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及生活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 7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7月间,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 38例纳入参照组,接受延续性护理的 38例纳入实验组,分析这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护理前、后)以及疼痛得分(护理前、后)。结果 从护理前的生活质量得分以及疼痛得分上比较,对比结果均为( p>0.05),无统计学意义;从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得分上比较,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从护理后的疼痛得分上比较,两组对比结果显示( p<0.05),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结论 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实施延续性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不良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等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维度评分分别为(34.58±7.15)分、(62.55±11.24)分、(89.68±12.64)分、(38.64±7.2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患护理中,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收治的 336例颅脑损伤且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 n=168)和实验组( n=168),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各项基础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更少且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各项指标,该方案的可行性较高。

  • 标签: 开颅手术 颅脑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的救治体会。方法2020年2月1日—3月1日COVID-19疫情高发期间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为21~63岁,入院时间为伤后2~4 h,烧伤总面积为1%~20%TBSA,Ⅲ度烧伤面积为1%~12%TBSA。其中1例重度吸入性损伤、2例轻度吸入性损伤、3例中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入院时体温均正常,近2周无发热、咳嗽。入院时,1例患者胸部CT示双肺下叶、左肺上叶见多发条片状及结节稍高密度影,2例患者胸部CT示双肺纹理增粗,其余患者胸部CT正常。入院后给予6例患者常规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注意防护,并参照COVID-19诊疗方案筛查COVID-19。伤后1、3、6、9 d取患者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降钙素原水平。伤后3、6 d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入院后记录患者体温。记录伤后1周内胸部CT检查结果和患者的预后情况。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结果(1)伤后1、3、6、9 d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9.8±3.8)×109/L、(17.2±3.4)×109/L、(13.3±3.1)×109/L、(11.1±1.6)×109/L,中性粒细胞分别为0.919±0.019、0.899±0.011、0.855±0.034、0.811±0.035,淋巴细胞绝对值分别为(0.65±0.18)×109/L、(0.65±0.24)×109/L、(0.91±0.34)×109/L、(1.23±0.42)×109/L,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0.49(0.36,1.64)、0.39(0.26,0.73)、0.28(0.18,0.33)、0.12(0.11,0.20)ng/mL;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值,呈下降趋势;淋巴细胞绝对值于伤后6 d起恢复至正常值;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正常值。(2)伤后3、6 d, 6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6例患者体温波动范围为36.5~38.6 ℃。伤后1周内6例患者胸部CT未筛查出COVID-19典型影像学特征。治疗14~32 d,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在COVID-19疫情期间,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应在做好医护防护的条件下救治,同时应积极排查病毒,减少医患感染COVID-19风险。

  • 标签: 烧伤,吸入性 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拟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手功能障碍的影响,为其提供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以任务导向性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时,通过手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手功能,通过肌电图(EMG)检测周围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手功能实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高于治疗前,且桡神经MC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MCV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潜伏期(LAT)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LA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EMG波幅(AMP)均高于治疗前,且正中神经、尺神经AM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正中神经、桡神经AMP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明显提高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肌肉兴奋度,改善手功能,为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案。

  • 标签: 周围神经 肌电图 手功能 关节活动度 任务导向性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膝关节损伤患接受关节镜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膝关节损伤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5.0%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80.0%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膝关节损伤患接受关节镜治疗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关节镜治疗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年龄段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的基线资料、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等方面的特征。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男女性别例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5);交通伤、平地跌倒致病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人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30、110.326,P<0.05);重物砸伤、打击伤、运动伤、其他原因致病的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中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椎体前缘软组织肿胀异常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64、71.775、49.352,P<0.05);CT检查见中后纵韧带骨化异常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44,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的倾向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以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JOA评分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不同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致病原因存在明显差异,X线片及CT检测结果可作为患者的诊疗方案选择的依据。临床诊疗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性。

  • 标签: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年龄分布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心形美容缝合术后联合医用输液贴减张固定在急诊颌面部皮肤裂伤患中的应用,探讨其对术后美容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共计纳入50例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本院急诊科的颌面部皮肤裂伤患,随机分为研究组(n=25)及对照组(n=25)。对照组缝合时采用传统单纯缝合及灭菌敷料包扎固定,研究组采用心形美容缝合术联合医用输液贴减张固定。统计分析两组术后疤痕量化评估及并发症例数。结果研究组疤痕评分(瘙痒、硬度、厚度、不规则性)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切口出血、感染、裂开等并发症例数较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形美容缝合联合医用输液贴减张固定,伤口愈合均匀、美观且无线孔疤痕。其术后愈合和切口美容方面显示出优异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

  • 标签: 美容缝合 颌面部皮肤裂伤 减张固定
  • 简介:摘要:分析与研究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对脑外伤患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护理方式,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工作;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通过观察两组脑外伤患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术后康复时间、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出研究结论。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术后康复时间分别为76.36±4.92、69.17±2.81、12.37±1.02、19.52±1.67;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术后康复时间分别为69.14±5.81、60.32±4.66、16.48±1.69、23.11±2.08。(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健康教育 脑外伤患者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损伤患病程长短与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9月 至2020年6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关节镜下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108例,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进行软骨损伤程度及部位记录,分析各组与软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软骨损伤程度与病程长短有相关性(χ2=10.8,P

  • 标签: [] 前交叉韧带 软骨损伤 关节镜,损伤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早期管饲肠内营养支持在特重度烧伤患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30例,予以实施早期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总结特重度烧伤患管饲肠内营养给予的时机、途径的选择、管饲肠内营养管的选择与固定、营养液的选择与输注、管饲肠内营养的管道护理等经验。观察有无发生肠内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有无出现误吸、恶心、呕吐、腹泻;观察并记录患者入院后3、28 d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的变化。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本组30例患者入院后12 h经营养管持续输注0.9%氯化钠溶液(20 mL/h),入院后48 h改为输注肠内营养液(20 mL/h),入院后72 h如患者未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成倍递增管饲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在输注过程中做好肠内营养的护理。本组除了2例患者出现腹胀外,其余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不适。所有患者经管饲肠内营养,入院后28 d血清总蛋白为(63.39±5.16) g/L、血清白蛋白为(36.83±5.43) g/L、血红蛋白为(108.23±8.54) g/L、空腹血糖为(5.80±0.86) mmol/L,与入院后3 d[(56.97±5.40) g/L、(32.77±6.85) g/L、(102.07±14.31) g/L、(6.95±1.43) mmol/L]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1、-2.55、-2.03、3.76, P值均小于0.05)。结论选择好管饲肠内营养的时机,做好肠内营养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等是保证管饲肠内营养效果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烧伤 肠道营养 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能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的多种因素,以期找到能预测患者肾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及临床指标。按照肾功能水平变化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改善组和肾功能未改善组,对比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岭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患者肾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23例患者,其中肾功能改善组195例,肾功能未改善组12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功能改善组与肾功能未改善组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心率(HR)、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K+、白细胞计数(WBC)、中心静脉压最大值(CVPmax)、中心静脉压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ΔCVP)、液体平衡量、血乳酸最大值(LACmax)、去甲肾上腺素最大输注速度(NE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指标纳入岭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SOFA、SCr、BUN、HR、WBC、液体平衡量、NEmax是患者肾功能未改善的正向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5.507、3.690、2.026、4.815、2.512、2.114、3.532、3.73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SOFA、BUN和NEmax的联合指标对脓毒性休克AKI患者肾功能的预测价值最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95%CI为0.863(0.821~0.899),明显高于APACHEⅡ、SOFA、BUN、SCr、NEmax等各单一指标〔AUC和95%CI:0.863(0.821~0.899)比0.755(0.705~0.801)、0.722(0.670~0.770)、0.738(0.686~0.785)、0.743(0.692~0.790)、0.748(0.697~0.794),均P<0.01〕以及APACHEⅡ、SOFA、SCr和NEmax的联合指标〔AUC和95%CI:0.863(0.821~0.899)比0.825(0.799~0.865),P<0.01〕。结论APACHEⅡ、SOFA、SCr、BUN、HR、WBC、液体平衡量、NEmax是脓毒性休克AKI患者肾功能未改善的正向影响因素。联合APACHEⅡ、SOFA、BUN、NEmax对患者肾功能是否改善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特点、肝功能变化、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唐都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40例COVID-19患者的一般情况、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凝血、血常规、UGT1A1*28基因多态性等资料,比较肝损伤组与肝功能正常组患者的肝损伤临床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预后。单因素分析中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以上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描述,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损伤的主要因素。结果40例患者中,男性25例(62.5%),女性15例(37.5%),年龄22~83(53.87±15.84)岁。疾病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22例(55%)。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多在病程第2周开始升高,分别为正常值的4.4倍和3.5倍,伴同时段白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血总胆红素(TBil)异常者10例(43.5%),最高54.1 μmol/L,转氨酶的升高和血总胆红素的升高无相关关系(r = -0.006,P = 0.972)。3例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50%,10例患者出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升高,13例出现D二聚体升高,均为重型或危重型患者。肝功能损害更易发生在使用药物种类多及使用激素量较大的患者中(P = 0.002,P = 0.031),与UGT1A1*28基因位点TA6TA7突变无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肝损伤发生仅与是否危重症相关。经常规保肝治疗,所有患者肝功能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结论COVID-19可能合并肝功能损害,以轻度转氨酶升高为主,多发生于病程第2周前后。重症患者发生肝损害比例更高,危重型是肝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功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损伤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功能训练在膝关节损伤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 8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 40例,单独应用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 40例,用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膝关节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 P< 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低( P< 0.05)。经治疗,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膝关节损伤患采取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度,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可推广。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动态关节松动术 功能训练 膝关节疼痛评分 膝关节功能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ICU颅脑外伤患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所发挥的积极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3月接收的52例脑外伤患纳入护理对象,分为研究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相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6.15%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比较P

  • 标签: ICU 颅脑外伤 综合护理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于2020年4月6日收治1例头、颈、胸部及右上肢重度碾压伤合并休克、挤压综合征、创伤性凝血病(T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症患者患者女性,44岁,因交通事故伤及头、颈、胸部、右上肢等多处伴意识障碍1 h于2020年4月6日07:00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5.6 ℃,呈嗜睡状态,右侧眼眶周围及右侧颊部肿胀、青紫,皮肤严重擦伤伴渗血,结合膜苍白,口唇轻度发绀,右侧胸廓塌陷畸形,伴有反常呼吸,胸壁皮肤大片青紫伴广泛皮下握雪感;右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正常,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降低,血糖升高;尿常规示葡萄糖+++,尿隐血+++,尿蛋白+++,可见透明及颗粒管型;凝血指标和血生化均异常;吸纯氧条件下动脉血气分析示pH值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X线显示右侧肱骨远端及右尺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右肘关节脱位;CT显示右侧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内壁凹陷性骨折。入院后应用单肺通气、气管切开和俯卧位通气等策略纠正氧合和ARDS;给予合理的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纠正休克,积极应用血制品控制大出血及TIC;根据患者伤情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理论,实施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右上肢截肢术;之后行右侧中下肺切除、肺修补、肋骨内固定术;最后择期行右胸切痂创伤敷料覆盖中心负压吸引术及胸部"邮票"植皮术。经治疗后,患者脱离危险,达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单肺机械通气 损伤控制策略 休克 创伤性凝血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院前急救治疗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间重型颅脑外伤患共 92 名,其中应分别选取经过院前急救治疗后送医的患者 46 例作为观察组,未经过院前急救治疗直接入院的患者 46 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并发症、死亡率进行对比,比较神经功能评分( NIHSS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ADL )。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进行院前急救治疗对其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能够优化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实施。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治疗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我院近期收治一例重度蜂蜇伤患,这是诊疗中较为严重的中毒类型,患者出现多个脏器损伤,伴呼吸衰竭情况,经由连续血液净化,俯卧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本文主要结合本例患者的具体诊疗及护理情况,就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分析。

  • 标签: 蜂蜇伤 体外膜肺氧合 血液净化 重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