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的心血管意外后遗症的若干例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及干预,并分析干预结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9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均有45例患者;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护理,而干预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之后,对所有患者的SDS、SAS72-MMSE进行合理的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SDS分以及SAS72-MMSE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结果显示,干预组无论是SDS分、SAS评分还是生活质量评分都比对照组明显优异,差异非常显著。并且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大大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心血管科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让其更加开朗自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理疏导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科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心血管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以及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在心理,生理和环境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心血管科的护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改善了生活质量,降低了SAS和SDS评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血管内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对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控制并降低护理风险,本文对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心血管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预防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的风险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结果提高对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水平,做好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利于减少护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结论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危险事故,心血管科重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心血管科治疗心绞痛疾病采取药物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心血管科所收治的心绞痛患者资料100例进行总结,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全部接受药物治疗,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心绞痛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半年的随访显示,100例患者没有产生死亡病例,患者生存率为100%,其中25例患者产生心血管事件,1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疾病复发,1例患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患者产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产生心力衰竭。结论临床心血管科治疗心绞痛疾病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可以缓解其缺血症状,改善预后效果,治疗效果理想,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绞痛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3%,仅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较对照组中的8例治疗无效者明显要少,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组间差异χ2检验验显示P<0.05。结论心血管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首选方案。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方法择取228例本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1月,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114例,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114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8.3%,对照组为75.4%,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配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应用。

  • 标签: 心绞痛 心血管内科 血液流变学 临床疗效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血管科中实施更显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名心血管科患者,随机按照男女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人数100例。设定其中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以日常基本心血管科护理为主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高,且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低(两组P均小于0.05)。结论通过心血管科基本护理联合风险管理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意外事故的概率,提高患者满意率,进行提高整个护理的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风险管理 应用
  • 简介:目的总结血管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效果与技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血管栓塞治疗25例(计29枚)颅内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长径:2-3mm15枚、1.6-1.9mm14枚),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球囊辅助栓塞10枚,支架辅助栓塞7枚,单纯支架覆盖瘤颈2枚。结果29枚动脉瘤术后即刻致密栓塞13枚,占44.8%。出院时按改良GOS评分评估预后,25例患者中恢复正常18例、良好2例、一般2例、差1例、死亡2例。23例患者随访6个月~4年,无再出血病例;19例(21枚动脉瘤)复查造影,其中2例(2枚)复发(给予补充致密栓塞),2例(2枚)行单纯支架覆盖瘤颈的患者见动脉瘤已闭塞。结论血管治疗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导管头端合理塑形与技术操作规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微小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心脑血管科 2017年 6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疑似糖代谢异常患者 196例 ,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96例为糖尿病患者 ,分析葡萄糖耐量检测和空腹血糖检测两种方法筛查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结果。结果疑似糖代谢异常的 196例患者中包括糖尿病患者 96例 ,非糖尿病患者 100例 ,其中 100例非糖尿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者共计 37例 ;196例患者中糖代谢异常者共计 133例 (67.86%);糖耐量检测的糖代谢异常准确率 (63.16%)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检测的准确率 (5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空腹血糖检测方式相比较 ,采用葡萄糖耐量检测在心脑血管科患者中筛查糖代谢异常病例的准确率更高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脑血管 糖代谢 糖耐量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白细胞来源微粒(Leukocyte-derivedmicroparticles,LMPs)可能来自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B、T淋巴细胞。它们表达其亲代细胞标志物、膜和胞质蛋白质以及生物活性脂质,以维持或破坏血管稳态。当它们携带组织因子或凝血抑制剂时,参与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此外,LMPs影响促炎和抗炎过程,改善内皮功能或诱导内皮功能障碍,促进炎症细胞在血管壁募集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最后,LMPs有利于在易损斑块内的新血管形成,并且在破裂的斑块中参与凝血和血小板活化。

  • 标签: 微颗粒 白细胞 血管内稳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心血管科急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及胆固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基础治疗及相应的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 分析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过程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当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当。

  • 标签: 心血管 护理风险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心血管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的1月-2016年的12月在我院心血管科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5年的1月~2015年的12月在我院心血管科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安全事件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达到93.33%满意度,对照组患者护理达到84.44%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心血管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并以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能够提高心血管科治疗的安全性,提升患者的恢复效率,进而减少心血管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血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接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管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效果要优于血管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血管内治疗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教学的目标是巩固课堂传授的知识,训练掌握临床知识的技能、技巧,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具备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临床医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基本保证。心血管科临床教学,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互动式、启发式、典型病案介绍、临床操作示教、图片展示、临床教学查房等多种教学手段或方法在临床教学中应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针对实习生的特点、分类,分别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培养计划,这样的不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 标签: 医院 临床医学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心血管科临床治疗中,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100例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没有被感染的100例患者当做本研究的对照组。结果根据分析得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感染部位包括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2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41例,肠道感染患者39例,皮肤软组织2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合并症、住院时间、抑酸剂、预防性抗生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严格把握患者适应症,对患者进行重点监控,并提前对感染患者进行用药检查,以更好的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cerebralaneurysm)为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是脑内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将造成脑功能急性严重损害危及生命。对于确诊的出血动脉瘤有绝对手术指征,方式包括瘤颈夹闭和介入治疗,它们各有优劣,随着介入材料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介入治疗逐步为大多数患者首选。自1995年美国率先使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以来,各种不同性质及设计理念的新型弹簧圈,譬如合成弹簧圈、生物活性弹簧圈已经得到应用,且复杂动脉瘤治疗随着新型颅内辅助装置使用下有所进展,而液体栓塞剂在弹簧圈结合球囊及支架辅助技术基础上为治疗动脉瘤提供了一个安全而有效的选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介入治疗 弹簧圈 支架 血流导向装置 液态栓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