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药品实施微生物限度检验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影响因素,导致微生物限度检验存在较大的误差,引致误差事件结果发生的主客观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主要是选择的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在接受微生物限度检验的药品1280批次作为该次回顾性研究对象,观察发生检验误差例及误差率;观察发生误差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计算确定检验误差事件发生率,并针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活动误差事件的引致因素和分布状态展开全面性总结和计算。结果:1280种药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验出现检验误差340例,误差发生率为 26.56%;发生误差影响因素,单因素112例占32.94%,多因素228例占67.05%。结论:进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时,应严格无菌室消毒管理,对检验中所有使用的器具进行彻底灭菌处理,重视培养基质量和供试液制备过程的影响,评估被测药物性质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调整检测方法,认识和防止菌落计数误差;消除误差影响因素,以减少和防止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误差的发生。

  • 标签: 药品微生物 限度检验 误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中药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但成分多而复杂,难以达到有效控制。现代先进技术的发展为中药检验等工作提供了便利,使其更具有科学性。

  • 标签: 中药检验 现代技术 应用概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和血液中血小板释放微粒数量变化的临床检验方法和意义,对比不同患者指标的差异,总结相应规律。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20年6月就诊的病患中按试验所需条件选择500人作为观察,静脉取血,制备样品,进行血小板检验,比较各组数据的异同。结果:静息状态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微粒值(6.9×105±2.7×106)最高,冠心病(6.4×105±1.9×105)和急性脑梗阻(6.2×105±3.4×106)患者次之,白血病(经化疗治疗后)微粒值(1.3×105±5.3×105)与健康无病体检者(1.1×105±5.8×106)几乎一致;活化状态下,活化后的健康无病体检者的血小板微粒值(1.8×105±4.9×105)大于静息状态的微粒值(1.1×105±5.8×106)。结论: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以及血小板微粒的变化,对活化能力估计、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等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 血小板减少 血栓性疾病 临床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尿常规检验辅助诊断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3月本院接收的35例尿路感染患者纳入研究组,另抽选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常规组,均行尿常规检验,比较两组细菌计数、白细胞计数、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细菌计数、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尿常规 尿路感染 细菌 白细胞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24h内接受异体输血量(红细胞、血浆)≥自身血容量患者51例,输血前抽取血液标本,输血后以同样的方式获取标本,行血液指标检测,观察结果。结果:输血后钙离子(Ca2+)、钾离子(K+)水平均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后钠离子(Na+)、氯离子(C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较大,明确其变化特征,对并发症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变化特征 血液指标 临床分析 输血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药品检测中常见问题,并对此提出合理对策。方法:2020年2月~2021年4月,选取130例药品检验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药品检测过程中问题分类。结果 药品检测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常见问题:装量差异操作37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应用于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A组,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B组,分别对三组受检者实施肿瘤标志物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不同肿瘤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同时,对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者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CA724、CEA、CA242、CA199四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不同指标单独或联合检验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进行比较,则有联合检验显著高于单独检验的结果,差异同样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可以对胃癌进行准确诊断,且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比较好,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胃癌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讨论关于结核抗体与痰涂片检验对于肺结核病人的临床检验意义。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收治的100例肺结核病人。同时以等分两组形式展开本次研究,研究组病人所接受检查为痰涂片,参照组病人所接受检查为结核抗体。借助统计学相关工具对两组检查结果予以分析,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人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可知,研究组阳性率高于参照组而参照组准确性较高,组间差异存在,P

  • 标签: 痰涂片 肺结核 结核抗体 临床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得到了普及,促使食品加工和生产技术逐步为完善,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提高重视程度。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常见的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总结,并从检测食品中存在的有害微生物、检测变质食品、检测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检验四方面,论述了现代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 标签: 现代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检验 农药残留
  • 简介:摘要:中药饮片主要是指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流程、方法进行加工炮制,最终可直接用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中药,为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熬制中药提供便捷,减少患者熬制中药的烦恼。中药饮片虽为患者提供了一定的便捷性,但与此同时,其质量性、功效性却备受关注,这主要是受中药材质量影响所导致[2]。对此,为促使中药饮片得到广泛使用,需从中药材种植、生产、市场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改善,促使中药饮片质量显著提升。

  • 标签: 中药 中成药 检验 相关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19年8月之间临床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分析临床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检验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5种,分别为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科室条件不足、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不完善以及仪器消毒不及时等。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应该积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避免发生职业感染,以保持身心健康。

  • 标签: 临床检验人员 职业感染 危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严格的科学药品质量标准是实施其他管理措施的先决条件,也是现代药品管理的技术基础。药品标准,即国家对药品质量和试验方法的技术要求,构成了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和试验以及共同监督和管制的法律基础。药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类健康,而且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药品检验和测试至关重要。然而,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一些药品生产国出于对高产量、高利润和低投入消耗的关切,完全不了解药品的安全,并利用各种手段阻止药品检测和检测技术检测危险物质

  • 标签: 新时期 药品检验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通过对有毒药物的科学准确检测,目前检测有毒药物的主要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远距光谱和红外光谱。其中,红外光谱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这些分子机器可以显示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能量和关系。同时,这种检测方法非常可靠,因为所有类型的毒素都可以在红外线中显示指纹特征。因此,一些科学家应该考虑跟踪特定的、非常昂贵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

  • 标签: 红外光谱 毒药物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药品检测方法及其对结果判断能否可信,分析数据才是重要。分析中数据的稳定性和重现程度以及变化值可利用质量监控图直观地表现,而异常值则需通过统计的方式科学地去除,而各种数据分析方式也可进行与数据分析成果的对比,以评价成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 标签: 药品检验 常用统计学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品检验过程中予以FMEA方法的风险。方法:经组建分析团队、分解流程等步骤,对发生度进行估算、确定检测度,计算风险优先数,确定量化分析药品检验中的若干个风险点。结果:经分析,确定药品检验单位RPN超过150总共具有9个失效模式,包括检测标准不使用检验样品等,对于不同失效模式予以针对性纠正措施和预防干预措施。结论:在药品检验期间,予以FMEA方式,可对其间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管理,从而显著提升检验单位风险防控能力。

  • 标签: FMEA方法 药品检验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发热患者通过检验C反应蛋白,对其检测价值以及应用西奥过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本次研究病例的周期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随机抽取了40例小儿发热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时期来我院检查的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通过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和血细胞五分类技术分别对C反应蛋白以及WBC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WBC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56.4±6.32)mg/L,WBC指标水平为(14.82±6.16)×109,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5.05±1.34)mg/L,WBC指标水平为(5.26±2.46)×109,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C反应蛋白和WBC指标联合检测应用,可以对小儿发热的疾病类型进行明确鉴别,从而为临床中小儿发热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 标签: C反应蛋白 儿科检查 检查价值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