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个体化正常人体左冠状动脉CT构建不同分叉角度流体力学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方法模拟研究不同分叉角度左冠状动脉流体力学特性,从而探讨冠状动脉分叉角度斑块形成分布关系。应用有限元仿真模拟并分析不同分叉角度左冠状动脉流动力学特性。不同分叉角度冠状动脉壁面压强(wallpressure,WP)、壁面剪切应力(wallshearstress,WSS)、血液流场分布均存在差异。左冠状动脉分叉模型存在两处低剪切应力区域:分叉脊附近和分叉对侧。分叉脊附近剪切应力随分叉角度增大逐渐减小,其范围相应增大;分叉对侧低剪切应力及其范围并没有相应变化。冠状动脉分叉角度血液流体力学及斑块形成及分布有一定关系。

  • 标签: 左冠状动脉分叉角度 动脉粥样硬化 计算流体动力学 剪切力 壁面压强
  • 简介:细胞转分化是一种细胞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转化为另一种细胞现象。胚胎发育期或某些病理及压力条件下,心血管系统内皮细胞会转分化成间充质细胞,并带来不同生物学意义。本文就心血管系统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机制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内皮-间充质转分化 心血管疾病 纤维化 信号通路 组织重构
  • 简介:比较分析本课题组原创急性、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探讨炎症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意义。分别将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模型各1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急性血栓模型组采用直接钳夹股静脉+双后肢石膏固定,亚急性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双后肢石膏固定方式造模。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不同生物学状态,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创伤即刻、血栓形成初始期、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消退、血栓不消退和血栓不形成7组。采用GenechipRatGenome4302.0芯片,动态测定股静脉RNA表达情况,运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倍数变化分析),筛选出差异性表达基因。重点分析和比较2种模型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模型中共有28个(急性模型23个,亚急性模型24个;其中2种模型均出现差异性基因19个;仅出现于一种模型8个)炎症相关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但两组基因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Z=-2.513,P=0.012〈0.05)。说明炎症相关基因变化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它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功能参与血栓形成。

  • 标签: 创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动物模型 炎症 基因芯片
  • 简介:患者,女,43岁,以“左肩部疼痛、畸形1小时”为主诉入院。拍x片示左锁骨1/3骨折。给予颈丛麻醉下行“钢板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拍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及钢板、螺丝钉固定均良好(图1)。术后给予常规预防感染治疗,嘱三角巾悬吊制动外固定,但患者未予重视,时戴时卸。术后第10天,感患处疼痛,查X片示:钢板断裂,一枚螺丝钉脱出,骨折移位、成角畸形(图2)。即行二手术固定(图3)。

  • 标签: 骨折内固定术后 钢板断裂 左锁骨 螺丝钉固定 钢板内固定术 肩部疼痛
  • 简介:目的采用STAR踝关节假体进行大骨节病终末治疗方法,探讨其疗效.方法2年间对35踝大骨节病进行全踝置换术,按McGure踝关节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前、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最长1.5年,最短6个月,该3患者术后按McGuire评分,3踝优,2踝良,1患者伤口延迟愈合,随访1.5年,未发现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全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是治疗大骨节病终末有效手段.

  • 标签: 踝关节 大骨节病 假体 置换
  • 简介:无张力平片式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应用人工材料通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实施一种新手术方法,1986年Lichtenstein〔1〕首先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当时未能引起人们广泛重视。但是,1989年以后得到广泛接受。自2000年美国GORE公司膨体聚四氟乙烯平片(e-PTFESoftTissuePatch,e-PTFESTP)进入中国市场,我院随即利用该种补片对腹股沟疝施行无张力修补,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 标签: 例报告 修补附 张力平修补
  • 简介:目的通过对近期156份数字化射线摄影(DR)所做全脊柱照片质量分析,讨论影响照片质量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开展DR全脊柱摄影以来156患者照片,其中男性45,女性111;年龄9~75岁,平均年龄42岁。按照包括部位、图像清晰、全片密度有无差异、拼接线是否明显、全片各部位是否失真来评价照片质量。结果全部照片中,有1头颈部与其他部位比例失调,3全片密度差别太大,2因拼接点上下影像变形失真而使拼接线明显,不影响诊断,4拼接点选择错误影像失真,4因呼吸运动导致拼接错位。结论影响DR全脊柱拼接成像片原因很多,但合格照片质量要优于计算机X射线摄影片,完全能满足诊断要求。

  • 标签: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全脊柱摄影照片 质量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淹溺淡水污水后出现呼吸衰竭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疗效影响。方法35淹溺污水后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其中男性23,女性12;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5岁。人院48h内在机械通气状态下行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人院时和人院48h两组呼吸生理、呼吸力学及临床指标。结果抢救成功32.死亡3入院时相比,入院48h氧合指数、呼吸频率、体温、吸气峰压等呼吸生理、呼吸力学及临床指标明显改善,比较上述两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指脉氧监测无明显下降。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机械通气状态下治疗溺水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纤维支气管镜 机械通气 溺水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计划(plan)、实施(do)、查核(check)、处置(action)(简称PDCA)管理循环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常规模式下进行消毒手术器械包、辅料包5000个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实施PDCA管理循环模式后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手术器械包、辅料包5000个作为观察组。记录湿包发生率及原因,并进行分析。对各组成员进行PDCA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为百分制,记录各小组成员分数。结果实施PDCA管理循环模式后,湿包发生率从10.60%降低到1.22%;两组间湿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经过培训后,对工作人员进行湿包产生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从73.91%提高到了10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管理循环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能够有效地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计划-实施-查核-处置(PDCA)管理循环模式 压力蒸汽灭菌 湿包 质量控制 标准化流程
  • 简介:目的研发设计一种用于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融合器及植入配套工具。方法根据国人腰椎关节突关节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设计一种用于关节突关节融合融合器,该融合器由同种骨植入材料制成,其构造由一圆柱体中心嵌入一椭圆体。植入该融合器需要配套工具,包括定位器、工作通道、钻头和植入器。结果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结构简单,关节面接触面积大,植入后不易移位。配套工具既可以满足开放手术需求,也可以满足微创经皮手术要求,可以融合器植入关节突关节面合适位置,手术器械操作简单,植入精度高。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及其配套工具是值得推广应用新型医疗器械。

  • 标签: 腰椎 关节突关节 融合器 器械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86,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所治疗86病例,术后6-48小时内均有腰背部疼痛缓解,有121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及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产生。随访2-8个月,均未发现有新骨折形成。结论椎体成形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良好治疗效果。骨水泥渗漏是其主要并发症。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随着现代人群户外运动增加,肌腱、韧带损伤患者随之增多,给患者身心以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组织工程学发展韧带修复带来新希望,利用不同谱系细胞因子结合特定周期性机械力作用,诱导种子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向韧带纤维分化形成工程韧带。虽然肌腱韧带虽生物学功能有差别,但均为束状结缔组织,主要成分均为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只是二者比例有所差别,且单独研究其中之一文献较少,故而笔者合并论述。本文抛开机械力专述细胞因子对韧带形成影响

  • 标签: 细胞因子 肌腱韧带 组织工程 胶原纤维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观察大鼠不同负荷耐力训练后骨骼肌一氧化氮(NO)含量、骨骼肌铁代谢及其相关关系,研究NO对不同负荷耐力训练过程大鼠骨骼肌铁代谢调节机制。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适度运动组、过度运动组,对照组大鼠不运动,适度运动组和过度运动组大鼠分别进行不同负荷递增负荷跑台训练。5后,测定肌四头肌铁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含量。过度运动组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适度运动组(P<0.01);股四头肌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适度运动组(P<0.01)。适度运动组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股四头肌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适度运动引起血清及股四头肌NOS提高结果是增加了NO含量。NO使摄入细胞内铁增加,向细胞外转运铁减少,最终增加肌细胞内贮铁量,保证运动骨骼肌铁需求,使机体对运动产生有益生理适应。

  • 标签: 耐力训练 大鼠 肌四头肌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铁代谢
  • 简介:内外踝骨折根据分型治疗方法很多,其中移位明显,尤其是分离移位采用切开复位、螺丝钉固定。远期随访结果表明,普通螺丝钉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远端骨块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Ⅱ期手术切开取钉导致创伤等并发症较常见。1994年2月—1998年1

  • 标签: 加压螺纹钉 外踝骨折 随访结果 内固定术后 切开复位 创伤性关节炎
  • 简介:硅橡胶涤纶网颅骨成形片,是一种较理想颅骨代用品,该材料由硅橡胶和涤纶丝网经压摸制成,并经过硫化,既富有弹性又具有一定硬度。手术中加工塑形方便,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后反应小,对头皮刺激轻,皮下积液比其他材料明显减少。术后不影响脑电图,颅脑B超及放射线检查,硅像胶人体内不易老化,又有涤纶网作支架不易脆裂。该材料可以用多种常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骨修补 硅橡胶
  • 简介:目的分析应用Orthofix-微型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Bennett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31采用Orthofix-微型器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Bennett骨折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以及术后上肢臂、肩、手功能调查量表(Disabilitiesofthearm,shoulderandhand,DASH)评分,随访终末期采用指总关节活动(Totalactionmovement,TAM)评分。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4.4月,手术时间18-40分钟,平均29.1分钟,术中出血量10-30mL,平均14.5mL。术后3月、术后6月及终末期DASH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终末期,其中26解剖复位,5骨折对线良好,TAM评分优22,良7,差2。随访期间未发生桡神经浅支损伤、钉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Orthofix-微型外固定器治疗Bennett骨折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 标签: Orthofix-微型器 第一掌骨基底部 骨折
  • 简介:肱骨髁上或髁间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2cm以内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临床上约占肘部骨折30%~40%,儿童好发,处理相对困难,保守治疗效果往往欠佳,且处理不当容易引起Volkman's挛缩及肘内外翻畸形,近年来随着骨科技术迅速发展,手术已成为治疗趋势,1990.1~2004.1作者共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236,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外科手术 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间骨折
  • 简介:胫骨骨折临床常见。闭合性胫骨骨折可采用钢板、髓内钉内固定,或者夹板、石膏等保守治疗方法,一般可取得比较满意疗效;开放性胫骨骨折,多伴有相对严重软组织损伤,采用上述方法通常疗效不佳,且感染、骨不连发生率较高。2002年~2005年,我们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67,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开放性胫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治疗 闭合性胫骨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疗效不佳 软组织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直径1.5mm或2mm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棒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5。经肘后正中“s”形切口,游离并保护好尺神经,肱三头肌舌形切开,显露骨折端。切开复位后2~3枚可吸收棒交叉固定,术C臂x线机透视,并检查稳定性是否良好,术后行长臂石膏托外固定3,3后拆石膏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每12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35得到全部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4~28个月),术后x线片示无骨折再移位,骨折全部愈合,无伤口感染,无骨化性肌炎及继发性尺神经损伤,发生肘内翻畸形1;按Flynn肘关节评定标准,本组优27、良6、可2,优良率94.3%。结论PDLLA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牢靠,效果理想,不影响骨骺发育,避免了再次手术取内固定。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 可吸收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