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诊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病原菌的分布,分离的优势菌株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型及携带率。方法收集2017—2019年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钱清分院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样本,并对其进行培养、分离,采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病原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测定大肠埃希菌产ESBL情况,PCR检测ESBL基因型及其携率。结果1 529例患者送检中段尿病原菌阳性392例,阳性率为25.6%。分离到病原菌424株,革兰阴性菌、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70.3%、22.4%和7.3%。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有226株,其中44.7%(101株)产ELBL,产ESBL菌株CTX-M型和TEM型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7.1%和70.3%。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其余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本地区门诊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其产ESBL率高、CTX-M和TEM为主要携带基因型,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敏感。

  • 标签: 大肠杆菌 尿路感染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冲洗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从2008.05--2009.05留置导尿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每天用0.02%呋喃西林冲洗液冲洗膀胱2次而对照组不进行冲洗治疗。结果:治疗组尿路感染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70.3%)P〈0.05。结论:常规膀胱冲洗并不能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反而可能诱发泌尿系感染

  • 标签: 导尿 膀胱冲洗 尿路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尿常规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收治的12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验和尿液细菌培养检测,以尿液培养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结果:经尿液细菌培养检测有85例呈阳性,有35例呈阴性;尿常规检验有83例呈阳性,有37呈阴性,诊断准确性为97.67%。结论:急性阑尾炎采用CT平扫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常规检验 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尿常规检验对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7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人员均进行尿常规检验,将两组尿液细菌进行培养,比较阳性检出率。比较两组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尿液细菌阳性检出率及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通过尿常规检验可提高尿路感染患者诊断率,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常规 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冲洗方式对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膀胱冲洗患者 68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将其随机分为 2组,每组 34例,按照运用的冲洗方式不同来进行分组。其中,采取传统输液式膀胱冲洗的为对照组,采取脉冲式膀胱冲洗法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脉冲式膀胱冲洗法在预防尿路感染上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输液式膀胱冲洗法,可将其作为临床首选,进行推广。

  • 标签: 膀胱冲洗方式 尿路感染 预防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12月82例导尿的患者及2017年1-10月40例导尿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对后40例患者采取严格掌握适应证,注重消毒工作,加强置管前、置管时、置管后的预防措施。结果后40例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前82例患者。结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UF-1000i尿沉渣分析、AX-4030尿干化学分析、尿液离心镜检3种检测方法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385份门诊或住院患者的中段尿标本,同时进行3种方法的检测,以定量细菌培养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方法的结果与定量细菌培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85份尿液样本中有68例细菌培养为阳性,占17.7%(按照尿中革兰阳性菌≥104CFU/mL,革兰阴性菌≥10^-5CFU/mL时诊断为尿路感染标准)。在UF-1000i尿沉渣分析中,细菌计量≥2750/μL,白细胞数≥20/μL为尿路感染标准,同为阳性时灵敏度最低为60.2%,阳性预测值达最高为63.0%。在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中白细胞酯酶(LEU)和亚硝酸盐试验同时为阳性,灵敏度最低为45.6%,阳性预测值最高为68.0%。在尿液离心镜检中灵敏度有所提高,其灵敏度为63.2%,但阳性预测值仅为48.9%。结论UF-1000i尿沉渣自动分析、AX-4030尿干化学分析、尿沉渣离心镜检阴性预测值较高,在筛选泌尿系统感染时灵敏度不足,因此,在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时以上3种检测方法均不能替代尿定量细菌培养。

  • 标签: 尿路感染 尿沉渣自动分析 尿干化学分析 定量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性糖尿病病人合并尿路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80例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人数为37(92.50%)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人数为31(77.50%)例,且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对女性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女性 糖尿病 尿路感染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雌激素在治疗老年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女性再发性下尿路感染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雌激素阴道用药和口服小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单用小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22%,总有效率为95.96%,对照组治愈率为26.19%,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用雌激素对治疗老年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有很好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尿路感染 雌激素 老年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具体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接受过留置导尿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结果:158例患者中共有74例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46.84%,女性患者感染率显著的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留置时间的不断增加,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比例呈现出了显著升高的趋势.结论:女性患者发生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的风险较大,正确的无菌操作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可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 感染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原因以及对策,减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住院接受留置导尿管患者500例,采集尿液送检,尿细菌培养后鉴定。结果52例感染感染率10.4%。结论导尿是尿路感染的一项主要危险因素,想要实现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就必须要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指征,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留置导尿管后做好导尿的各项护理工作及院感防控措施,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导尿管 相关尿路感染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干部病房102例留置导尿管老年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27例,感染率为26.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留置导尿管时间≥14d、使用抗菌药物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共检出病原体68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2株,32.35%),其次为肠球菌属(11株,16.18%)、白假丝酵母菌(6株,8.83%)等。结论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应注意避免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导尿管 尿路感染 泌尿道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尿管留置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安保留尿管患者582例,经无菌操作;选择合适尿管;尿管护理;避免膀胱冲洗等护理措施。结果常见并发症、膀胱炎14例,肾盂肾炎9例(2.40%),未发生少见并发症。结论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合适尿管、尿管护理、避免膀胱冲洗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抗菌药物应用是治疗尿路感染的最佳治疗保障。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原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预防,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采取前瞻性的调查方法,调查其相关因素。结果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与导尿无菌操作、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留置尿管的各项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导尿管 尿路感染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尿路感染具有的特征,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以 2019年 1月 -2020年 4月为研究对象遴选时间,共计选取 62例妊娠期尿路感染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至我院接受产检且未合并尿路感染孕妇 62例纳入对照组,对引发妊娠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源菌培养情况展开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结果: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存在流产史、血红蛋白低于 110g/L及有尿路感染史为引发妊娠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最主要的病源菌为大肠埃希菌 58.06%( 18/31),其次为粪肠球菌 19.36%( 6/31)及奇异变形杆菌 12.90%( 4/31)。结论:妊娠期尿路感染的出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注重强化妊娠期尿路感染预防性知识教育,强调孕期检查的重要性,以降低妊娠期尿路感染发生风险。

  • 标签: 妊娠期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特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大肠埃希菌引起尿路感染的生化反应特征,探讨感染与尿液干化学分析结果的联系。方法分析从2011年元月到2012年12月我院住院及门诊诊断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患者清洁中段尿培养和同期尿液干化学检查结果。结果尿路感染多见女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中其干化学检查中的白细胞的值与尿液亚硝酸盐结果呈正相关。结论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患者尿液白细胞和亚硝酸盐呈正相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