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脾切除与保脾治疗在创伤性脾破裂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0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保脾治疗,观察组采用脾切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1.89±1.08)d、住院时间(9.79±4.27)d、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6.12±2.15)d、住院时间(14.26±3.45)d、并发症发生率(1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输血量、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与保脾治疗对创伤性较轻脾破裂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实践中要综合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脾切除 保脾治疗 创伤性脾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比较混合斑块、软斑块、硬斑块患者病情预后。结果100例患者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软斑组、硬斑块组、混合斑组,分别为18、52、30例,预后不良共45例,其中软斑组、硬斑块、混合斑分别为5、40、10例;预后良好共55例,软斑组、硬斑块、混合斑分别13、12、20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7.8%、76.9%、33.3%比较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类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30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为正常组140例,斑块组162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详细询问有无吸烟、饮酒、脑卒中、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病史,检测患者血糖(GLU)、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dLDL-C、Hcy水平。将斑块组中有一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单发斑块组,有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双发斑块组,有大于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多发斑块组,进行三组间sdLDL-C、Hcy水平比较。结果斑块组吸烟人数、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P<0.05);组间Hcy、sdLDL-C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多发斑块组、双发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sdLDL-C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与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具有一致性。联合检测两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33例进行观察(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针对患者实施急诊内镜下硬化治疗,分析急诊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效果。结果33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治疗后成功止血率为90.91%、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再出血率为18.18%。结论急诊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近期内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内镜下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插管用于急诊胃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气管插管用于急诊胃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用于急诊胃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提高止血成功率,又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插管 急诊胃镜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自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随机选取48例脑动脉瘤破,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研究对患者近期预后影响。方法自我院利用随机选取办法抽取48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资料,选取时间2017年1月至12月,根据不同治疗时间分组,早期组20例,入院72h内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晚期组28例,入院72h后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早期组栓塞效果、术后6个月MBI、术后6个月mRs评分、并发症、复发率均明显更优于晚期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 近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针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80例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在手术效果、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采用术前严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术后静心护理等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的疗效保障其身心健康。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介入栓塞治疗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行温针灸联合四物汤合交泰丸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四物汤合交泰丸联合温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85%(38/4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组间比较可见,观察组比对照组高14.89%(7/47),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针对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予以四物汤合交泰丸与温针灸联合的方式治疗,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温针灸 四物汤合交泰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科脾切除加断流手术对研究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00名患有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且所有患者均在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过治疗。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并进行简单的护理,采用脾切除加断流手术的方式治疗用于实验组。结果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有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患实施实施外科脾切除加断流手术疗效显著,护理效果好,具有极其深远的临床护理意义。

  • 标签: 肝硬化合并症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脾切除加断流手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对血脂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小,血清TG、TC、LDL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改变不太明显,且血脂水平无显著改善;观察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67%,低于对照组的19.00%(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而且可减少或消除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钙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诊断确诊为TIA患者78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常规治疗辅助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与血脂指标改善的优劣。结果治疗后实验组颈动脉I机T、斑块面积以及血脂指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性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治疗时应用瑞舒伐他汀钙能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降脂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瑞舒伐他汀钙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对血脂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小,血清TG、TC、LDL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内膜中层厚度改变不太明显,且血脂水平无显著改善;观察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67%,低于对照组的19.00%(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具有调节血脂水平的作用,而且可减少或消除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普罗布考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联合应用普罗布考片与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糖尿病 普罗布考片 瑞舒伐他汀钙片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观察组患者口服普罗布考,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炎症因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膜斑块面积和不稳定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及炎性因子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普罗布考 瑞舒伐他汀 脑梗死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