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高频热疗(HFH)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行RFA、HFH联合DC/CIK细胞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行RFA、HFH治疗。对比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有效率(CR~+PR)、总生存期(OS)、生活质量(QOL)、甲胎蛋白(AFP)以及免疫功能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观察组QOL降低率(3.33%)、AFP(279.77±20.30)ng/ml以及CD4~+CD25~+FOXP3~+Treg(3.90±0.63)、CD4-CD8~+T细胞的比率(19.50±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QOL降低率(23.33%)、AFP(325.11±21.60)ng/ml以及CD4~+CD25~+FOXP3~+Treg(8.70±0.60)、CD4-CD8~+T细胞的比率(27.10±1.40);其PFS(17.03±9.13)个月、OS(25.08±5.20)个月、CR~+PR(60.00%)、QOL改善率(33.33%)以及CD4~+CD8-T细胞的比率(32.61±3.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FS(7.31±1.20)个月、OS(13.30±9.10)个月、CR~+PR(26.67%)、QOL改善率(10.00%)以及CD4~+CD8-T细胞的比率(23.20±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来说,RFA、HFH联合DC/CIK细胞治疗可有效降低AFP水平,提高免疫功能以及客观有效率,延长PFS、OS,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射频消融 高频热疗 DC/CIK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UBXN7(circ_UBXN7)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以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circ_UBXN7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irc_UBXN7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体积、病理分型、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构建携带circ_UBXN7全长序列的慢病毒(Lenti-circ_UBXN7)和携带circ_UBXN7 shRNA的慢病毒(Lenti-circ_UBXN7-shRNA)分别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和HUH-7)。CCK-8实验检测circ_UBXN7表达上调或下调后对HepG2和HUH-7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Annexin V/PI实验检测circ_UBXN7表达上调或下调后HepG2和HUH-7细胞的凋亡变化。JC-1法检测circ_UBXN7表达上调或下调后HepG2和HUH-7细胞线粒体势能的变化。Transwell检测circ_UBXN7表达上调或下调后HepG2和HUH-7细胞迁移能力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化标志蛋白TWIST、E-钙黏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变化。circ_UBXN7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采用χ2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且组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circ_UBXN7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P < 0.05)。Lenti-circ_UBXN7可以上调HepG2和HUH-7细胞内circ_UBXN7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Lenti-circ_UBXN7-shRNA可以下调circ_UBXN7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Lenti-circ_UBXN7-shRNA可以导致细胞线粒体膜势能降低。Lenti-circ_UBXN7可以促进细胞迁移,而Lenti-circ_UBXN7-shRNA可以抑制细胞迁移。Lenti-circ_UBXN7可以诱导Twist、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增高,并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而Lenti-circ_UBXN7-shRNA对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则相反。Starbase V2.0软件显示miR-203a与circ_UBXN7存在潜在结合位点,并且在HepG2和HUH-7细胞中miR-203a与circ_UBXN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circ_UBXN7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癌作用,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肝细胞癌 增殖 迁移 环状RNA-UBXN7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开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20例,随机分为K组(10例)与F组(10例),K组患者行开腹肝癌切除术,F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观察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实施治疗后,F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绝对卧床时间、住院周期都优于K组,差异显著(P<0.05);F组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较K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的疗效较行开腹肝癌切除术效果好。

  • 标签: 开腹肝癌切除术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已经成为诊断肝细胞癌的重要工具。其可提高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早期HCC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并能够反映HCC病灶的生物学特征及分化程度,为HCC术前及治疗后评价提供新的指导。笔者综述了Gd-EOB-DTPA在HCC诊断及生物学特性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钆塞酸二钠 肝细胞肝癌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素瘤抑制蛋白2(MIA2)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3例HCC组织中的MIA2进行检测。结果MIA2蛋白在HCC组织中相对表达值低于癌旁组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A2蛋白的表达可能对HC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青蒿琥酯作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设立空白对照组、青蒿琥酯不同浓度组(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对HepG2作用48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采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用RT-PCR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采用灰度分析比较表达的变化。结果青蒿琥酯(3.125μg/ml、6.25μg/ml、12.5μg/ml、25μg/ml、50μg/ml)处理HepG2细胞48h,呈浓度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且当青蒿琥酯浓度在6.25μg/ml以上时,各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氏染色后光镜下可见处理组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caspase-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青蒿琥酯能显著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有关。

  • 标签: 细胞凋亡 青蒿琥酯 肝癌细胞株HEPG2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螺旋 CT与磁共振成像在小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本院接收的 74例小细胞肝癌患者收入本实验中,基于双模拟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37例)行螺旋 CT检查,观察组( 37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肝外病灶检出数、肝内病灶检出数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多,差异明显( t=8.884、 8.923; P均为 0.000);在阳性诊断率方面,观察组( 94.59%)比对照组( 78.38%)高,差异显著( x2=4.163; P=0.041);在平扫病灶检出率方面,观察组( 69.23%)比对照组( 53.91%)高,差异明显( x2=6.079; P=0.014);在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方面,观察组( 96.92%)与对照组( 95.65%)差异较小( x2=0.279; P=0.598)。结论 磁共振成像在小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螺旋 CT优,其可以将早期病灶状况清楚反映出来,从而更好的判断疾病,但是依旧存在一定不足,所以临床诊断过程中,应根据患病实际状况对诊断方法选择。

  • 标签: 小细胞肝癌 磁共振成像 螺旋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实施开腹肝脏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相关指标和远期预后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相对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的远期预后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的近期疗效确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开腹肝脏切除术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莪术醇对人肝癌Huh7细胞Oct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空白组及药物组,药物组以50μM莪术醇干预人肝癌Huh7细胞,空白组添加相同体积的DMSO,处理48 h后,提取各组RNA,经qPCR观察莪术醇对人肝癌Huh7细胞Oct4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药物组人肝癌Huh7细胞Oct4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莪术醇对人肝癌Huh7细胞Oct4基因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莪术醇 人肝癌Huh7细胞 Oct4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H”护理模式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3H”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9.52±1.21)分、(10.63±1.4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52±1.38)分、(12.47±1.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62、5.507,均P<0.001);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为(2.94±0.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7±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7,P<0.001);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3H”护理模式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诊疗模式,护士 护理实践模式 负性心理 表现焦虑量表 抑郁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福建组培金线莲挥发油对人肺癌细胞NCI-H446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线莲挥发油成分,应用透射电镜和DNA-Ladder法检测人肺癌细胞NCI-H446凋亡。结果金线莲挥发油对人肺癌细胞NCI-H446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DNA-Ladder可见明显的DNA-Ladder梯形条带。透射电镜可见细胞质出现明显浓缩,胞质内微绒毛减少,基质逐渐消失,内质网结构出现疏松并与细胞膜融合,并可见凋亡小体。结论金线莲挥发油可抑制人肺癌细胞NCI-H446的生长。

  • 标签: 金线莲 挥发油 NCI-H446细胞
  • 简介:  2.4移植后各组受鼠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百分率比较表3、表4结果显示移植后同一时间点CsA组、THH组和联药组受鼠外周血CD+3CD+4、CD+3CD+8T细胞百分率均较模型对照组下降(P<,CsA组、THH组、联药组受鼠移植后外周血CD+3CD+4、CD+3CD+8细胞百分率均下降(P<,联药组移植后20dCD+3CD+4、CD+3CD+8细胞百分率及移植后30d CD+3CD+8细胞百分率均较CsA组、THH组显著降低(P<

  • 标签: 宿主病 小鼠细胞 山海棠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同种反应性自然杀伤(alloNK)细胞小鼠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BMT)后免疫重建的影响。以(C57BL/6×BALB/c)BCF1(H-2d/b)为供鼠,BALB/c(H-2d)为受鼠,建立小鼠单倍体相合BMT模型,根据回输物不同将实验分为单纯BMT组、非同种反应性NK(non-alloNK)细胞组、alloNK细胞组。移植后2个月以胸腺组织病理、脾脏NK细胞比例、脾细胞增殖反应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等指标评价alloNK细胞对免疫重建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学显微镜下各组小鼠胸腺组织病理学表现无明显差别;移植后2个月non-alloNK组小鼠脾脏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单纯BMT组(P〈0.05);各组小鼠细胞体外增殖反应无明显差别;alloNK组小鼠细胞培养24和48h时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的浓度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各组之间白介素4水平无明显差别。结论:alloNK细胞用于单倍体BMT小鼠不损伤胸腺的结构,可能诱导Th2免疫反应的偏移。

  • 标签: 同种反应性NK细胞 单倍体骨髓移植 免疫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肝脏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在2型糖尿病(T2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5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各5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16周建立T2DM小鼠模型。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脏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肝脏MAIT细胞比例及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及IL-4表达水平。分选T2DM小鼠肝脏MAIT细胞与正常小鼠原代肝细胞,共培养后检测肝细胞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葡萄糖-6-磷酸酶(G6pc)、丙酮酸激酶M1/2(Pkm)、6-磷酸果糖激酶1(Pfk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小鼠体重显著增加[分别为(49.87±0.99)和(26.41±0.81)g,t=36.76,P<0.05],空腹血糖显著升高[分别为(11.52±0.46)和(6.12±0.48)mmol/L,t=16.22,P<0.05];肝脏脂肪变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肝脏MAI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分别为(1.06±0.46)% 和(0.42±0.20)%,t=2.85,P<0.05],IFN-γ表达显著升高[分别为(27.18±13.14)% 和(47.56±13.08)%,t=2.46,P<0.05]。体外共培养实验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小鼠肝脏MAIT细胞正常小鼠原代肝细胞中G6pc表达量升高(t=14.60,P<0.01),Pkm(t=22.27,P<0.01)及Pfk1(t=4.28,P<0.05)表达量降低。结论肝脏MAIT细胞在T2DM中比例升高、IFN-γ表达增加,可能通过促进肝糖输出驱动T2DM发生。

  • 标签: 糖尿病,2型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肝脏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小鼠生殖细胞发育中的功能。方法利用Cre-LoxP系统构建SIRT1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所有小鼠均为C57BL/6背景。提取对照组(Con)小鼠和SIRT1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敲除(cKO)小鼠睾丸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cKO小鼠睾丸组织SIRT1信使RNA水平(0.14±0.04)低于Con组(1.32±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44,P<0.01)。cKO小鼠睾丸组织SIRT1蛋白水平(0.28±0.05)低于Con组(1.0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05,P<0.01)。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3 816个,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转录调控、精子发生及精子活力等生物学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补体等。结论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SIRT1敲除,导致小鼠睾丸中与精子发生、精子活力及转录调控相关关键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影响小鼠生育力。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转录组学 精子发生 睾丸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KIP-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实验研究。使用油酸(OA)制备NAFLD细胞模型。将Flag-CKIP-1表达载体以及shRNA-CKIP-1转染肝细胞,实现CKIP-1的异常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构建CKIP-1敲除NAFLD小鼠模型,肝脏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信号蛋白表达。结果CKIP-1转染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明显减轻。与OA组相比,OA+sh-CKIP-1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而OA+CKIP-1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CKIP-1抑制NAFLD细胞模型中凋亡相关信号分子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P<0.05、P<0.01),同时增加Bcl-2/Bax的表达水平(P<0.05)。CKIP-1敲除增加NAFLD小鼠细胞凋亡相关信号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P<0.01,P<0.05),同时降低Bcl-2/Bax的表达(P<0.05)。结论CKIP-1通过上调Bcl-2/Bax凋亡开关,产生对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9的影响,从而抑制肝细胞的凋亡,改善NAFLD细胞的脂肪变性程度。

  • 标签: 脂肪肝 细胞凋亡 酪蛋白激酶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小鼠神经功能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C57BL6小鼠60只,体质量27~32 g,4月龄,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建立可控性皮层撞击(CCI)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麻醉。电针组造模后第1日,取小鼠"百会穴"、双侧"足三里穴"进行针刺治疗,1次/d,至动物处死。在造模后第1、5、10日在电针治疗后采用神经功能评分(NSS)方法分别对各组实验小鼠进行评分。在造模前1日及造模后第1、5、10日电针治疗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海马波形蛋白、S-100β双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小鼠各时间点NSS评分均低于模型组、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针组与模型组造模后第1日NSS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在造模后第5、10日NSS评分均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针组与模型组造模后第1日波形蛋白、S-100β双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第5、10日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波形蛋白、S-100β双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计数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持续刺激能降低创伤性颅脑损伤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减轻颅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反应,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电针 脑损伤,创伤性 星形细胞 神经功能
  • 作者: 李静静 马舒玉 张慧敏 王志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徐州 22100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无锡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无锡 214023,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徐州 221004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3(dopamine receptor three, D3R)拮抗剂U99194A对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 SD)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42只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4只):对照组(Ctrl组)、睡眠剥夺组(SD组)及睡眠剥夺+U99194A组(U组)。SD组、U组小鼠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进行3 d的SD,U组行SD同时每日腹腔注射20 mg/kg U99194A连续3 d,Ctrl组与SD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水迷宫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IL-6、TNF-α及IL-1β含量。结果3组小鼠SD前连续5 d定位航行训练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组及U组小鼠目标象限(第三象限)空间探索轨迹比Ctrl组局限;U组目标象限探索轨迹比SD组增加。与Ctrl组比较,SD组与U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隐藏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小鼠海马组织类胰蛋白酶平均光密度(D)值增加;海马组织IL-1β、IL-6及TNF-α含量增加(P<0.05)。与SD组比较,U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隐藏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小鼠海马组织类胰蛋白酶平均D值降低;海马组织IL-1β、IL-6及TNF-α含量下降(P<0.05)。结论U99194A改善SD小鼠认知功能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活化从而抑制神经炎症有关。

  • 标签: 睡眠剥夺 认知功能 U99194A 肥大细胞 神经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在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2只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8只):野生型对照组(WT+CON组)、野生型SAP组(WT+SAP组)、MIF基因敲除对照组(KO+CON组)、MIF基因敲除SAP组(KO+SAP组)。通过腹腔注射L-精氨酸(4 mg/g)制备SAP模型。在末次注射后72 h取材,通过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AMY)、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IF表达,通过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及肺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IL-6、TNF-α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WT+CON组相比,WT+SAP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AMY,血清及肺组织TNF-α、IL-6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KO+SAP组以上指标水平明显减低(P<0.05)。此外,KO+SAP组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较WT+SAP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敲除MIF基因可减轻小鼠SAP相关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有关。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敲除 核因子κB 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 简介:背景:人羊膜上皮细胞具有无致瘤性、来源丰富、容易获取、免疫原性低、无医学伦理限制等优点,很多优势是胚胎干细胞和诸多成体干细胞所不具备的,有望成为今后临床移植治疗的重要种子细胞。目的:观察并研究荧光染料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5,6-carboxyfluoresceindiacetatesuccinimidylester,CFSE)标记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定位修复情况。方法:使用酶消化法从人羊膜中分离得到人羊膜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形态,人羊膜上皮细胞的鉴定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导小鼠肝损伤。将用CFSE标记的人羊膜上皮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到肝损伤小鼠体内,细胞移植后7d后检测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30d后检测肝功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①实验成功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人羊膜上皮细胞;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人羊膜上皮细胞可表达上皮细胞标志角蛋白19;③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显示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归巢到受损肝脏;④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后对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组织病理学改变都有明显修复作用;⑤结果证实,人羊膜上皮细胞可有效改善肝组织的生理功能,为细胞定位移植治疗肝脏疾病的修复情况提供实验数据。

  • 标签: 人羊膜上皮细胞 四氯化碳 肝损伤 定位修复 CFSE 谷草转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