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出病人早期气管插管、早期入住ICU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格拉斯哥评分小于9分、年龄10—70岁颅内出病人,将本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插管、常规入住ICU或不插管、不入住ICU;给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气管插管、早期入住ICU,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但在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3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24%),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平均时间8天)高于对照组(14天),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内出病人行早期气管插管、早期入住ICU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气管插管或不插管病人;但住院时间延长,住院时间长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适当增多,这对于颅内出病人的预后是有利的。

  • 标签: 颅内出血 早期气管插管 早期入住ICU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正中位护理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内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出生的80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非头正中位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头正中位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脑室内出发生率、患儿临床结局、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脑室内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实施头正中位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脑室内出发生率,改善患儿临床结局,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头正中位护理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 脑室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颅内动脉破裂出血者行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分析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病人均停止出血并顺利康复。结论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精心细致的专科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展动脉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时间线:2019年1月-2021年12月,筛选我院收治的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研究48例,以盲信封抽签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动脉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17%,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4.17%显著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开展动脉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安全性较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瘤 栓塞术 脑脊液置换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干预,选择1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舒造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备受社会关注的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已完成初稿,将于年内出台。近日,北京市卫生局通报今年上半年医改进展情况和下半年医改思路。目前,北京市11所临床路径试点医院已有73个病种采取了临床路径管理,推行按病种付费的“打包付费”模式。北京市卫生局表示,目前,

  • 标签: 北京市卫生局 医院改革 公立 临床路径管理 按病种付费 试点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预后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n=50)和常规组(n=50)。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明显比常规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脑血管疾病发生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脑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是脑动脉破裂后发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严重的威胁。由于导致该病发生进展的因素较多,需要对其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患者预后改善提供借鉴价值。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内动脉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自2022年5月-2023年5月内任意选择46例颅内动脉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重点分析手术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实施,无死亡病例,病情均呈现出良性发展趋势,护理总满意率高达97.14%,且经过1年随访发现,未出现再出血现象以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期间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风险以及加快预后恢复等均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预见性护理对颅内动脉破裂患者术前再出血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方法:取2021年2月-2021年10月我院颅内动脉破裂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入院后指导患者完成常规检查,入院护理、介入术前准备、介入术后护理、出院宣教,叮嘱患者注意用药及饮食;观察组通过对颅内动脉出血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从而实施预见性护理,经过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动脉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再出血的再出血的发生率为27.5%,对比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颅内动脉破裂患者术前再出血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提供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 术前再出血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颅内动脉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观察。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40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颅内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出血情况、术后颅内压变化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出血情况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情况,对临床护理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积水护理期间应用循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积水应用循环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循环护理 术后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76例动脉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将参与本次研究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死亡率,实验组表现出明显优异性(P<0.05)。结论严密观测病情发展并进行脑室引流的优质护理是提高患者预后质量以及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隙出血 急性脑积水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