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医院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和术后运转的认知状况,总结其影响因素,找出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从而减少医疗纠纷,为患者提供完善科学的护理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电爆发抑制(burst suppression, BS)作为临床麻醉中常见的神经电生理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BS与患者年龄、基础状态以及麻醉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是,全麻期间BS与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以及病死率等并发症的关系仍存争议。文章阐述了BS的概念,对BS的影响因素、术中脑电BS与术后归进行总结,期望能为临床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爆发抑制 脆弱脑功能 术后谵妄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及整合术后危重患者转运相关证据,为临床制订术后危重患者转运相关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依据循证"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指南网及相关专业协会网站,纳入与危重患者转运相关的临床决策支持、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由4名研究者对指南进行评价,2名研究者对其余类型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翻译、整合。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10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最终从转运人员资质及责任、转运设备及技术、安全文化与培训、转运前准备、转运途中护理、转运后交接6个方面汇总49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整合了术后危重患者转运相关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制订术后危重患者转运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循证护理 术后 危重患者 转运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复苏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8月转入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复苏的220例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入ICU 30 min氧合指数分为低氧血症组(≤300 mmHg,1 mmHg≈0.133 kPa)和非低氧血症组(>300 mmHg)。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患者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观察低氧血症患者入ICU次日晨氧合指数改善情况,分析与低氧血症改善相关的因素。结果220例术后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为36.8%(81/220),其中普外科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病例数最多,占42.0%(34/81);骨科低氧血症发生率最高,达53.3%(16/30)。单因素分析表明,体质量指数(BMI)、术中出现低氧血症、微创手术均是影响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检验值分别为-2.566、12.352、0.033,P值分别为0.010、0.000、0.019)。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出现低氧血症和BMI均为术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低氧血症:优势比(OR)=3.602,95%可信区间(95%CI)为1.143~3.817,P=0.001;BMI:OR=1.119,95%CI为1.026~1.208,P=0.036〕。81例发生低氧血症患者入ICU次日晨低氧血症改善率为63.0%(51/81);肺功能障碍为影响术后患者低氧血症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00,95%CI为0.052~0.763,P=0.019)。结论外科术后早期可发生低氧血症,术中低氧血症和BMI为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低氧血症 术后患者 危险因素 肺功能障碍 体质量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行以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之后的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对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共施以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并行院内转运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转运过程中风险发生情况,并根据探讨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针对心脏介入术后安全转运的护理风险,可在转运之前做好全方位的准备措施、在转运过程中全方位的强化监护措施、在转运之后做好相关的交接措施来应对。

  • 标签: 心脏介入 术后 安全转运 护理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病患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分析溶栓后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直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1~2021.12时段我院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68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选择,把行先溶栓后转PCI的患者作为溶栓组,共计例数34例。把行直接转运PCI的患者作为直接组,共计例数34例。分析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直接组LVDD、LVSD低于溶栓组,LVEF高于溶栓组(P<0.05)。不良反应率分析,溶栓组>直接组,即25.52%>5.88%(P<0.05)。结论  相比溶栓后转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取直接转运PCI,有助于心功能改善,不良反应减少。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PCI 溶栓后转运PC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移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9年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诊断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移的52例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总生存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为120个月,Log-rank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有无辅助治疗、转移瘤数目是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移预后的相关因素,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OR=2.351,P=0.038)、有无辅助治疗(OR=0.073,P=0.041)、转移瘤数目(OR=0.545,P=0.016)是影响外科手术后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分期、有无辅助治疗、转移瘤数目是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依据患者情况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模式可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 标签: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转移 外科学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个人实践经历,总结个人对转化“学困生”的应对策略看法。对于“学困生”,要重新认识、了解他们;尤其对于在小升初后转化他们的应对策略,在学校里从侧面了解、课堂行为表现、课后行为习惯等方面做了阐述和说明;对他们的成因做了分析;辅导中的时间利用、以及在与他们的正面接触与“交锋”中.....给出了个人实践性的建议;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就是个斗智斗勇、明与暗的决斗过程。

  • 标签: 小升初  转化“学困生”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转运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医院内转运的作用。方法:选择需要进行医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20例,按照时间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采取安全转运护理之前,实验组为采取安全转运护理以后。观察两组转运过程中意外情况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意外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安全转运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 意外情况发生率
  • 简介:摘要: 总结一例使用HFMEA模式心肺复苏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过程,根据医疗潜在失效因素去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前瞻性的干预措施并实施,以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以及家属对转运工作的满意度。结论:通过对潜在失效因素的分析加强了医护的危机意识,将转运途中的危险因素一一去除,最终将危重患者安稳送至重症监护病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due to large vessel occlusion, LVO-AIS)患者机械血栓切除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T)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接受MT治疗且术后血管再通达到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mTICI)血流分级2b级及以上LVO-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RAPID软件自动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CT灌注成像参数。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转归的CT灌注成像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CT灌注成像参数对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88例LVO-AIS患者,男性52例(59.1%),中位年龄71岁(范围58~78岁),中位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4分(范围11~17分)。11例(12.5%)接受静脉溶栓桥接MT治疗,77例(87.5%)接受直接MT治疗。90 d转归良好47例(53.4%),转归不良41例(46.6%)。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血管闭塞部位、基线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尝试取栓次数、VCBF<30%、VTmax>6 s、VCBF>30%/不匹配体积以及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 HIR)与转归良好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优势比(odds ratio, OR)6.200,95%置信区间(confifidence interval, CI)1.225~31.374;P=0.027]、基线NIHSS评分(OR 1.188,95% CI 1.00~1.404;P=0.043)和VCBF<30%(OR 1.079,95% CI 1.03~1.123;P=0.027)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VCBF<30%以及三者联合预测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739、0.882和0.914。VCBF<30%在单因素预测转归不良方面的诊断效能最高,当截断值为16 m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9%和78%。结论基于CT灌注成像的RAPID软件分析参数可用来预测LVO-AIS患者MT术后的临床转归。VCBF<30%>16 ml对MT术后归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为更好地争取抢救时间、稳定患者病情,增加后续患者急诊抢救的生存率,提高急诊救治效果,本文以危重患者转运顺序为论述顺序,依次叙述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前准备工作、院外转运护理、优质院内转运护理,期望本文可为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护理提供参考价值,挽救更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 标签: 急诊 危重 转运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患者院前转运流程梳理及转运中的心理调适方法。方法:随机将2021年11月7日-11月17日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运转的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转运)与观察组(转运中进行心理调适),每组各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更低。结论:在转运过程中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心理调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院前转运流程 转运中心理调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护理转运过程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4月-2022年4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70例。根据就诊次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转运流程,研究组实施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观察两种转运护理方法效果、总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院内护理转运改良流程 急性胸痛 效果 总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室进行院内转运的患者140例,按进入手术室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0年10月1日—2020年11月15日入手术室)和试验组(2020年11月16日—2020年12月31日入手术室),每组7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转运方式进行转运,试验组基于校正MEWS构建院内转运分级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时间及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转运到病房和ICU的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转运期间病情变化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技术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校正MEWS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可降低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术后转运 院内转运 转运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转运流程在发热门诊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04月~2022.03月期间选择18例在我院治疗的急危重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优化转运流程进行院内转运,分析转运效果。结果:患者已全部安全转运,患者满意度94.44%(17/18)。结论:优化转运流程在发热门诊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提升了转运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安全转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急危重患者 急危重患者 发热门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燃料转运装置是核电站重要的换料设备,承担着运输燃料组件的重要工作。本文从设备结构功能出发,结合多个机组安装调试及运行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优化改进,为后续核电站燃料转运装置的安装调试及检修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 标签: 燃料转运装置 调试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