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剖宫产术后再次单胎妊娠孕妇500例,分为再次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母婴妊娠结局情况。结果:500例中208例阴道试产,146例阴道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0.2%,剖宫产者354例,剖宫产率70.8%;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率、住院费用均高于阴道分娩组,恶露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阴道分娩组长,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感染、窒息及颅内出血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再次行剖宫产绝对指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可在严密监护下予阴道试产。

  • 标签: 再次妊娠 剖宫产术 分娩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与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玻璃化冷冻胚胎移植患者共237个周期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受精方式、内膜准备方式、移植胚胎质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临床妊娠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率相关因素。结果不同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质量对临床妊娠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受精方式、不同内膜准备方案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移植胚胎质量是影响临床妊娠结局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在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年龄、移植胚胎质量是妊娠成功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玻璃化 冻融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指征、局限、技巧影响手术疗效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2003年8月167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患者共剔除肌瘤293个,每例患者剔除肌瘤数目1~9个不等;其中单发肌瘤102例,多发肌瘤65例;肌壁间肌瘤92例,浆膜下肌瘤50例,25例子宫肌壁间与浆膜下肌瘤同时存在;平均肌瘤三径分别为:(6.30±1.49)cm、(5.62±1.41)cm、(5.49±1.30)cm.最大肌瘤体积为11.3cm×10.0cm×8.7cm.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操作157例,10例小切口辅助或中转开腹手术,包括1例肠管损伤,2例腺肌瘤无明确肌瘤包膜,开腹行腺肌瘤挖除及子宫体重建术.平均手术时间114.8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7.28ml.肌瘤直径大于等于6cm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延长增加(P<0.05);肌壁间肌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浆膜下肌瘤(P=0.001);手术并发症1.19%.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是一种微创伤、安全、有效手术方法,合适指征选择镜下缝合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关键.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剔除 浆膜下肌瘤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子宫破裂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瘢痕子宫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12例子宫破裂者为病例组,30例正常分娩者为对照组,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孕周、孕次、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瘢痕厚度、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是否为巨大儿等因素中筛选瘢痕子宫破裂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6kg/m~2、剖宫产产次〉1次、再次分娩时间间隔≥4年是瘢痕子宫破裂危险因素。结论超重、重复剖宫产、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长是瘢痕子宫破裂危险因素,对此类孕妇应给予重视,预防子宫破裂发生。

  • 标签: 瘢痕子宫 子宫破裂 危险因素 剖宫产
  • 简介:目的分析不育夫妇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对不育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分析,对部分男性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factor,AZF)基因检测。结果168对夫妇205例染色体检查发现15例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占7.32%;染色体多态25例,占12.20%;男性少弱精子症或染色体核型小Y者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检查12例,1例b、c区域发现缺失。结论不育者遗传病因学检查很有意义,可为其生育提供指导。

  • 标签: 不育 染色体核型分析 无精子症因子 病因学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怀疑为乳腺占位疾病患者分别采用B超钼靶X线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使用B超对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诊断准确率高于钼靶x线(均P〈0.05);乳腺增生、乳腺癌诊断准确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诊断乳腺疾病准确率高,且对人体无放射伤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超 乳腺疾病 钼钯X线
  • 简介:目的探讨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后解冻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68例不孕症患者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后解冻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复苏率、2PN受精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分娩率等临床结局。结果解冻玻璃化冻存卵母细胞756枚,复苏率80.69%(610/756),其中MII卵母细胞519枚,2PN受精率53.56%(278/519)。68例患者中,12例无胚胎形成,占17.65%。56例患者共移植66个周期,其中新鲜胚胎移植51个周期,解冻胚胎移植15个周期。新鲜胚胎移植51个周期临床妊娠率为54.90%(28/51),活胎分娩率为45.10%(23/51)。解冻胚胎移植15个周期临床妊娠率为60.00%(9/15),活胎分娩率为46.67%(7/15)。累积妊娠率为55.88%(38/68)。每解冻一枚卵母细胞获得活胎分娩率为5.03%(38/756)。结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技术在取卵日不能获得精子患者中应用,可以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 标签: 人类卵母细胞 玻璃化冷冻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临床结局
  • 简介:目的:对临床上血液肿瘤患者进行红细胞输注治疗观察,分析红细胞输注对血液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血液科120例血液肿瘤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进行红细胞输注治疗组患者60例,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60例。并在治疗后4周、8周、16周分别观察患者血液学反应情况,记录检测结果。结果:进行红细胞输注治疗患者血液学变化显著,其变化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讨论:在血液科,对血液肿瘤患者进行红细胞输注,有着显著治疗效果。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肿瘤 红细胞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诊治效果。方法:采用心理运动疗法,质子泵抑制剂,胃动力药抗抑郁药综合治疗,8周为一疗程,并统计疗效。结果:本组168例,显效152例,有效16例,无效0例。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遭动力障碍,社会、心理及精神等因素有关。心理治疗、运动疗法质子泵抑制剂,胃动力药抗抑郁药等联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治疗 运动疗法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双胎胎儿畸形分类及各类畸形比例,初步探讨双胎中各类畸形相关因素。方法对双胎合并胎儿畸形病例,按畸形累及系统、畸形胎儿个数、畸形严重程度及孕妇年龄分组,分析各组畸形比例,并分析各类畸形与绒毛膜性质、受孕方式及妊娠年龄关系。结果267例双胎合并畸形胎儿中,按畸形系统分组,比例依次为:心血管畸形(27.3%)、神经系统畸形(20.6%)、骨骼肢体畸形(15.7%)、泌尿系统畸形(13.1%)、水肿胎(12.0%)、颜面体表畸形(11.6%)、前腹壁畸形(8.2%)、消化系统畸形(6.0%)及呼吸系统畸形(5.6%)。非致死性畸形155例、致死性畸形112例,双胎之一畸形225例(84.3%)、两胎畸形42例(15.7),双胎非特有畸形244例(91.4%)、双胎特有畸形23例(8.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绒毛膜双胎畸形相比,双绒毛膜双胎畸形中泌尿系统畸形比例显著增加(P=0.007);与自然受孕双胎畸形相比,辅助生育后双胎畸形中无脑儿比例显著增加(P=0.006)。结论双胎畸形中以心血管畸形比例最大,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骨骼肢体畸形位于第三;双胎之一畸形比两胎畸形常见;单发畸形比多发畸形常见;双胎非特有畸形比双胎特有畸形常见。

  • 标签: 双胎 胎儿 畸形 绒毛膜性质
  • 简介: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指征关系;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客观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45例具备产前诊断指征妊娠妇女,行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100%。检出异常核型31例,异常率为4.8%。21三体占全部异常核型检出率35.5%,近三分之一孕妇伴有超声软指标异常。以超声软指标异常及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生育胎儿畸形史为指征异常染色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高龄妊娠、血清筛查高风险21三体史。结论①高龄孕妇及血清学筛查高风险都有进行产前诊断必要性,尤其对伴有超声软指标异常者,建议其行产前诊断;②21三体占全部异常核型检出率35.5%,应重视21三体产前筛查及诊断,以避免漏诊。

  • 标签: 羊膜腔穿刺术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 简介:目的:回顾性收集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临床用药物引起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药物不良反应412例患者病例资料,并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调查研究显示笔者所在医院抗菌药物中,ADR发生情况为最高,共发生135例占32.77%。其次为中药注射液,共发生85例(20.63%)患者。212例(51.45%)患者发生ADR,其症状为皮肤损害为最主要临床表现。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改善。结论:笔者所在医院资料显示ADR发生情况为最高,这表明在治疗中应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给予患者合理药物治疗。患者发生ADR,其症状为皮肤损害为最主要临床表现。给予患者进行联合应用药物要尤其主要药物禁忌情况,在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时尤其要注意。

  • 标签: 分析 不良反应 药物 中药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终止妊娠时机选择。方法:对我院199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30名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名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期者19名,其中1名孕妇死亡,4名上消化道出血,5名胎死宫内,9名产后出血;代偿期者11名,1名产后出血,没有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但1名胎死宫内,没有出现孕产妇死亡。结论:肝硬化患者应在肝功代偿期妊娠,而且妊娠时应得到专科医生指导,使妊娠风险降到最低。终止妊娠最佳时机应是孕33~35周。

  • 标签: 妊娠 肝硬化
  • 简介:目的应用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typeIinsulin—likegrowthfactorreceptor,IGF-1R)表达,探讨IGF~1R对乳腺癌体外增殖迁移作用。方法构建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IGF-1RshRNA质粒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MDAMB-231细胞,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体外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增殖实验结果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元方差分析,RT—PCR定量结果迁移实验结果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构建IGF-1RshRNA质粒载体,转染效率为55%~60%。IGF-1RshRNA转染MDA—MB-231细胞后,MDA—MB-231细胞IGF-1R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体外增殖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均〈O.05)。结论IGF-1RshRNA表达质粒可以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IGF-1R表达,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能力。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 乳腺肿瘤 短发夹RNA RNA干扰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micropapillarycarcinoma,IMPC)干细胞表型,从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角度探讨IMPC高侵袭、高转移恶性生物学行为原因。方法选取术前未经放化疗治疗患者IMPC82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specified,IDC—NOS)80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CD24^-)CD24^+表达、定位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关系。定量资料采用Student’s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Kruskal—Waliis检验、x^2检验或校正x^2检验。两组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结果(1)IMPC组肿瘤细胞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48.8%,40/82例),明显高于IDC—NOS组(31.3%,25/80例)(x^2=5.180,P=0.023)。(2)53.7%(44/82例)IMPC微细间质组织内见单个散在CD44^+/CD24^-/low肿瘤细胞,且该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imentin及α—SMA阳性,E—Cadherin阴性。IDC—NOS间质内罕见CD44^+/CD24^-/low肿瘤细胞。(3)IMPC微乳头结构中CD44^+/CD24^-/low与间质内CD44^+/CD24^-/low阳性表达细胞呈明显正相关(r=0.516,P〈0.001),并且IMPC微乳头结构及间质中CD44^+/CD24^-/low阳性表达在有无淋巴管侵犯有无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即有淋巴管侵犯及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者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较高。(4)IMPC组中CD24^+细胞阳性表达率79.3%(65/82例),明显高于IDC-NOS组(60.0%,48/80例)(x^2=7.126,P=0.008),且IMPC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24表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34,P=0.003)。结论IMPC肿瘤细胞中干细胞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干细胞 CD44+/CD24-/low CD24+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作用于basal—like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后对其增殖凋亡影响。方法将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组5种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作用组。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黄芪注射液作用于MDA-MB-231细胞48h72hOD值采用多个均数比较方差分析;48h时细胞周期各阶段细胞比率比较用Y。检验。结果作用48h时,各剂量组均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1),其效应呈质量浓度依赖性。作用48h时,高剂量组(2×10-1~2×10-2g/ml)黄芪注射液还可促进细胞凋亡(x2=8.01,P=0.00);作用72h时,高剂量组仍呈抑制作用,但随质量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少,低剂量黄芪组(2×10-4~2×10-5g/ml)有促进增殖作用(P〈0.01);中高剂量组(2×10-1g/ml)可改变细胞周期分布。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为basal—like乳腺癌治疗带来益处。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乳腺肿瘤 MDA-MB-231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B7同源体1(B7-H1,即程序性死亡配体1)白细胞介素2(IL-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收治75例乳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乳腺癌患者4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31例。收集其乳腺肿物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类组织中B7-H1IL-2表达情况。B7-H1、IL-2阳性表达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并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B7-H1、IL-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B7-H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79.6%(35/44)比22.6%(7/31),χ2=23.951,P=0.001],而IL-2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31.8%(14/44)比71.0%(22/31),χ2=11.168,P=0.001]。在44例乳腺癌患者中,肿瘤直径〉2cm、组织学分级较高、有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以及TNM分期ⅢA~Ⅳ期者,其B7-H1表达较高(χ2=4.589、7.717、4.475、15.725、22.211,P=0.032、0.014、0.034、0.000、0.000),但是,肿瘤直径〉2cm、有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ⅢA~Ⅳ期者IL-2表达却较低(χ2=12.049、14.850、6.147,P=0.001、0.000、0.013)。结论B7-H1、IL-2与乳腺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两者存在联合参考价值,并有望成为指导乳腺癌综合治疗新指标。

  • 标签: 细胞凋亡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白细胞介素2 乳腺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孕前检查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孕前检查夫妇2816例,采用地中海贫血一管筛查法检测地中海贫血,采用G6PD比值法检测G6PD缺乏,采用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growthassociatedprotein—polymerasechainreaction,GAP—PCR)法检测a-THai基因,采用反向点杂交法(reversedotblot,RDB)检测β—THai基因。结果地中海贫血患者溶血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人,G6PD缺乏患者G6PD活性明显小于正常人,a-THai基因+β—THai基因地中海贫血患者溶血百分比明显低于a—THai基因患者β—THai基因患者,a—THal基因+β—THal基因G6PD缺乏患者G6PD活性明显小于a-THai基因患者β-THai基因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Hai基因地中海贫血患者溶血百分比低于β—THai基因患者,β—THai基因G6PD缺乏患者G6PD活性小于a—THai基因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联合检测在孕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联合检测 孕前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与双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分娩双胎妊娠593例,根据孕周分为28+1~32周、32+1~36周、36+1~40周3个阶段,再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记录每例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胎方位、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妊娠合并症,分析比较不同孕周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关系。结果①孕周≤32周,阴道分娩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孕周>32周,2组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不同孕周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妊娠结局与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新生儿体重关系密切;适当控制双胎妊娠剖宫产率,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双胎妊娠 妊娠结局 剖宫产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206(miR-206)连接蛋白(Cx)43在乳腺癌原发灶(PTs)及腋窝转移淋巴结(MLNs)中表达变化关系。方法收集8例经病理学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癌旁正常腺体组织、乳腺癌PTs、配对正常腋窝淋巴结(NLNs)及MLNs,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ting等实验方法,检测正常腺体组织、乳腺癌PTs、配对NLNs、MLNs中miR-206Cx43mRNA蛋白表达。各组间均数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osthoc检验(SNK/LSD)。结果与正常乳腺腺体组织比较,乳腺癌PTsNLNs中miR-206mRNA表达明显降低,配对MLNs中miR-206mRNA表达较PTsNLNs进一步降低(P〈O.05)。PTs、NLNsMLNs中Cx43mRNA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P〈O.05),而PTs与MLNs中Cx43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NLNs中Cx43蛋白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P〈O.05);与PTs比较,NLNs中Cx4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MLNs中Cx4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O.05)。结论miR-206Cx43基因相互作用可能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远处转移 腋窝淋巴结 微小RNA206 连接蛋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