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不同尿常规检测方法针对临床诊断中出现的尿路感染疑似患者的实际诊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96例,对各个患者所收集的尿液样本分别采用单一尿干化学法、单一尿沉渣法以及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对尿路感染进行检测,最后根据定量尿培养的检测结果,分析以上三种检测方法对于尿路感染的检测准确率以及特异性。结果相较于单一尿干化学法或者单一尿沉渣法,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对尿路感染更能准确反映患者实际病情,诊断准确率和特异性相较也更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际临床诊断尿路感染中,采用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诊断对患者尿液样本进行检测,诊断效果更明显也更准确,具有较高特异性,值得临床推荐检测应用。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常规检测 尿沉渣法 尿干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细菌数对尿液标本是否需要进行细菌培养的筛选价值。方法通过对145例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并通过ROC计算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细菌和白细胞对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时,细菌数量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46.25个/ul,该值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91.7%,阳性预测值为87.91%,阴性预测值为92.86%。结论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细菌参数可作为尿路感染快速筛选参数。

  • 标签: UF-1000i 细菌定量 尿路感染 筛选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居家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 以 100例社区居家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本项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就患者不同时间段尿路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结果: 100例患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为 42%,就原因调查可知,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膀胱冲洗为主要感染原因,占比分别为 52.38%、 28.57%。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调查社区居家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并依据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 居家 留置导尿管 尿路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实施尿沉渣检验及其应用,重点探讨分析患者念珠菌尿路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表达变化,以期探寻出一套科学正确的尿沉渣检验结果解读方法,为念珠菌尿路感染患者开展针对性、合理性有效诊治。方法 专门回顾分析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收的念珠菌尿路感染125例,观察分析125例念珠菌尿路感染尿沉渣中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表达变化。结果 本组125例,念珠菌尿路感染呈阳性患者尿沉渣样本检测结果与念珠菌尿路感染呈阴性患者尿沉渣样本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念珠菌尿路感染阴性患者尿沉渣样本检验显示,上皮细胞(3.37±2.39)、白细胞(3.30±2.21)、红细胞(4.22±2.87);念珠菌尿路感染阳性患者尿沉渣样本检验显示,上皮细胞(10.06±3.44)、白细胞(12.02±4.50)、红细胞(12.89±7.42)结论 较多的服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继而造成整个机体内菌群失调,被感染率升高。念珠菌感染病人尿沉渣检验结果提示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计数显著增加,通过强化早期诊治,可有效避免患者尿道炎症的发生。

  • 标签: 念珠菌 尿路感染 尿沉渣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择32例留置尿管病人,针对各种引起尿路感染的护理问题,给予相应护理对策。结果留置尿管与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时间因素,物品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置管期间的护理,消除和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刺激,是减少尿路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法消毒与护理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82例留置尿管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列入传统组与新法组,两组都是41例,传统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新法组实施新法消毒与护理预防性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传统组的尿路感染率是4.9%,新法组是0.0%,新法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传统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4%,新法组是97.6%,新法组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法消毒与护理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新法消毒 护理 预防 留置尿管患者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患者颈椎小关节错缝,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病情的变化,考察中医针灸对于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实际意义,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现搜集本单位近几年来60例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观察患者临床反应,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时间在3~15d。治疗成功、有一定效果和失败的病例分别为42例(700%)、12例(20%)和6例(10%)。结论对于颈椎小关节错缝的治疗,采用中医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中医针灸 小关节错缝 临床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路感染患者应用不同检验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一尿十项检验方式,给予试验组患者联合检验方法。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并对两组诊断结果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阳性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尿路感染患者应用尿十项与定量尿培养联合检验的准确性更高,能更好地诊断出患者的尿路感染,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尿路感染 不同检验方法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对ICU留置导尿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ICU留置导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导管后不同时间段发生的尿路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留置导管术后3、5、7、14d尿管感染率分别为0.0%、6.7%、13.3%、2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16.7%、26.7%、43.3%(P<0.05)。结论对ICU留置导尿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因留置导尿管而引起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留置导尿管 尿路感染 ICU
  • 简介:目的探讨观察老年女性糖尿病尿路感染运用中医内调外治症状评分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80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并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自拟内服方200mL,3次/d;坐浴1000mL,1次/d。对照组据药敏选用抗生素。疗程4周。治疗前后记录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P>0.05,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组内症状积分P<0.01,均有效;其中排尿不尽、腹胀、腰酸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女性糖尿病尿路感染运用中医内调外治可减轻症状,特别对排尿不尽、腹胀、腰酸疗效肯定;复发少;无耐药。

  • 标签: 老年女性 糖尿病 尿路感染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有效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将30例需留置尿管的患者,均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操作规程(SOP)进行插尿管、护理1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并与SOP执行前随机抽出30例留置导尿管的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留置导尿与病人的年龄,病种,时间长短均有关系,比较2组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观察组的感染率为13.33%,对照组感染率为16.67%,对照组比观察组感染率下降了3.34%。病原菌的检出以大肠埃希菌为首,占75%。结论运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SOP进行插尿管及留置尿管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尿路感染(UTIs)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感染,可以表现为临床症状轻微也可以严重到危及生命。尿路感染的高复发率和日益增加的细菌耐药性可能会大大加重这些感染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它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本综述中,我们介绍了病原菌是如何在宿主细胞黏附和定植,细菌菌毛在尿路感染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病原菌在UTIs及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s)中的致病机制。阐明尿路感染中发生在宿主-病原体层面相互作用上的分子机制,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在感染中导致的病理生理学后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刻理解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菌毛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12例留置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接受预防性干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3.57%,对照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7.86%,两组患者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为11.2±3.4天,对照组的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为16.7±4.7天,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5.7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x²=3.9529,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实施预防尿路感染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留置尿管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意义,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泌尿外科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新法消毒与护理对导尿和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新法消毒、尿道口护理、密闭式引流等一套新的护理方法并与传统方法比较.结果:160例应用新法消毒与护理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23例,占14.4%,明显优于传统方法(36/50,72%).结论:新法消毒与护理更科学、实用,简单、易行,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1).

  • 标签: 尿管 留置/护理 泌尿道感染预防和控制 消毒/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对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常规导尿护理方法,观察组(n=50)采用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分析导尿次数、尿路并发症、护理前后残余尿量及生活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满意度较高,导尿次数、尿路并发症、残余尿量较低,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减少导尿次数与残余尿量,降低尿路并发症,提高生活满意度。

  • 标签: 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方法 尿路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生理性膀胱冲洗与被动性膀胱冲洗对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尿管后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生理性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2—2016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的113例脊髓损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8例。将主动增加饮水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生理性膀胱冲洗),未增加饮水量者作为对照组(被动性膀胱冲洗),对各组尿路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感染率为10.9%,观察组感染率为20.7%,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每周换尿管,每日换尿袋感染率为20.69%,观察2组为每周换尿管,每周换尿袋感染率21.43%,两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每日保持饮水>2500ml对预防尿路感染有显著性意义,每周更换尿袋与每日更换尿袋尿路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住院脊髓损伤留置导尿患者,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比被动性膀胱冲洗法预防尿路感染效果好,是一种简便、经济适用的预防脊髓损伤后留置尿管患者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方法。

  • 标签: 生理性膀胱冲洗 脊髓损伤 预防 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