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总结了118例AD患者院内检查转运的安全管理体会,主要包括优化流程、风险评估、制定预案、知情告知、医护协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措施,认为AD在尽快确诊疾病的同时,提高患者院内检查转运的安全性,为尽早治疗争取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院内检查转运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途转运危重症患者的安全方法。方法用描述性统计来回顾分析本院急诊科在2009年至2011年中2500例长途转诊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的情况。结果总共派出长途转运救护车2500次,其中顺利完成长途转运的有2478例,有2例患者再转送的途中突然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而死亡,家属能够给予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在救护车空返回院的20例患者因为病情极其危重暂时不适合进行转运,研究期间,本院长途转运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医疗纠纷和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结论危重患者再转运的获益大大高于风险的时候长途转运才是必须的。在转运期间应该把握转运指征,并且严格执行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培训专业急救的人员,配置好优良的设备,器材和急救的药品才能安全的转运危重症的患者。

  • 标签: 危重症 长途转运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水稻对天然富硒土土壤硒的吸收和转运进行分析,以杂交晚稻的某一品种作为本次试验的主要材料,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对不同硒含量土壤对水稻的产量以及硒吸收和转运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土壤硒含量在小于1.5mg.Kg-1时,对水稻的产量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而水稻根系、籽粒以及茎叶当中的硒含量会随着土壤硒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当土壤硒含量达到0.5-1.0mg.Kg-1这一范围时,水稻所生产的富硒大米可以有效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量,而如果超出1.5mg.Kg-1时,那么大米中的硒含量便会达到0.319mg.Kg-1,这与粮食硒含量安全标准不符。因此,需要将富硒土壤维持在0.5-1.0mg.Kg-1这一范围内。,

  • 标签: 水稻 天然富硒土壤 吸收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8月从icu转运至检查室或病房的重症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内转运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病例院内转运过程的意外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病例院内转运过程,观察组在意外发生率、死亡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病人的院内转运过程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安全性,并降低患者的意外发生率及死亡率。

  • 标签: 重症病人 护理风险管理 院内转运
  • 简介:重型汽车装配,驾驶室总成与底盘的搭接是通过自行转运小车将驾驶室总成转运至总装配线完成对接的。通过自行转运小车吊臂上的定位块来满足多品种不同规格的驾驶室总成的吊放,定位块的结构的设计决定驾驶室总成的转运质量及安全性。

  • 标签: 驾驶室 自行转运小车 定位块
  • 简介:本研究围绕病人在转运交接过程涉及的转诊机构、转运人员、接收机构这3个主体和转诊人员与转运人员的交接、转运人员与接收人员的交接这2个节点建立院际间转运病人交接标准作业程序,同时将标准作业程序(SOP)理念引入《重症患儿院间转运记录》中实施。研究结果显示,SOP的建立与实施实现了病人交接的过程监控,有效控制了转运记录单的缺陷率,提高了转运人员的执行力,保证了医疗服务在机构层面的连续性,同时促进了机构间、部门间医护团队的协助,由此提高了院际间转运的服务品质与安全性,从而提高了交接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标准作业程序 院际间转运 连续性 交接
  • 简介:从700多公里外的台州购买电子废渣,转运至阳新,试图非法焚烧提取重金属牟利.7月6日,湖北省阳新县检察院以污染环境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潘小莉.今年5月,潘小莉从台州购得废弃电子垃圾后,在没有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将其倾倒在阳新县韦源口镇柏林村七明煤矿废弃矿区,并对电子垃圾进行焚烧以提取重金属.据潘小莉交代,这些垃圾共43吨,她以每吨1250元的价格购得.

  • 标签: 电子垃圾 重金属 提取 焚烧 牟利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危重儿童病人转运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急诊科抢救的危重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方法转运及风险管理转运,对其转运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意外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不满意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危重儿童病人转运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转运途中患儿发生意外的几率,提升接收科室满意程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 标签: 急诊 危重病人转运 风险管理 应用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多药耐药(MDR)的产生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存活率的主要原因,其产生机制错综复杂。ABC转运蛋白超家族可以调控胞内药物的积聚和分布,从而诱发耐药。本文将对近年来ABC转运蛋白超家族与乳腺癌多药耐药之间的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多药耐药 乳腺癌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超家族
  • 简介:摘要急诊科是大多数急危重患者入院后的首选就诊科室,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经过初步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需要,必须进行院内转运。但在转运过程中存在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如剧烈震荡、呕吐物致呼吸道阻塞、各种管路脱落、突然呼吸心博骤停等。本文就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危重患者 危险因素 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配合要点,总结丰富的ECMO辅助下院内转运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方法总结本院20例危重症患者,年龄2个月~75岁,男13例,女7例,均使用V-A ECMO及V-V ECMO两种方法辅助下进行院内转运。结果转运中无并发症和机器故障意外发生,院内转运成功率100%。结论高水平的ECMO护理团队,明确的职责和分工,合理的转运前评估,有效的应急预案管理,是取得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危重症患者 转运 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急诊 2860例危重症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做好转运前的认真评估、合理安排转运人员、正确实施转运方法,合理使用转运设备,转运过程中的严密观察 结果:提高了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质量 结论:流程管理可提高急诊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质量,降低转运过程中的风险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提升急诊护理服务品质。

  • 标签: 流程管理 急诊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 简介:目的 研究洛贝林调节多巴胺在细胞内外分布的作用位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六羟基多巴(6-OHDA)损伤偏侧部分多巴胺纹状体系统模型、Sprague-Dawley(SD)鼠纹状体突触体摄取实验和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SH)及永久转染细胞膜多巴胺转运蛋白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研究洛贝林作用位点及其机制。结果洛贝林可以有效降低6-OHDA损伤大鼠对阿朴吗啡的敏感性;洛贝林在细胞水平有效抑制多巴胺转运蛋白的转运活性,重新分布多巴胺在细胞内外浓度,而对多巴胺转运蛋白的释放功能没有影响。结论洛贝林通过有效抑制细胞膜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摄取功能增加突触间隙内多巴胺浓度;洛贝林是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有效抑制因子。

  • 标签: 洛贝林 多巴胺转运蛋白 抑制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病人转运中的作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实际上是通过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护理管理体系和完善的交接,以及优化转运流程,通过独立设计形式的转运内容,使得护士交接清楚明确,保留过渡时间,确保交接工作的质量。在整个无缝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全程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把无缝管理的理念应用到整个病人转运的过程中,通过无缝管理,使急诊病人的转运过程规范化,既保证了护理的安全,也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因此,无缝管理是急诊病人转运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急诊患者 转运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交接效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6年12月ICU收治的50例由各科室转运的患者,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交接工作情况及效果。结果50例患者平均交接时间(1.63±0.50)h,有2例患者交接后进行电话询问,有2例患者出现科室责任推卸,未有患者出现交接遗漏;50例患者交接满意度为96.00%。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分工明确,按照交接表进行核对交接,优化各交接转运流程的衔接,避免转运中出现交接不清、遗漏等现象,有效提高重症患者的转运效率和满意度。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ICU 转运交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为院内转运的急诊科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来避免意外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护理经验,对院内转运时容易造成患者意外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采取一定的护理方法,转运前先对患者做好病情评估,在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前、转运途中、转运后都做好相应护理来保证患者的安全。结果在数据研究中发现对于急诊科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会因为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患者自身原因,转接过程中才在问题导致患者发生输液中断、心跳停止、呼吸骤停等现象,在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后,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针对造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院内医护人员操作的专业性,建立完善的院内转运机制,能够保证院内转运安全、有效的进行。

  • 标签: 急诊科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 护理风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