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SSD)技术在心外科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非盲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心脏瓣膜病术后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SSD组。两组均按相同的方法进行机械通气,常规治疗组经气管导管每4小时或按需吸痰一次,SSD组在此基础上实施SSD技术,每4小时通过声门下吸引导管用10mL注射器抽吸气囊上方滞留的分泌物。观察两组入选时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两组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将以上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最终完成临床病例观察共计28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136例,SSD组15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心功能、心胸比、中体外循环时间及APACHEⅢ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与常规组比较,SSD组VAP发生率显著下降(20.67%比35.29%,P<0.05),SSD组机械通气时间(h15.8±7.34比23.5±7.70,P<0.05)、ICU住院时间(h36.93±9.42比50.15±13.45,P<0.05)均明显缩短。结论在心脏外科术后,SSD技术能是预防VAP有效的手段。

  • 标签: 心脏病术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声门下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应用超声下持续收肌管阻滞(ACB)和股神经阻滞(FNB)镇痛方式对其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2016年8月-2016年12月)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划分为持续收肌管阻滞组(研究组)和持续股神经阻滞组(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于全麻下进行手术,研究组术后于超声引导下行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对照组行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镇痛方案为0.2%罗派卡因5ml/h.连续泵3天,对两组术后4、8、12、24、48、72h活动时镇痛的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镇痛效果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各个时间点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研究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后,ACB和FNB镇痛效果相当,但ACB镇痛方式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优,满意度较高,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超声下收肌管阻滞镇痛 股神经阻滞镇痛 镇痛效果 膝关节活动度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递增式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后病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120例就诊骨科髋关节置换病患,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递增式功能练习。对比两组病患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Harris评估总分(62.12±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分(38.11±3.56),2组相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体感觉(58.82±14.40)显著优于对照组(52.87±15.90),2组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后,病人采用递增式功能练习能够有效改善病患术后生活质量,提升功能恢复,临床值得进一步扩展。

  • 标签: 递增式功能锻炼 髋关节置换术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采取全髋关节置换的64例患者,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可有效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优质护理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气化痰通络方对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06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补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各项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T、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对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对抗血栓形成,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补气化痰通络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7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预防和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后无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率为20%,研究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常规组发生率为30%,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预防和全程护理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后开展循证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常规护理手段(对照组,n=40)与引入循证护理模式(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疾病基础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加强循证护理,可防范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疾病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水平。

  • 标签: 循证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延续性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80例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延续性护理。结果行全髋关节置换后选用延续性护理的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结论延续性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是临床中值得推广选用的有效方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延续性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髋、膝关节置换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气囊压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髋、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检查结果阳性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伤口引流总量为3.33%、3.33%、(440.5±40.6)ml,对照组为26.67%、23.33%、(448.7±41.3)ml;观察组股静脉血液流速高于对照组。结论气囊压力能够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气囊压力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膝关节置换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的行膝关节置换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有50例,毕后用肝素钠注射液经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共有50例,毕后用低分子肝素钠经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且详细记录患者的静脉血栓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双膝关节体表温度无显著变化(P>0.05);参考组治疗后的双膝关节体表温度较治疗前及参考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ESR、D-D、IL-6、PLT等指标水平较参考组显著更低,MPV、PDW、P-LCR等指标水平较参考组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参考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有助于预防静脉血栓的出现,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低分子肝素钠 静脉血栓 预后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双血培养瓶培养法在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因在外院行单侧膝髋关节置换后疼痛、怀疑假体周围感染的32例患者行双血培养瓶培养和拭子培养,其中男性10人,女性22人,膝18例,髋14例。纳入标准:单侧初次髋膝关节置换;年龄〈80岁。排除标准:既往风湿免疫病史;既往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应用史;年龄〉80岁;2周内应用抗生素。记录阳性例数,及各培养结果的菌种类别。通过骨与肌肉感染病学会(MSIS)的诊断标准来确定患者是否为假体周围感染,计算两种培养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并通过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通过骨与肌肉感染病学会(MSIS)诊断标准有20例被确诊为假体周围感染,其中急性感染2例,慢性感染18例。双血培养瓶法培养的阳性率为19/32(59.4%),拭子培养阳性率为11/32(34.4%)。培养出的病原微生物以表皮葡萄球菌(7例)及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为主。双血培养瓶培养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0%、91.7%,拭子培养法分别为55.0%、100%。卡方检验(确切慨率法)提示两者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结论双血培养瓶培养法具有更高的阳性率及敏感性,在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人病原微生物学检查中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血培养 感染 人工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膝关节置换应用股神经阻滞联合“鸡尾酒”疗法对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成对照组(股神经阻滞)与观察组(股神经阻滞+“鸡尾酒”),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术后镇痛效果与恢复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手术后4h、12h、24h、48h等时间段的VAS评分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具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鸡尾酒”疗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中可起到有效镇痛的效果,对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改善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鸡尾酒 股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74按照硬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之于护理前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并对患者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9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n=45)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并行对症护理干预。对照组(n=45)术后按照常规护理方法为患者进行处理,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17.78%),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护理管理、工作能力等方面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配合对症护理配合,可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实施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不同护理方式把7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4.7%,对照组Harris评分优良率78.9%,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实施延伸性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高龄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内固定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关节置换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86%)与对照组患者(17.14%)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与应用内固定治疗相比,应用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更佳。

  • 标签: 关节置换 内固定术 老年髋部骨折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