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hsa_circ_0000437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80例胃癌患者(男57例,女23例);5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男28例,女22例)及80名健康对照者(男46例,女34例)。收集血清样本,同时收集上述胃癌患者中35例患者手术后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血清hsa_circ_0000437表达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组间、胃癌患者不同分期及手术前后血清hsa_circ_0000437水平的差异,采用χ²检验分析胃癌患者血清hsa_circ_0000437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估hsa_circ_0000437、CEA、CA199以及CA724的诊断效能。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sa_circ_0000437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胃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hsa_circ_0000437表达水平分别为2.252(1.235,4.765)、1.598(1.139,1.982)及1.000(0.818,1.385),胃癌患者高于胃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者(P均<0.001),胃良性疾病患者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胃癌患者术后血清hsa_circ_0000437的表达水平低于手术前(P<0.001)。胃癌患者血清hsa_circ_0000437的表达水平在肿瘤T分期、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25和P=0.013)。胃癌患者区别于健康对照者,hsa_circ_0000437、CEA、CA199和CA724 AUC分别为0.863、0.619、657和0.608,4项指标联合检测AUC为0.892,敏感度高达97.5%(78/80)。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hsa_circ_0000437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血清hsa_circ_0000437低表达患者(P=0.008)。结论hsa_circ_0000437可能是胃癌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环状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保留乳头乳房切除术(nipple-sparing mastectomy,NSM)因较高的肿瘤学安全性以及较好的美学效果,成为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或高患癌风险女性预防性切除的首选。而在术前评价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受累情况,选择适合NSM的患者则是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影像学手段术前预测NAC受累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为外科医生后续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信息。

  • 标签: 乳头乳晕复合体 乳腺X线摄影 乳腺超声 乳腺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京都胃炎评分判断国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同时间段行13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的902例受检者资料,其中HP阳性患者345例,HP阴性患者557例。分析HP阳性及HP阴性受检者的黏膜表现及京都胃炎评分差异,并绘制京都胃炎评分预测HP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与HP阴性患者相比,结节[8.1%(28/345)比0.2%(1/557),χ2=86.29,P<0.001]、弥漫性发红[47.8%(165/345)比6.6%(37/557),χ2=413.63,P<0.001]、萎缩[27.8%(96/345)比13.8%(77/557),χ2=52.90,P<0.001]和皱襞肿大[69.0%(238/345)比36.6%(204/557),χ2=175.38,P<0.001]在HP阳性患者中发生率高。对预测HP感染,结节表现出最高的特异度[99.8%(556/557)]和阳性预测值[96.6%(28/29)];弥漫性发红表现出最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07);皱襞肿大表现出最高的灵敏度[69.0%(238/345)]和阴性预测值[76.7%(353/460)]。HP阳性患者的京都胃炎评分高于HP阴性患者[2(1,2)比0(0,1),Z=20.82,P<0.001]。此外,在最佳阈值为2时,京都胃炎评分预测HP感染的AUC为0.779。结论结节、弥漫性发红、萎缩及皱襞肿大对预测HP阳性均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且京都胃炎评分≥2分时,有助于判断HP阳性,从而为临床工作者判断HP感染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镜检查 京都胃炎评分 黏膜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药物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判断。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药物性肝炎为第一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法为立即停用所有可能有肝损害的药物,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促进药物转化、保护和修复肝细胞等。结果痊愈率76.9%;好转率15.4%;无效率7.7%;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上采用促进体内药物清除和排泄、促进药物转化、保护和修复肝细胞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 标签: 急性药物性肝炎 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立7600-1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线性报警的分析判断及处理。方法观察线性报警的内容,利用报警提示,结合生化分析仪使用维修经验,观察反应曲线,分析报警原因,排除故障。结果通过严格的标本处理,加强对仪器的维护保养,正确的参数设置,及时的复查,找出并解除报警原因,保证了仪器的正常运行及结果的准确性。结论仪器出现线性报警时应及时分析处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线性报警 生化分析仪 反应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白光内镜联合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评估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经胃镜病理确诊的浅表胃癌患者资料,将术前白光内镜及EUS资料完整,并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内镜医师对白光内镜判读结果的自信与否,将患者分为白光内镜确定组(47例)和白光内镜不确定组(37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估白光内镜及EUS对浅表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白光内镜和EUS判断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率分别为73.8%(62/84)和81.0%(6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白光内镜确定组白光内镜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93.6%(44/47),高于白光内镜不确定组的48.7%(18/37)(χ2=21.656,P<0.001)。84例患者中20例(23.8%)被白光内镜高估浸润深度,其中8例(40.0%)经EUS修正诊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表面不规则(OR=5.076,95%CI:1.628~15.821,P=0.005)、病变边缘显著隆起(OR=3.831,95%CI:1.238~11.857,P=0.020)和病理类型是未分化型癌(OR=6.887,95%CI:1.882~25.204,P=0.004)是影响读图医师信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浅表胃癌,白光内镜确定病变浸润深度者,白光内镜诊断准确率高;白光内镜不确定浸润深度者,联合EUS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胃肿瘤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肿瘤分期 内镜超声检查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来判断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对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胃癌患者40例为胃癌组,胃良性病变(胃炎、胃溃疡)患者32例为胃良性病变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测定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对三组受检者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及其比值(PGR)进行总体比较及两两比较。结果胃蛋白酶原Ⅰ在胃癌组分泌最低,其次是胃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分泌最高;胃蛋白酶原Ⅱ在胃癌组分泌最高,其次是胃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分泌最低。PGR在胃癌患者明显降低。结论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的筛查指标,而且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检测为无创性检查,患者易于接受,因此可以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人类左手特征,在超声检查中快速准确地判断胎儿的左右方位。方法4300例胎儿进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不使用和使用左手规律,双签名医生1同时对胎儿左右方位进行判断,记录及追踪结果,胎儿经引产后病理或生后新生儿体检及影像学检查验证。结果在本研究中,不使用左手规律时误诊16例,使用左手规律时亦有3例因方法运用不当而误诊;使用左手规律判断胎儿方位较不使用左手规律更加快速。结论在正确应用左手规律的前提下,该方法可帮助产前超声医师快速准确判断胎儿的左右方位,从而减少胎儿左右方位误诊。

  • 标签: 产前超声 左手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饮酒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有何影响进行试验研究。方法进行取样研究,我们在按饮酒时间后,按照时间段来分,在0-12小时、12-24小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进行比较。A组(0-12H)100组数据,B组200组,还有没有饮酒的患者300人,结果采用数据进行统计。结果饮酒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有很大的影响。结论饮酒时间离近,皮试的结果阳性率比饮酒时间越长相比就高。

  • 标签: 饮酒时间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进一步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现今,在世界范围内,脓毒症仍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评估脓毒症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并无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指标用于脓毒症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血小板在脓毒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血小板计数为影响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独立因素。到目前为止,脓毒症引起血小板计数下降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现就血小板减少对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阐述。

  • 标签: 脓毒症 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青霉素是临床上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抗菌药物,其本身的毒性很小,但是很容易出现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药物过敏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临床上为了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规定在青霉素使用之前要对患者进行皮肤敏感试验。本文主要青霉素常见的过敏反应进行简要叙述,对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判断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判定体会。

  • 标签: 青霉素 过敏反应 皮试结果 判断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citonin,PCT)对患者感染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某院2009年9月—2010年12月同时采集血液进行细菌培养与PCT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0份同时送检的标本,PCT和血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46.49%(265/570)、30.18%(172/570);以0.50ng/mL为界点,PCT诊断的敏感性为90.53%(516/570)、特异性为64.74%(369/57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53%(118/265)、82.30%(251/305)。结论定量PCT检测对患者早期感染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连续监测患者感染状况,及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降钙素原 感染 诊断 预后 病原菌 血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联合血小板(PLT)诊断脓毒症及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因脓毒症而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症状程度以及预后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佳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PCT和PLT水平变化情况,并就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PCT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佳组,而PL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预后不佳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通过PCT能够较为敏感的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变化,而PLT水平的高低则与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小板 脓毒症 预后判断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解决无菌检查直接接种法中,有些无抗菌作用的药品因培养管浑浊不易进行结果判断的问题.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操作.结果:培养管澄清.结论:缩短了培养时间,消除了判断误差,提高了阳性检出率.

  • 标签: 直接接种法 无菌检查法 培养基 薄膜过滤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正常人体肱骨标本的标准侧位、外旋及内旋侧位X线片比较,探讨肱骨髁上骨折近端旋转的判断方向。方法将正常人体肱骨标本分别固定于标准侧位、外旋15°30°及内旋15°30°侧位行x-ray成像,对比发现三组侧位片各自特征,根据此特征判断肱骨髁上骨折近端的旋转方向,通过旋转骨折远端方向手法整复GartlandⅡ、Ⅲ型伴明显旋转移位肱骨髁上骨折29例。结果根据侧位X线片各自特征判断肱骨髁上骨折近端的旋转方向的结果得到临床验证。临床上整复Ⅱ、Ⅲ型伴明显旋转移位肱骨髁上骨折一次复位成功23例,占79.3%,余6例旋转移位得到明显改善,且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通过X线侧位片可判断肱骨髁上骨折近端旋转方向,并对指导骨折的复位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近端 旋转 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