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感染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检测食管癌患者中HPv的感染状况及型别.筛选出8例HPV16阳性和7例HPV阴性的食管癌组织样本.进行solexa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HPV16阳性患者中共筛选出796个差异基因,其中366个基因上调。430个基因下调。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和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肿瘤发生、免疫和炎性反应、细胞生长增殖以及细胞运动等方面,其中以免疫炎性反应的因子最具代表性。结论免疫因子的差异可能与食管癌中的HPV感染及作用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食管肿瘤 基因表达 Solexa测序 免疫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CT表现以及与肿瘤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间质,并与肿瘤危险程度分级进行对照。结果;CT扫描表现为胃间质7例,小肠间质10例,结肠间质2例,直肠间质1例,难以确定部位者1例,22例中良性3例,交界性6例,恶性13例。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均匀实性者4例,不均匀实性者11例,囊实性混合者5例,有2例有钙化灶。增强扫描有3例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内有斑点状变性坏死灶;17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区。3例良性者为均匀类圆形实性肿块,直径<5cm。交界性与恶性者形态、大小、密度等无明显差别,肿瘤直径均>5cm。结论CT对胃肠道间质的诊断价值较大,胃肠道间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的大小、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有无转移可以判断肿瘤的危险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T表现特点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次出血治疗情况,对再次出血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从病例库抽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40例患者资料,采用“微创钻孔穿刺引流+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40例均为术后再次出血患者,及时处理血肿,记录再次出血症状变化情况。结果微创治疗后早期再次出血与血管破裂、血压升高、切口愈合等因素相关,及时采取静脉止血治疗,本组35例止血效果良好,3例止血效果一般,2例止血效果差;术后6个月回访调查,仅1例死亡,39例生活能力明显改善。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需预防再次出血,及时安排止血处理。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治疗 再次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与预后相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再出血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归纳有效的预后处理措施。结果患者的高血压病史、术后躁动、术后血压波动、术中发现责任动脉、年龄以及糖尿病均属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与未出血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而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指标可用在临床预测高而FF脑出血患者的术后再出血可能性上,提高可靠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危险因素 预后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病人迟发性溃疡出血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脑出血并发迟发性溃疡出血的患者7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预见组和对照组,预见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迟发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统计两组迟发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有效率,预见组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7.5%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预见组对护理评分的满意度达到95%,对照组对护理评分的满意度达到76.92%,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病经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迟发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非常满意,大大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信任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迟发性溃疡出血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不同时段的出血量以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产妇出血产妇,根据产妇出血时间分为产后2h、产后2-24h、产后1-4d、产后1周及以上小组,分别监测不同时段产妇出血率与出血量。并且通过多因素回归方法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后2h内出的产妇最多,占72.5%,且出血量最多,与其他时段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妊娠高血压、巨大儿、胎盘早剥、多胎妊娠、贫血、瘢痕子宫、前置胎盘以及羊水量异常等因素是其高危因素,其中以胎盘异常以及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因素最多。结论产后2小时内是高危出血时间段,其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较多,在预防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过程中,需要对高危出血时间短以及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进行早期的监控,以便减少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促进产妇康复进程的提高。

  • 标签: 产后出血 不同时段出血量 危险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58-01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原因以及对再出血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择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56例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患者,对其患病原因进行溯源性分析,回顾诊治过程,总结患者的发病特点,并依照分析提出对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蛛网膜下腔再出血是由尿潴留,动脉破裂,先天性动静脉畸形,腹压增高,剧烈运动,便秘,高血压这七种因素引起的,每种因素引起患者蛛网膜再出血的概率不同。结论:造成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以及动静脉畸形破裂,另外后期护理与治疗不当也占了一小部分原因。护理对策应着重于稳定患者情绪,注重静养,谨慎决定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方案,防止过度治疗造成血管易损。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再出血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者术前出现血肿扩大,其微创手术后再出血概率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于2015.7~2016.9期间收治的89例脑出血为研究对象,按头颅C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8例(脑血肿未扩大者)、观察组31例(脑血肿扩大),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再出血率,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观察术前两组血压出血量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为32.3,对比组为19.0%,组间相比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高P<0.05。结论术前脑血肿扩大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且再出血率较高。

  • 标签: 再出血 微创手术 血肿扩大 脑出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和防治机制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00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产妇出血预测评分为依据分为三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比各组出血情况。结果:高危组、中危组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均高于低危组差异显著;高危组、中危组产后出血率高于低危组差异显著。结论:在预防产后出血中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和防治机制,有效预防了产后出血,改善了孕产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防治机制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素治疗黄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对120例黄色患者予以肝素注射治疗,并同时降血脂、血糖治疗,密切观察病灶区域注射后反应,同时临床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以及长期观察(一年以上)是否有复发。结论注射后均有短期注射后刺激反应,比如水肿、部分病例有局部出血症状。随访12个月有11例20只眼未完全消失黄色。结论肝素治疗黄色疗效确切。

  • 标签: 黄色瘤 肝素
  • 简介:60多年来的临床生涯,告诉我在整形外科治疗范围中,血管占了相当大的比率,其中大部分是婴幼儿,当然也有青年或成年人,可称它是一种常见的体表肿瘤。从它的组织病理学结构和临床表现来进行观察,在20世纪30-60年代,书本告诉我们血管大致可以分成下述几种类型(1)毛细血管,

  • 标签: 混合型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切除 毛细血管瘤 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提高结肠脂肪的术前诊断率和疗效。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对1971-2002年我院收治的10例结肠脂肪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患者,术前确诊率为60%。9例行结肠节段切除或半侧结肠切除术,1例行电子结肠镜电灼切除肿瘤,疗效满意,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钡剂灌肠、电子结肠镜、腹部CTK、MRI等均为结肠脂肪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中CT对确诊的意义较大。对于有症状者应行手术治疗,主要行结肠节段切除术或电子结肠镜电灼切除术。

  • 标签: 结肠脂肪瘤 术前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假性股动脉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5月~2006年6月收治的23例假性股动脉患者,其中注射毒品引起14例,外伤性6例,医源性3例。1例拒绝手术,22例假性动脉被切除,其中8例行股动脉修补,10例行人工血管搭桥,3例行股动脉结扎,1例下肢缺血坏死,股动脉缺损无法修补或搭桥,行高位截肢术。结果拒绝手术的1例出院1周后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3例失访,19例获随访,平均1.7(1~3)年,3例股动脉结扎者患肢皮温正常,1例人工血管旁路手术者术后3年复查DSA示人工血管闭塞但侧支循环良好,不影响患肢功能,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假性股动脉一经发现须早期手术治疗,破裂、感染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假性动脉切除、自体血管重建或人工血管搭桥是首选治疗方法。对病程较长、体较大、压迫症状明显者可行高位股动脉结扎。

  • 标签: 股动脉 动脉瘤 假性 人工血管
  • 简介: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对139例听神经施行了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39例中男52例,女87例;年龄16~

  • 标签: 听神经瘤 护理配合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 要】目的:明确心脏粘液的临床及超声特征,以便为后续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本试验选用某院 2015年 9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50例心脏粘液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通过临床特征观察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数据判断患者病情状况,而后采取针对性手术方案,摘除患者体内肿瘤,并于 3~6个月后进行跟踪调查;结果:临床特征中, 50例患者肿瘤皆为良性,心尖区闻及舒张期杂音 18例( 36%),双期杂音 8例( 16%),肿瘤扑落音者 21例( 42%)。且部分患者伴有胸闷、心悸、胸痛、昏厥、脑梗死、外周血管栓塞、心律失常、发热等症状。超声特点中,超声图像均存有云雾状光团回声波,会随着心动周期发生变化,且回声信号强而不均匀,证明肿瘤边界清晰但不规则。而在手术随访中可知,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了显著缓解,并且 3~6个月之内,无复发与并发症状况;结论:心脏粘液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但超声探测下较典型,经由临床手术切除后,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脏粘液瘤 临床特征 超声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