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坏死的发生率.方法902例采用改良乳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2组.1987至1995年的434例是作为对照组,而1996至2004年是作为研究组.对两组间术后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术后坏死率是23.7%,而研究组是4.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改良乳癌根治术后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厚度,避免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双管引流,合适包扎.

  • 标签: 乳腺癌 皮瓣坏死 乳癌改良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溃疡转移修复术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择取因溃疡在我院接受转移修复术治疗的且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入院的患者76例,对这76例入院治疗患者按奇数、偶数治疗的先后顺序分组。结果研究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溃疡患者在转移修复术后获得更加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溃疡 转移皮瓣修复术 最佳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眉区和耳后区的皮肤对比结构,设计出以颞浅动脉耳后支为蒂的耳后发际,转位眉再造,为临床整容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方法:解剖经红色乳胶灌注的头颅标本45侧,以耳廓前缘根部前上方1.5cm处为定点(A点)测量颞浅动脉在耳后上方的分支。取新鲜头颅标本2例,在眉毛和耳后区取皮肤做石腊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两个部位的结构特点和毛根的特点。结果:颞浅动脉耳后支的可游离长为(13±1.8cm)大于A点至眶上缘中点的距离(11.5±1.5cm);耳后区皮肤毛发结构与眉区皮肤结构相近(毛发斜行)与受区原形相配。结论:以颞浅动脉耳后支为蒂发际转位眉再造可以A点为旋转轴点。

  • 标签: 发际皮瓣眉再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臀部Ⅳ期褥疮转移手术的方法和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9例臀部Ⅳ期褥疮患者,对29例患者进行臀部Ⅳ期褥疮转移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3~10个月,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臀部Ⅳ期褥疮患者在经过转移手术后,所有患者全部成活,有2例出现轻微坏死现象,进行二次手术治疗后,得到修复,两周后患者出院,有2例出现创口边缘开裂现象,在经过一定的药物治疗后,不良现象均消失。在术后的随访中,及供区组织弹性良好,无复发现象,患者对外观较为满意。结论臀部Ⅳ期褥疮转移手术在治疗臀部Ⅳ期褥疮疾病中具有成活率高、复发率低、外观良好、安全性高的优点,是治疗此病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术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皮瓣转移 褥疮 臀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指端软组织缺损临床多见,临床外科医师多数不够重视,采用简单的截指处理,但不符合对外形美观和功能的更高要求.随着人们对手指损伤后外形美观和功能恢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自1993年9月~2001年9月应用指掌侧推进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共19例25指,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皮瓣 指端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创伤患者接受腹部转移修复手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手创伤腹部转移修复手术的40例患者选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同一时期开展临床护理,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实验组则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主。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式,更好地开展手创伤患者腹部转移修复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工作流程的细化,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护理人员要为手创伤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增强手创伤患者腹部转移修复后的康复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护理管理,得以疾病的快速康复,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医院随之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长远规划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可以变得异常顺利。

  • 标签: 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手术 手创伤 临床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外伤组织缺损治疗过程中使用移植修复产生的积极效果,希望为提升治疗质量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20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运用移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通过观察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数据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巨大,符合统计学标准。结论:应用移植修复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有利于突破常规治疗的局限,能够有效降低并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巩固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还可以满足患者对手外形美观度的追求,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皮瓣移植修复 手外伤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游离移植应用于整形外科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6例整形外科患者,对所有患者性游离移植术,对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病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疼痛指数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均行游离移植手术,43例显效,11例有效,共成功治疗54例,占比96.43%;56例患者中,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占比为7.14%;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证明疼痛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结论 游离移植应用于整形外科中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皮肤功能的有效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应在临床上加强推广。

  • 标签: 游离皮瓣移植 整形外科 临床效果
  • 简介:乳腺癌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坏死,它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还推迟了术后进行辅助治疗的时间,我院近8年来为26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根治术,均未出现严重的坏死,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预防 皮瓣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改良肌法眼袋祛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改良肌法眼袋祛除术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针对所有患者在下睑缘下方1~2mm位置完成横行皮肤切口制作,在其皮肤切口下方1~2mm位置完成眼轮匝肌斜行切口制作;对患者肌实施钝性剥离,直至患者眶骨缘水平位置。将患者眶隔切开,将突出眶隔内脂肪切除。要求患者双目向额部进行凝视。平铺肌后,保持斜面,将多余眼轮皮肤以及匝肌减去。针对皮肤利用单股尼龙美容线(7-0)实施连续缝合,就获得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完成手术后7d~14个月,对患者实施随访,达到100.00%满意率。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皱纹减少或者消失、下睑紧绷。结论:临床针对混合型睑袋在治疗期间,选择改良肌法(肌肉同皮肤错开1~2mm)进行治疗,能够将松弛皮肤、突出眶隔内脂肪以及多余眼轮匝肌有效切除,呈现出可靠安全特点,可获得显著治疗效果,并且对睑缘下外形自然做出充分保证。

  • 标签: 改良肌皮瓣法眼袋祛除术 混合型睑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在四肢创面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2023年6月四肢创面修复患者中抽取20例,以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带蒂修复,观察组则给予游离修复,对比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成活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较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四肢创面修复过程中使用游离修复可提升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推广。

  • 标签: 游离皮瓣 四肢 创面修复 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带神经股前外侧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在足踝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显微外科修复重建中心收治的以修复的足踝部软组织损伤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带神经股前外侧组(A组)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组(B组)。统计2组的一期存活率;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将按评分设为优、良、可3个等级,计算优良率;统计2组供区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2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A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1岁,缺损面积4 cm× 6 cm~11 cm×16 cm,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B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45.3岁,缺损面积5 cm×5 cm~10 cm×14 cm,术后平均随访11.3个月。2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切取面积分别为(53.0±12.2) cm2和(46.4±9.62) cm2,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4,P=0.076)。2组均成活,其中A组术后2例远端部分坏死,后期处理后愈合;B组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探查减压后存活。A组一期存活率90.5%(19/21),B组一期存活率94.1%(1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优10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1.0%(17/21);B组优3例,良3例,可11例,优良率35.3%(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A组供区愈合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出现,B组2例(11.8%)供区术后出现瘢痕挛缩畸形,影响小腿功能,二期瘢痕松解后功能恢复,2组供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结论带神经的股前外侧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均能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成活率高,但带神经股前外侧较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优良率高,对供区影响更小。

  • 标签: 外科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游离胫后动脉穿支(fre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FPTF)和游离前臂桡侧(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在修复头颈部缺损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27例使用FPTF(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14~69岁)和24例应用RFFF(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22~69岁)进行头颈部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大小、血管蒂长度、受区血管匹配程度、制备时间、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受区并发症和供区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主观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肿瘤T分期和原发部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8和0.05)。在特征方面,FPTF的面积与RF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67±29.84)cm2比(41.13±11.08)cm2,t=-1.472,P=0.14],FPTF的血管蒂比RFFF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5±2.48)cm比(8.50±1.69)cm,t=-4.071,P<0.01]。FPTF组有4例患者的供区可直接缝合,而RFFF组24例患者均行供区皮肤移植。2组的受区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更倾向于面动脉(RFFF为21/24,FPTF为27/27);受区静脉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FF组更倾向于颈外静脉(RFFF为14/24,FPTF为4/32),FPTF组更倾向于面后静脉(RFFF为9/24,FPTF为27/32)。在并发症方面,RFFF组出现10例受区并发症,3例供区并发症;FPTF组出现3例均为供区并发症。在术后12个月患者对供区的主观评价上,FPTF优于RFFF(χ²=22.241,P<0.01)。结论FPTF是头颈部重建中RFFF的重要补充和另一种选择,在美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其优势。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前臂桡侧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Flow-through股前外侧穿支(ALTPF)或腓肠内侧动脉穿支(MSAPF)一期修复足部Gustilo Ⅲ C型损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治疗的足部Gustilo Ⅲ C型损伤患者共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5~62(45.88±12.96)岁。根据创面大小、血管缺损长度及口径选择Flow-through ALTPF或Flow-through MSAPF修复足部创面,其中6例行游离Flow-through ALTPF修复,2例行游离Flow-through MSAPF修复,切取面积9 cm×5 cm~22 cm×8 cm[(115.00±46.16) cm2],血管桥接长度6~12(8.75±2.50) cm。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记录外观、患肢血运、骨折脱位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应用Maryland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8例患者均成活,受区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2(12.25±5.39)个月。末次随访时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患肢血运良好,桥接血管通畅,骨折和脱位均愈合,足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较满意。足部Maryland功能评分: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临床可以根据创面大小、血管缺损长度及口径选择运用Flow-through ALTPF或Flow-through MSAPF急诊一期修复足部Gustilo Ⅲ C型损伤创面,后期患肢功能恢复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足部开放伤 血流接桥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联合带蒂背阔肌移植用于肩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带蒂背阔肌游离股前外侧肌组合移植修复肩部肿瘤术后大面积复杂缺损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1.7岁(范围:29~56岁)。滑膜肉瘤2例,叶状细胞肉瘤2例,脂肪肉瘤1例,纤维肉瘤1例。患者病程6~24个月,此次术前已接受肿瘤切除术1~5次。患者术中全部采用带蒂背阔肌联合游离股前外侧肌组合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同时重建三角肌功能。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肌状态、并发症情况、上肢外观和功能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截至2021年12月,6例患者平均随访21.6个月(范围:12~36个月),术后所有肌均存活,未见严重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肌重建肩部轮廓外观满意。术后3个月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确认股外侧肌的神经再支配功能均明显恢复。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肩关节功能为轻度受限,2例为中度受限,1例为重度受限。所有患者自诉肩部不适感较术前明显改善,均对外观及功能恢复结果满意。结论联合肌移植可较好完成肩部巨大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创面修复,减少肿瘤复发,同时重建肩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肿瘤 股前外侧肌皮瓣 背阔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游离是否造福于患晚期口腔癌的老年人。材料与方法翻阅病人的住院记录,从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分别是77.5±10.4和72.1±10.8。接受游离修复重建的病人反馈咀嚼功能更好(p=0.039),而且他们的外貌和味觉功能也得到更好的恢复。但是,游离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高的手术费用。结论对患晚期口腔癌的老年病人接受游离修复应该谨慎。

  • 标签: 游离皮瓣重建 非游离皮瓣重建 晚期口腔癌 功能性
  • 简介:摘要对于伴软组织严重挫伤的开放性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在基层医院颇为常见,但处理上相对棘手,处理不当易造成伤口感染,骨髓炎,伤口迁延不愈合,影响后期骨折内固定,造成治疗周期长,病废率高,患者经济及精神压力大等后果。针对这一症状,笔者总结我院针对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伴坏死的诊疗,采用软组织缺失区行小腿内外侧筋膜蒂修复术,取得良好疗效,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技术简单,住院周期短,费用花费少,同时解决骨折复位及内固定及软组织坏死及感染控制问题,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骨折 软组织坏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及背阔肌Kiss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中5例为局部晚期乳腺癌,1例为晚期乳腺癌。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时间20.1个月。4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切除原发病灶后,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达10 cm×15 cm~21 cm×31 cm,单独采取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或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修复胸壁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例患者对侧乳房体积较大,同期行乳房缩小和乳房成形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复发。结果6例胸廓内动脉穿支切取范围为5 cm×12 cm~10 cm×23 cm,其中3例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进行修复,两叶每叶面积范围为5 cm×15 cm~7 cm×18 cm,6例患者均成活,其中5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背部供区因张力稍大,出现皮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后切口延期愈合。术后随访1~17个月,平均7.5个月,术区皮肤平整,外观良好,对肩关节及腰部活动无影响,肿瘤均无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结论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及背阔肌Kiss修复乳腺肿瘤切除后巨大胸壁软组织缺损,无需血管吻合,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较好。

  • 标签: 乳腺癌 穿支皮瓣 胸廓内动脉 背阔肌肌皮瓣 缺损,皮肤软组织
  • 简介:摘要2019年4月11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1例36岁女性患者。接受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5年,患者入院后计划行右侧胸壁瘢痕整复+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移植+右侧乳房再造+左侧乳房上提术。右侧胸壁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18 cm×10 cm,术中误伤DIEP血管蒂,转而设计左侧大腿内侧股深动脉穿支(PAP)面积为20 cm×11 cm、厚4.5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6 cm,质量为360 g。转移修复右侧乳房缺损并填塞深部腔隙,PAP血管蒂与右侧胸廓内血管近端吻合。术中见血运良好,同期完成左侧乳房上提术,大腿及腹部供区直接拉拢闭合。术后存活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术后随访7个月,大腿供区外观功能好,未见明显并发症,重建乳房较对侧小。本病例提示PAP在自体组织乳房再造中可作为DIEP切取失败的有效替代。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皮瓣 乳房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