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静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肝胆外科进行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静脉形成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形成率为7.00%,对照组患者的静脉形成率为30.00%,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静脉的形成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改善医患关系,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肝胆外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各60例。其中,围产期,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6.7%,参照组为18.4%,干预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为96.7%,参照组为7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围产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下肢静脉,增加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 围产期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下肢静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本院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下的60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价值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检查进行比较,并对所得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的下肢静脉形成的部位和DSA检查结果是一致的,在临床上的诊断符合率是95.4%,还要对两者实施Kappa一次性的检验,其值是0.669>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静脉的诊断具有快捷和安全与费用低廉以及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同时,在检查过程中的操作非常简单,患者的依从性比较高,能够直观地显示图像,有助于疾病诊治效果的提升,对于疾病发生和发展与转归判定的价值都比较高。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用在下肢静脉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6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试验组,将36例不存在下肢静脉病变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都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股总静脉内径测量值、股浅静脉内径测量值、胫周围静脉近段内径测量值、内侧腓肠静脉内径测量值、股总静脉CDFI血流速率、股浅静脉CDFI血流速率、腘静脉CDFI血流速率相比对照组相关指标,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患者临床诊断中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呈现较优效果。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DVT)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剖宫产分娩的1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0例),两组均接受本科常规护理,仅观察组接受围产期护理干预,分析干预后的DVT发生率,同时调查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1.84%,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8.67%(472/600),低于观察组的57.83%(34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中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围产期护理 干预剖宫产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的临床问题,传统的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术后易复发。而血管腔内治疗因其具有微创、高效等优点日益取代传统手术,目前导管溶栓结合球囊扩张,被广泛应用于Cockett综合征合并下肢DVT的治疗中,同时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通畅率仍存在争议。就血管腔内治疗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和前景做一综述

  • 标签: Cockett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疾病术后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科55例妇科手术,234例剖宫产术患者实施术前评估宣教,术中积极保护下肢,术后重视被动、主动下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289例妇产科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无一例下肢静脉形成。结论积极、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可减少甚至防止妇产科疾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应提高妇产科全体医护人员的认识,尤其是护理人员的积极预防意识,加强责任心,将正确良好的预防护理措施切实落实到每一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 标签: 妇产科 手术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围产期急性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从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所有围产期急性下肢静脉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3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对这30例围产期急性下肢静脉的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和静脉管造影能够确诊围产期急性下肢静脉的具体情况,对本次的30例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后,这30例患者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在本次的治疗当中,出现1例肺栓塞致死亡的现象。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者静脉管造影进行围产期急性下肢静脉的诊检查,能够显著提高急性下肢静脉的确诊率,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围产期急性下肢静脉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围产期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腹部外科术后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来我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149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介入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指标、下肢体征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及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都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下肢体征异常率及DVT发生率都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降低腹部外科术后DVT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手术 DVT 预防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1例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71例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态度、治疗效果、并发症预防、预后效果)、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风险,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易为患者所接受。

  • 标签: 妇科 盆腔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和治疗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的具体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治疗骨科创伤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没有实施预防措施,观察组采用下肢静脉预防处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比率分别为18%、36%,组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取栓和导管溶栓的临床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比对照组(66.67%)的总有效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其发生下肢静脉的风险,对于已经形成下肢静脉的患者,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手术或者导管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中,术后静脉的形成,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甚至会导致患肢残疾。本文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的预防以及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膝关节病变 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护理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系统总结1例腰背肌筋膜炎伴下肢静脉的护理过程和经验。患者经过系统合理的医疗和护理措施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下肢静脉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顺利出院。

  • 标签: 肌筋膜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个案报道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下肢静脉泵用于开胸术后卧床患者静脉(DVT)形成的预防效果,得出结论下肢静脉泵对开胸术后卧床患者DVT形成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因而其可降低开胸术后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 标签: 开胸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泵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侧股经脉介入在左下肢经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7年收治的18例左下肢经脉血栓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在与旧有同等案例均值对比中获得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结果在全部案例中16例手术成功,形成良好经脉导丝轨道,有效比例为88.89%。术后导管溶栓时间为5.32±1.39d,最小值为3d,全部案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双侧股静脉介入对于左下肢经脉血栓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建议后续推广使用。

  • 标签: 双侧 股静脉入路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2017年5月1日—2018年5月1日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术患者中抽取929例进行讨论,依据其护理方式分组,其中465例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464例接受预见性护理(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如术后静脉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静脉发生率0.65%(3/464)低于对照组3.44%(16/46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χ2=9.0519,P=0.0026),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8.92%高于对照组70.11%,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形成预防中,可显著降低术后静脉发生率,进而改善护患关系,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静脉曲张 护理 预见性护理 下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预防静脉的护理体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入院的创伤性骨折老年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静脉前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静脉人数及D-二聚体(D-D)动态监测水平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静脉3人,发生率为5.3%,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静脉8人,发生率为14.2%,两组患者发生静脉情况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良好的护理预防措施能改善老年创伤性围手术期患者发生静脉的发病率。

  • 标签: 老年 创伤性骨折 围术期 深静脉血栓 D-D水平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颅脑外伤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间接收的90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采用预防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下肢静脉形成,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外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及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