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新生儿颅内出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2例新生儿颅内出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除3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9例经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发生。结论新生儿颅内出,早期干预,合理护理,积极治疗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颅内出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颅内出血 观察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脑室内出治疗的早产儿患者36例,对其中15例患儿实施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方式,另21例未实施连续腰穿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脑室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经连续腰穿后有8例患者的脑室完全恢复正常,4例患者的脑室略大但其形态保持稳定,3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0%;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症状,发生率为6.67%;经1个月~6个月随访后,有7例患者预后效果较好,预后良好率为46.67%。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脑室轻度扩张,脑室形态保持基本稳定,治疗有效率为25.87%;其余患者均呈中度、重度脑室进行性扩张;随访1个月~6个月后,有4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19.05%。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脑积水发生率、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皮针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脑室内出,可有效预防早产儿出现脑积水症状,提高患儿的预后情况。

  • 标签: 头皮针 连续腰穿 脑室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早产儿颅内出疾病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应用新生儿颅脑专用探头检查早产儿200例,对颅脑超声诊断颅内出的病例按照Papile分级法分级,同时收集相关资料(孕龄、出生体重、生后评分、分娩因素),总结分析颅内出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对IVH的病例进行三个时期的随访(生后3天、生后7-10天、生后1月)。结果早产儿颅内出发生率为61.4%,胎龄≤32周总的LVH发病率以及重度LVH发生率明显高于胎龄大于32周的患儿(P<0.05),出生体重≤2000g的患儿重度LVH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Apgar评分与总LVH发生率以及出血程度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分娩方式与总的LVH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早产儿LVH发生率较高,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LVH发生率越高,出血程度越重。早产儿在生后3天内常规进行颅脑超声检查十分必要,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 标签: 超声诊断 早产儿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危险性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并按照患者的进展性出血情况随机分成进展性组(58例)和非进展性组(6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凝血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对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GCS分数和患者的年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受伤到第一次CT之间的时间短、D-D、FDP、PLT的水平较高,其中PLT则是脑损伤后患者颅内进展性出血主要危险性因素。结论影响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进展型出血的因素很多,必须要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颅内出血 进展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内出新生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患儿生存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100例颅内出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在对照组患儿的护理基础上,再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共计8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对照组,共计18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6%;并且观察组患儿第一周和第二周的NBNA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对颅内出新生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帮助患儿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颅内出血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颅内出患者接受微创软通道液化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血肿清除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诊疗的120例颅内出患者作随机非盲实验并分组,Ⅰ组接受传统开颅手术处理,Ⅱ组使用微创软通道液化技术清除血肿,观察评估两组的手术疗效及不同手术阶段的GCS评分、血肿残余量。结果与Ⅰ组疗效相比,Ⅱ组在手术总有效率上的提升并不明显,两组分别为90.0%和95.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在GCS评分、血肿残余量上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Ⅱ组在GCS评分上明显提高,在血肿残余量上明显减少,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出患者施以微创软通道液化技术治疗,手术疗效确切,术后较少血肿残余,且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值得推荐。

  • 标签: 颅内出血 微创软通道液化技术 临床疗效 血肿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后颅内出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受理的51例脑外伤后颅内出的案例,探讨脑外伤与颅内出的相关性。结果51例脑外伤后颅内出患者中,因外伤引起的颅内出45例,其中重伤患者21例,轻伤患者24例,因自身疾病引起的颅内出6例,其中高血压4例,血管1例,陈旧性颅内出1例。结论脑外伤是引起颅内出的重要原因,对于此类案例要加强脑外伤的分析和鉴定,确保法医临床学鉴定的准确性。

  • 标签: 脑外伤 颅内出血 法医鉴定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床旁彩超对早产儿脑室内出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中选取81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2016年4月-2018年3月,出生后72h内均接受床旁彩超检测,对胎龄、出生体重同脑室内出的关系进行分析,记录所有早产儿经床旁彩超检测后脑室内出检出情况。结果共有18例早产儿检出有不同程度脑室内出,出生体重1000g~2500g早产儿的出血率明显高于2501g~2900g早产儿,胎龄为27~32周早产儿的出血占比明显高于33周~36周,P<0.05。结论床旁彩超应用于早产儿脑室内出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胎龄越低,则其发生脑室内出的概率越高。

  • 标签: 床旁彩超 早产儿 脑室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降低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方法2009年5月——2012年5月,有患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黄疸等384例,治疗组204例,对照组180例,治疗组根据病情给予促脑细胞发育药物,功能训练,按摩,高压氧治疗,痉挛仪或肌兴奋治疗仪等,两组患儿均于1岁时复诊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早期干预正规治疗)脑瘫发生率为1.45%,对照组治疗发生率为15.8%。结论对脑瘫高危患儿进行干预,根据早期不同表现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预防脑瘫的发生。

  • 标签: 脑瘫高危儿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出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至今收治的80例颅内出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含病例40。对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依达拉奉的静脉输入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药物常规与常规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致死率与致残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相较对照组呈现显著的高有效率,致死率与致残率呈现显著低比例,两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出后继发性脑损伤,治疗效果明显,降低了患者致残致死率,治疗效果安全稳定,值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依达拉奉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支架取栓术后并发颅内出的原因。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卒中单元纳入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支架取栓术后并发颅内出的原因。结果30例患者均为颈内动脉系统AIS,且30例患者支架取栓手术均成功,3例患者术后出现了症状性颅内出(sICH),发生率为10%(3/30)。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抗凝治疗更容易发生sICH。结论高龄、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抗凝治疗者更容易发生sICH。因此临床应当做好病情评估、相关并发症风险控制。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取栓术 颅内出血 病因
  • 简介:摘要应用脑室外引流人工脑脊液置换冲洗治疗脑室出血40例患者,并且与28例继发脑室出血保守治疗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人工脑脊液置换治疗组由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与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意义,人工脑脊液置换方法提高了治愈率,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缓解急性颅内压增高问题,使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对病人损害小,便于推广,疗效显著。

  • 标签: 人工脑脊液 脑室外引流 脑室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来的45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判断,及时合理治病,出血情况均在12h内控制;治愈率80%,病死率20%,后遗症发生率20%。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出现颅内出,起病突然,病情来势迅猛,容易误诊,该病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所以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晚发性 维生素K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脑室内出的患者在接受侧脑室外引流手术并置入引流管之后如何对其引流管进行护理展开探究。方法随机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有脑室内出并且需要接受侧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当中择取42名,行以适当的引流管护理干预,计算护理之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并分析相关资料,就SAS评分、SDS评分与接受护理之前进行对照。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是11.90%(5/42)、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是7.14%(3/42);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上,比起接受护理之前有明显的好转,存在P<0.05。结论患有脑室内出的患者在接受侧脑室外引流手术并置入引流管之后,对其行以适当的引流管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而且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相对较低,值得进行更加普遍的推广。

  • 标签: 脑室内出血 脑室外引流 引流管护理
  • 简介:摘要异位妊娠合并腹腔内出发病急,多输需急诊手术治疗早期、及时、严格指针的自体输血是进行扩容抗休克、抢救出血性休克的基础。因此,手术过程中迅速有效地手术护理配合极其重要。

  • 标签: 异位妊娠 腹腔内出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高血压性脑室内出采用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就诊,近期(2015年2月—2016年10月时期)收治确定诊断的64例患者按照方案的区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配合传统侧脑室外引流,治疗组在对照组之上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将两组患者脑室内积血清除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从血肿被清除情况看,治疗组在第五天清除率最高,对照组在第七天清除率最高。治疗组有13例恢复可,12例中级残,2例死亡;对照组3例恢复可,5例中级残,8例死亡,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侧脑室外引流配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治疗方式可以增加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内出的疗效,提高患病初期血肿清除程度,减少病程长度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侧脑室引流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 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治疗脑动脉破裂出血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延期显微手术夹闭颈组先选择保守治疗,在7~20天后实施显微手术夹闭颈,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组选择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分析格拉斯哥晕迷评分;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致残率。结果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组生存质量水平、格拉斯哥晕迷评分、致残率均优于延期显微手术夹闭颈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颈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卒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出血卒中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诊断、治疗出血卒中的有效方式。结果经过本次研究后发现,患者患有出血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胶质、脑转移和垂体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患者发病的初期不易辨别,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本次研究中采用CT扫描这种诊断方式与手术治疗的结果均相同,诊断的正确率为100%。另外在治疗手段方面,效果较好的为手术治疗。结论在出血卒中的诊断、治疗过程中,CT扫描能够显示出出血卒中的临床特点,能够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标。一旦确诊后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出血性瘤卒中 临床诊断方式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颅内动脉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出血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干预护理)和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其效果;结果对照组的出血率为28.89%(13/45),观察组的出血率为6.67%(3/45),两组在出血率上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破裂出血的患者试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其预后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关系,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破裂出血急性期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1例颅内动脉破裂出血急性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致密栓塞24例,动脉大部栓塞7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半年内再出血1例,死亡2例。结论颅内动脉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近期疗效好的优点。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 血管内栓塞 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