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肺血栓栓塞诊断中,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应用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49例调研对象,均为肺血栓栓塞患者,经数字表法分组,1组基础组(n=25),1组联合组(n=24),诊断时,予以前者单纯心脏超声检查,予以后者心脏超声+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观察、对比2组诊断结果,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2023年1月。结果 联合组较之基础组,诊断准确率更高,误诊/漏诊率更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诊断PTE有较高准确性。

  • 标签: PTE(肺血栓栓塞症) 心脏超声 下肢深静脉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颈骨折病患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围术期护理与静脉栓塞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病患,时间分布段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通过随机科学分组,实验组30例,执行基于快速康复理念下围术期护理与静脉栓塞护理,参照组30例,执行常规护理,利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两组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变化差异进行对比。结果:在生活质量评估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对比,前者干预后的生理职能评分、心理职能评分、社会职能评分、躯体职能评分更高,差异对比P<0.05。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围术期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股骨颈骨折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等并发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并发预防为核心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并发发生率、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下肢静脉、压迫性损伤、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并发症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属于脑卒中患者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其能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且发生率逐年上升,为了尽量降低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需要首先了解其形成机制,明确其预防措施,再进行合理的护理,以尽量提升脑卒中下肢深静脉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机制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折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对策,以降低下肢深静脉形成率,提高手术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22年10月手术治疗的52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形成将其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454例),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将有统计显著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行危险因素分析,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预防对策。结果:1)525例外科手术患者共计71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为13.52%。2)经单因素分析,影响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形成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BMI指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史、输血史、静脉内留置管道、骨折与创伤史、手术类别(P

  • 标签: 创伤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患者临床恢复中应用踝泵运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医院中选择90名下肢静脉患者,以护理方式为主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中均包含45名患者,一组患者是结合常规的方式来完成护理,另一组患者是通过踝泵运动结合的方式予以护理,两组患者被称为常规组、运动组。根据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时间来判断踝泵运动结合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运动组患者的整体情况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两组患者的结果间具有较大对比性。结论:在进行下肢静脉患者护理的时候,踝泵运动的结合可以使患者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也可以使患者的恢复时间得到显著缩减。

  • 标签: 踝泵运动 下肢静脉血栓 患者恢复 临床应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PICC置管后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共收治了60例开展PICC置管后静脉形成的患者,经商议,决定将这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各有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时间和静脉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显著,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显著,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置管后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

  • 标签: PICC置管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形成(LDVT)作为神经内科多见的严重并发,在不做任何预防措施下,其病发率会迅速升高。并且多数并发此的患者会发生急性肺栓塞,进而导致死亡。神经内科患者长时间卧床,肢体活动功能受限,年龄较高,血液粘稠等均使下肢深静脉形成方式的风险增高,并且LDVT临床表现隐匿,不利于在早期发现。

  • 标签: 神经内科并发 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中,辅以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8例调研对象,均为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对比组(n=24)和试验组(n=24);以30d为期限,予以前者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治疗,予以后者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联合针灸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效果,研究起止时间2022年6月—2023年6月。结果 试验组较之对比组,治疗后DD、HGB指标水平更低,下肢静脉流速度更优,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后,伴随下肢静脉的患者实施针灸辅助治疗,有显著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下肢静脉血栓 针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收治的130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下肢深静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5人。结果:相比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较低(P<0.05)。结论: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下肢深静脉患者强化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形成(DVT)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DVT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方式、康复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DVT患者的长期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早期规范治疗、持续抗凝治疗、定期随访和康复锻炼与更好的预后显著相关。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栓位置及范围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血栓广泛或位于近端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DVT患者的长期预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早期积极治疗、持续抗凝、定期随访及康复锻炼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的发生。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为DVT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多有效策略。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踝泵运动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采用对比法进行的84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的病例。其中,42例患者接受了改良踝泵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另外42例患者接受未改良踝泵运动。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基本特征相似。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深静脉形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改良踝泵运动组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为14.3%,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6.2%。改良踝泵运动组的深静脉形成严重程度较轻,比对照组更少见严重后果。结论:改良踝泵运动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可以降低深静脉形成的风险,并减轻形成的严重程度。因此,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应该推广使用改良踝泵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

  • 标签: 改良踝泵运动 下肢静脉曲张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肿瘤重症患者深静脉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录2021.7——2023.7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肿瘤重症患者,共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就不同组别实施差异性护理,展开对比分析。组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组间纳入相当,对应给予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结果:统计两组下肢肿胀、深静脉的发生情况,观察组统计值4.00%、2.00%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值20.00%、16.00%,P<0.05。于护理评价两组凝血指标及血流峰速,护理前差异并不明显,护理后两组均呈改善状态,且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股静脉流峰速均以观察组更高,血浆纤维蛋白原以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在肿瘤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患者深静脉形成、改善其凝血指标及血流峰速的价值显著。

  • 标签: 肿瘤重症 早期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凝血指标 血流峰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无下肢深静脉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同时增加抗凝、DSA引导下的介入治疗。结果: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径方面,实验组在CIV、POV、SFV、CFV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在60例患者中,股总静脉53.33%,股浅静脉21.66%,腘静脉13.33%,小腿肌间静脉11.66%。结论:在下肢深静脉的治疗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其准确率较高,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和无创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术中护理对围术期下肢深静脉的预防效果情况。方法:我院展开试验活动,于2019年9月开始,2022年8月结束,期间共计从我院选取30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基于试验目的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预防护理组,对应用效果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从发生率情况来看,预防护理组为6.67%,常规护理组为20.00%,p

  • 标签: 围术期 下肢 深静脉血栓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分析其在预防下肢深静脉(DVT)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在特定时间节点内(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将其实施分组(分成2组,所用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每组皆为35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则以此为基础,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凝血指标,另就两组产后DVT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B组产后12h时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均较A组短(P<0.05),DVT发生率(2.86%)较A组(22.86%)低(P<0.05)。结论 针对行剖宫产的产妇,通过对其开展全面护理干预,能改善凝血状况,减少DVT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全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时期(2022年3月-12月)收治的71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我院实行强化护理干预时期(2023年1月-10月)收治的72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143例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②观察组不同时段下肢静脉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③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强化护理模式干预后,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流速恢复明显加快,显著降低了DVT几率,进而缩短了骨折患者的下床时间以及愈合时间。

  • 标签: 强化护理 骨折术后 预防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患者深静脉防治中开展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组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将护理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升,患者的凝血功能各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深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最终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中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依从性,确保患者凝血功能保持最佳状态,减少深静脉形成,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效率。

  • 标签: 骨科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舒适安全护理在血栓抽吸配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行机械抽吸治疗的53例下肢深静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6例)和舒适安全护理组(27例)。舒适安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术中抽吸情况、出血情况、治疗效果、患者心理状况及满意度。结果  舒适安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术中血栓抽吸时间、出血量、出院时焦虑评分、治疗效果优良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机械抽吸治疗DVT患者采取的围手术期舒适安全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机械性血栓抽吸 导管置管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肝胆外科术后预防发生深静脉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和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每组各30例病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并发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深静脉并发发生率相比于实验组更高,组间差异明显,存在可比性(P

  • 标签: 肝胆外科 深静脉血栓并发症 针对性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