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肠热症患者中选取78例,运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78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检验及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检验效果。结果在检验有效率的对比中,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的结果优于常规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为患者疾病的治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全面生化反应 血清学检验 沙门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份至2014年5月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治疗的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用于临床研究的50例冠心病患者是由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人数25例;令A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天,令B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天,均连续服用8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25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消化系统不适症状、3例出现肌肉疼痛、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各占总数的8%、12%、4%,总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4%;B组25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消化系统不适症状、2例出现肌肉疼痛、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各占总数的4%、8%、8%,总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0%;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对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并无影响。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治疗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7月收治的66例疑似感染沙门菌肠热症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的方式,对照组与采用常规检验法,对比检验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检验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72.7%,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法相结合的方式检验沙门菌能够有效提升鉴定准确性,但是,在检验时需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遵循相关原则,避免发生污染。

  • 标签: 全面生化反应 血清学检验 沙门菌临床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乳腺根治术病人生存质量及化疗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6例乳腺根治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以及对照组两组,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中,观察组在其常规护理中加入协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化疗后的毒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其毒副反应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根治术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降低化疗后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乳腺根治术 生存质量 化疗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封堵与钬激光联合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及观察组43例,观察组实施输尿管封堵与钬激光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气压弹道碎石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尿时间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为34.88%,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采取输尿管封堵与钬激光联合治疗,可有效减少手术损伤,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钬激光 输尿管封堵器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内节育与宫颈糜烂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我院患者妇科资料库中抽取往年曾诊治的患者152例,将15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1例,放置有尾丝的IUD患者,B组81例,为放置无尾丝的IUD患者,分别于放置IUD后2年、4年、6年进行妇科检查,记录宫颈情况。结果宫内节育放置2年时,B组发生宫颈糜烂发生的患者为34例,A组发生宫颈糜烂发生的患者为38例;宫内节育放置4年时,B组发生宫颈糜烂发生的患者为40例,A组发生宫颈糜烂发生的患者为46例;宫内节育放置6年时,B组发生宫颈糜烂发生的患者为47例,A组发生宫颈糜烂发生的患者为51例。结论虽然B组患者多于A组患者例数,但是从宫颈糜烂发生率比较,A组明显多于B组,由此得知,有尾丝的宫内节育可能增加宫颈炎的危险性,而且随时间延长,宫颈糜烂有发生率增高、程度加重的趋势,所以,在选择宫内节育时应采用合理有效的避孕,以此减少对宫颈的刺激,从而进一步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女性 宫颈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宫内节育放置前安全有效的阴道冲洗、消毒方法,通过疗效分析,为基层计生站提供一种操作方法。方法将240例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例采用12mg/L臭氧水消毒阴道,宫颈,对照组120例采用0.05%碘伏消毒,观察两组消毒后取其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的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术后两周内臭氧水组、碘伏组的盆腔感染率均为0;阴道分泌物阳性率臭氧组为1.69%,碘伏组为4.34%,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臭氧水用于放置宫内节育术前消毒与碘伏具有相同效果,且因产生简便,开机即可用而优于碘伏,臭氧水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消毒剂,可广泛应用。

  • 标签: 臭氧水 放置宫内节育器术 术前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取物钳用于绝经后宫内节育取出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绝经后6个月—5年间要求取出宫内节育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30例使用宫内取物钳取出绝经后宫内节育。对照组30例使用取环钩取出绝经后宫内节育。结果研究组,取出率为97%,对照组,取出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取出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取物钳用于绝经后宫内节育取出术,具有取出率高,安全性高。

  • 标签: 绝经后宫内节育器 取出术 宫内取物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宫内节育对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当地计划生育服务所2012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300例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150例育龄妇女。对照组未使用宫内节育,观察组使用宫内节育。结果观察组生殖道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宫内节育不会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

  • 标签: 女性生殖道感染 宫内节育器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周神经刺激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麻醉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进行引导给予外周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外周神经组织的麻醉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麻醉后产生的并发症和恢复程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对麻醉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率,且麻醉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引导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的手术中有较好的效果,带给患者的痛苦小,可靠安全有效的减少了其它并发症的产生,值得在临床手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神经刺激器 外围神经阻滞 麻醉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切口牵开保护在预防腹部Ⅲ-Ⅳ类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普通外科收治的Ⅲ-Ⅳ类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切口牵开保护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使用)和对照组(未使用),比较两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的差异。结果共监测患者31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4.00%(6例),对照组为11.88%(19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10±3.30)min、(7.00±2.20)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8.30±4.10)min、(10.00±3.50)d],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评分为(2.00±1.70)分,低于对照组的(3.00±1.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切口牵开保护可有效降低Ⅲ-Ⅳ类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

  • 标签: 切口牵开保护器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制新生儿胃肠减压和普通的一次性负压减压对新生儿胃肠减压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90例需行胃肠减压治疗的新生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的一次性负压减压,实验组患儿采用一次性注射自制新生儿胃肠减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胃肠减压效果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儿胃肠减压后第1d、第2d、第3d引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两组患儿胃肠减压治疗期间呕吐、胃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胃肠减压治疗时采用一次性注射自制新生儿胃肠减压的引流效果优于普通的一次性负压减压,并发症少,并有利于准确计算引流量。

  • 标签: 自制新生儿胃肠减压器 负压减压器 新生儿 胃肠减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微生物检验,及时监测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3%vs24.0%),且医院感染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物检验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几率和感染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现代教学不断发展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其单一、落后等弊端日渐凸显,而自主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将其引入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等方面能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将对自主学习模式概念及构建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自主学习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旨在为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具体应用提供借鉴。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教学 自主学习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1年7月——2014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其标本送至微生物检验室,根据胃黏膜活检标本的检测结果,以其作为标准进行标本的检验和研究。结果在两种微生物检测结果中,其准确度超过90%,敏感性超过90%,但从特异性检测结果看,则不如单项检测。结论微生物检验技术具有较多优点,如非侵入性特点等,其诊断准确率高,并且对人体无害,在对慢性胃炎进行诊断时,特别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微生物检验技术为理想诊断方法。

  • 标签: 慢性胃炎 微生物检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学检验管理措施。方法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学检验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切实可行的检验管理措施。结果微生物学检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保证检验形式的有效性,必须将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结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学检验机制比较复杂,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系统有效的建设体系,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而实现信息化管理。

  • 标签: 疾病预防 微生物学检验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技术对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运动康复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技术进行康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部肌力、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手部肌力≥Ⅲ级比例、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77.05%、24±2.38、17±1.15;对照组为40.48%、18±2.71、12±1.03。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生物反馈技术的临床应用,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手部肌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手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技术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动态脉压指数、同型半胱胺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厚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77例男性患者。实验组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例,对照组为非高血压患者39例。检测血清同型半胱胺酸(Homocysteine,HCY)及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24小时动态血压测脉压指数(pulsepressureindex,PPI)。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体重指数均高于正常人群水平;实验组PP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IM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的HCY水平均高于正常,且实验组HCY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实验组患者PPI较对照组高,PPI与IMT具有相关性,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HCY均增高,两组体重指数均高于正常值,与衰退期患者本身特点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疾病自身特点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脉压指数 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