头孢曲松钠 急性肺炎
  • 简介:目的研究肝结核病患者的血清结核标志物蛋白,探索其降解产物的核磁共振波谱化学位移等表达特征,以期建立从谱图信息鉴别结核病的新技术。方法对一组临床经CT、MRI、TB培养、手术和病理学证实为肝结核病患者的静脉血,经处理进行核磁共振~1H谱分析。在平行实验条件下对另一组非结核性的肝占位性疾病患者的血清对比分析。寻找差异。结果经推导发现42例肝结核组~1H谱均出现4.60±0.02ppm的化学位移特征峰,对照组31例仅2例有此峰形出现,余29例均未见此信息的表达。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核标志物蛋白在疾病活动期由人体T淋巴细胞分泌入血,其体液中含量与疾病程度呈正相关,将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引入临床检验的应用,实验表明可行,为肝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拓展了分子水平的广阔前景。

  • 标签: 肝结核 占位病变 标志性蛋白 核磁共振 波谱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