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应用14项反映血管壁、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的指标,对112例DVT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并对8只家兔做颈总静脉形成模型。结果表明,Fg:Ag和rWFAg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P<0.001);AT-Ⅲ:Ag、pc:Ag和pc:a明显低于正常值(P<0.001);PLG:Ag、PLG:a和PL:a也降低(P<0.01,<0.001和<0.05)。由此可见,DVT的发病机理与血流郁滞、血液成分改变和血管壁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流郁滞 凝血 抗凝 纤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疑似患有下肢静脉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静脉造影检查,并比较两次检查结果。结果100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患有下肢静脉患者85例,静脉造影检查患有下肢静脉患者84例,经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式一致性较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80.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结合静脉造影检查,是下肢静脉临床检查首选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下肢深静脉 临床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静脉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临床治疗的20例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术治疗,并给予所有患者术后护理,分析20例静脉患者的效果。结果:经治疗和护理之后,20例患者均得到明显疗效,患者的血栓溶解率为90.00%。结论:对静脉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的效果较好。

  • 标签: 深静脉血栓术 术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静脉(DVT)在重症医学中的预防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探讨了DVT的危害及其在重症医学中的高发性质,随后分析了个体化预防策略的重要性。在个体化预防策略中,机械性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是两种主要手段。对机械性预防措施的应用与效果进行了评价,强调了其在降低DVT发生风险方面的重要性。此外,药物预防在静脉预防中的地位和未来展望也得到了探讨。个体化预防策略是预防DVT的关键,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指南建议进行制定,同时要及时监测和评估预防效果。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预防 重症医学 评估 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进行对比实验对机械血栓清除对下肢静脉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从符合纳入条件的下肢静脉病例中,随机选择出200例来做调研对象,并将他们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二组,每组100例。对于观察组的病人,我们对其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对对照组的病人,我们对其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置管溶栓疗法。并对两个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并对各项指标加以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溶栓治疗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且尿激酶的使用剂量也相对较少。在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血清FIB、DD以及血浆CRP水平相较诊断前比较都有下降,但观察组的水平比对照组的更低一点。在治疗阶段,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显然较低( P < 0. 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机械血栓清除治疗下肢静脉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可以极大程度地使病人的溶栓处理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使尿激酶的剂量显著降低,并使得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大幅降低。

  • 标签: 机械血栓清除 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静脉患者的护理及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发生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静脉的患者11例患者,总结对该类患者的护理体会,同时提出护理性预防措施,减少此类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发生静脉的全部11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5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2例患者合并贫血,这11例患者因发现及时,经过积极的抢救及治疗后,预后良好并出院,经分析,自身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为术后静脉的高发人群,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是预防患者发生静脉的重要干预措施。结论对于自身存在并发症的患者要尤其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护理,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对于并发症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造成更危急情况。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79-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骨折并发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创伤性骨折患者240例,回顾性分析普外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情况。结果男性DVT发生率15.56%明显高于女性DVT发生率8.33%。DVT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增加明显升高,患者BMI指数大于25、有吸烟者明显增高。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DVT发生率明显高于总体发生率。高空坠落患者DVT发生率最高,达到43.76%,高能量损伤患者DVT发生率较低能量损伤患者发生率较高。随着手术时长的延长,患者DVT发生率增加,手术时长小于1小时时发生率为10.40%,手术时长大于2小时时DVT发生率高达50.00%。全身麻醉患者DVT发生率28.13%明显高于非全麻患者11.24%。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有DVT发生可能性,年龄≥60岁、有吸烟史、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能量损伤、手术时长大于2小时全身麻醉患者均可导致DVT发生率增高,临床医生应引起足够重视,预防DVT的发生。

  • 标签: 普外科 创伤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 简介:研究证实我国静脉形成(DVT)的发病率已与发达国家接近。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多。DVT不但增加了肺动脉栓塞(PE)死亡的危险,而且明显加重了病人的治疗负担。安全有效地抗凝溶栓治疗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9例临床疑诊为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下肢静脉的诊断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本组79例临床疑诊为下肢静脉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累及静脉7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71条累及静脉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符合,经Kappa一次性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敏感度为97.18%(69/71)、特异度为100.0%(5/5)、准确度为97.37%(74/7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临床价值较高,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重复检查,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转归及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 : 静脉形成 (DVT)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是常见周围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趋势 ,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 ,因此静脉的治疗尤为重要。目前下肢 DVT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 , 溶栓 , 外科取栓等,本文就 DVT的治疗做一综述,为 DVT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治疗
  • 简介:研究下肢静脉形成(DVT)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DVT的相关性,探讨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在DVT中的发生、发展的作用。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0例DVT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DVT部位、分型、时间分期及Hcy水平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两组成员间年龄分布及性别组成无显著差异。DVT病例组患者以50-60岁为好发高峰期,左下肢DVT比右下肢多见(3.38:1)。DVT组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侣.45±9.67vs1389±4.33,P=0.001)。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Hcy水平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DVT组部位分型、发病时间分期各组间Hcy对比无明显差异。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DVT发生的敏感的风险标记,Hcy的监测对诊断DVT的观察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同型半胱氨酸 HHCY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形成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经验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二年期间,所治疗的下肢静脉形成疾病进行分析:全组28例患者,30条肢体,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下肢静脉形成情况及病变范围,均给予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结果 两周后30条肢体,肿胀消失,各关节活动均正常,效果良好。 结论下肢静脉形成疾病,应用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静脉血栓 溶栓 抗凝 祛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