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R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振动护理后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内收治的150例R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为对照组(75例,应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75例,应用振动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应用振动护理后排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后排量,观察组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血气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ICU机械通气中加入振动护理能够有助于患者,改善肺通气,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RICU机械通气 排痰量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体外振动和传统人工拍背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AECOPD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拍背,观察组采用体外振动振动,两组均护理10d,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的肺部湿啰音、量、颜色等。结果两组护理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液量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变白时间及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体外振动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拍背,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患者乐意接受,显著降低了护理人员的体力消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体外振动排痰 传统人工拍背排痰 AECOPD 排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振动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慢阻肺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振动护理,对比两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以及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均缩短于对照组,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辅以振动护理,有利于液排出,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快速康复。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慢阻肺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慢阻肺患者,实施振动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n=40)实施常规护理振动护理。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每日量多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对于慢阻肺患者采取振动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的每日量、血氧饱和度、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慢阻肺 振动排痰护理模式 每日拍痰量 血氧饱和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仪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振动,对照组采用空掌拍背。观察患者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肺部体征均有所好转,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仪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空掌拍背。有效预防及减少肺部并发症,能够保证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有效呼吸功能,减轻脑水肿,减少并发症,争取最佳抢救时机。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机械振动排痰仪 排痰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慢阻肺患者行振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78例慢阻肺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行振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FEV1/FVC、FEV1、咳嗽、咳痰和气喘消失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给予慢阻肺患者振动护理能有效改善病情,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慢阻肺 振动排痰护理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的振动护理方案与效果。方法:选择80例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为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成参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参照组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用振动与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与生命体征。结果:研究组的血氧分压高于参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呼吸、心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接受振动与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振动排痰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56例慢阻肺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振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监测指标、患者的满意度、每天量。结果:实验组肺功能监测指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每天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振动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增加患者的量,改善肺功能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慢阻肺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慢阻肺病患治疗中以振动护理的干预意义。方法:试验者是2020.04至2022.05在医院治疗的慢阻肺病患数量共计78例,采取随机信封法均分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观察组采取振动,比对组间施护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病患施护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病患高,P<0.05。结论:以振动护理可缓解病患症状,提升临床疗效,适宜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 慢阻肺 施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1个月至6岁年龄段肺炎患儿应用振动机和传统叩背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肺炎患儿按收治日期分为振动机组40例和传统叩背组40例。两组患儿均按常规使用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并使用振动或实施传统叩背后吸,治疗5d后观察两组患儿肺部体征变化、咳嗽程度、气急症状、肺部啰音,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儿的效果。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机的振动作用均衡稳定且省力,效果优于传统叩背

  • 标签: 肺炎 振动排痰机 叩背 排痰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机对重症肺炎在上呼吸机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儿上呼吸机的效果观察应用美国G5机进行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重症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振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机械组32例和人工组28例,机械组采用机械振动,人工组采用人工叩击法。结果机械组显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振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人工叩击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振动护理在慢阻肺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3名慢阻肺患者,分为参照组(25名)和研究组(28名)。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振动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并对比。结果 参照组中12名显效(48.0%),5名有效(20.0%),8名无效(32.0%);研究组中19名显效(67.9%),7名有效(25.0%),2名无效(7.1%)。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2.9%(26/28)显著高于参照组68.0%(17/25)。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慢阻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小儿肺炎患儿采用雾化吸入以及多模式护理相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本院儿科接受小儿肺炎治疗的患儿,将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的患儿实施多模式护理配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呼吸功能改善效果更显著,数据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的量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应用雾化吸入与多模式护理相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效果较好,最大程度减少患儿疾病痛苦,还可以有效缩短治疗周期,提高呼吸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 治疗效果 雾化吸入 多模式促排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多模式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呼吸功能及量的影响。方法:本次对照实验选取82例小儿肺炎患儿,患儿治疗时间区间:2021年1月-2022年5月,随机规范分组,纳入对照组的41例小儿肺炎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纳入实验组的41例小儿肺炎患儿实施多模式护理,比较患儿呼吸功能及量。结果:比较两组小儿肺炎患儿护理应用之后呼吸功能改善程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量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临床应用多模式护理,帮助液排出,改善呼吸功能。

  • 标签: 小儿肺炎患儿 多模式促排痰护理 呼吸功能 排痰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究机械振动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在重症肺炎吸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接收的200例患脑梗死疾病的老年病患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将这200例患者分为100例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和常规护理)和实验组组(对照组基础上加机械振动、气道优化护理) 。结果:实验组病患第2天和第6天的量明显比对照组多,PaO2、PaO2/FiO2水平也明显更高;首次撤机成功率明显更高,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也明显更短;实验组病患VAP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病患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P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重症肺炎吸痰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系统培训护理人员和一般培训组使用振动机后开胸术后病人以及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240例开胸术后患者分为一般护理人员组和系统培训护理人员组,均在常规翻身和雾化吸入同时,一般护理人员组和系统培训护理人员组3d后观察两组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病人心理、伤口愈合、早期活动、并发症、等方面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SpO2均显著提高,但系统培训组病人配合、量及SpO2明显高于一般组(P<0.005)。结论开胸术后患者按系统使用振动机协助,效果显著,避免了效果不稳定,护理不到位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减少护理人员的体力消耗。

  • 标签: 系统培训 振动排痰机 开胸术后 排痰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密闭式吸振动法在ICU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我ICU院收治的患者80例,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道护理、观察组实施密闭式吸振动法,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每日平均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每日平均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仅发生一例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血发生2例(6.67%)、气道黏膜损伤发生2例(6.67%)、VAP发生2例(6.67%),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呼吸道护理中密闭式吸振动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气指标,同时增加每日平均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密闭式吸痰 振动排痰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振动仪对体质虚弱的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将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振动,对照组采用空掌拍背。观察患者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上升,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仪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空掌拍背

  • 标签: 振动排痰仪 临床应用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