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APTT试验在临床上由于操作简单、迅速及敏感性高等现被临床广泛应用。结果因试验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现对标本的采集、抗凝药物及实验室方法等因素给予探讨。

  • 标签: APTT测定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骨折凝血功能等常规实验检测的改变及其价值。方法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外伤骨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外伤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数据。结果经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后发现,观察组外伤骨折患者检测指标有较大变化,其变化较正常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研究显示,外伤骨折患者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的改变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机体障碍,严重时可伴发血栓形成。

  • 标签: 外伤骨折 凝血功能 血常规 肝肾功能 机体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贫血患者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降低,血浆与抗凝剂的比例发生变化,研究通过校正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检验工作。方法收集50例大连地区贫血患者(HCT<0.25)进行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严格按照血液与抗凝剂91的比例作为第一管,列为对照组;再根据患者HCT和抗凝剂校正公式抗凝剂量(ml)=(100-HCT)×0.00185×采血量(ml),求出校正采血量(抗凝剂固定0.2ml),按校正采血量进行血样采集作为第二管,列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不同程度HCT时,两组凝血四项结果的差异。结果当HCT<0.25时,观察组较对照组PT、APTT、TT时间明显延长,FIB结果减小,校正前后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HCT<0.25),不同采血量会对凝血四项检査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应严格校正采血量以提高凝血四项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贫血 采血量 凝血四项
  • 简介:摘要凝血纤溶实验是当前医学领域针对人体血液组织的一项重要实验内容,其涉及学科众多且对人体血液研究进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当前医疗科研技术的进步,有关凝血及纤溶实验的研究深度及精密程度也在不断进步,取得了诸多研究效果。本次研究将针对凝血及纤溶实验室检验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具体分析与论述。

  • 标签: 凝血实验 纤溶实验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美国贝克曼ACL9000型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对标本进行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项指标可客观准确评价肝硬化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 纤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大量输血的34例患者,比较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以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输血后各凝血功能指标与输血前比较,APTT、TT、PT显著延长,而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患者PLT水平显著降低,而HGB、Hct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患者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均显著降低(P<0.05),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患者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IgA、IgM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量输血后可引起患者发生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数量的降低,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在输血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及时输注血小板和血浆,以改善患者输血疗效。

  • 标签: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血小板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所产生的变化,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大量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液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输血前后24h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数值进行记录,并做好相应的统计学比较工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大量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液后,所有患者的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数值较输血前有明显降低,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较输血前有明显增加,输血前后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大量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液输入后,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降低,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大输血后,应当密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状况进行观察。而对于危重病患者,则应当采用血栓弹力图对患者的凝血状况进行动态记录,必要时可以为患者进行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血的补充,避免患者由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出血风险。

  • 标签: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血小板变化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L-精氨酸能够增强人凝血因子Ⅷ(hFⅧ)基因在体外的表达机制。方法:扩增B结构域缺失的hFⅧcDNA(BDDhFⅧcDNA)的A1、A2、A3、C1和C2结构域基因,并将其作为启动子,分别插入含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载体pCAT3-Enhancer的启动子位点,构建成载体pAl—CAT3-Enhancer、DA2-CAT3-Enhancer、pA3-CAT3-Enhancer、pC1-CAT3-Enhancer和pC2-CAT3-Enhancer。再将各载体分别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加入L-精氨酸(终浓度10mmol/L)培养24h。实验设转染阴性对照(不含启动子)、转染阳性对照.各组再设加L-精氨酸及不加L-精氨酸的对照组(共14组)。采用体外细胞核连缀反应(run—onassay)检测CAT基因的转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HUVECs裂解液中CAT蛋白的含量。结果:在无L-精氨酸存在的情况下,转染阴性对照载体pCAT3-Basic、pA3-CAT3-Enhancer、pCl-CAT3-Enhancer和DC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均未检测到有CAT基因转录,CAT蛋白含量均为背景值,转染阳性对照载体DCAT3-Control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有强转录,转染pAl-CAT3-Enhancer和pA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只能检测到微弱的CAT基因转录,CAT蛋白含量分别为(61.85±7.86)pg/10^6个细胞和(60.27±7.27)pg/10^6个细胞。在与L-精氨酸共培养24h后,转染pA2-CAT3-Enhancer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CAT蛋白含量达到(368.56±21.85)pg/10^6个细胞,显著高于未加L-精氨酸组(P〈0.01).而转染其他各载体的HUVECs裂解液中CAT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变化与未加L-精氨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Ⅷ的A1和A2结构域基因能作为启动子驱动CA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而L-精氨酸可显著增强hFⅧA2结构域基因启动的CAT基因转录和表达。

  • 标签: L-精氨酸 凝血因子Ⅷ 启动子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危急值用于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院诊治的重症新生儿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凝血检验结果和凝血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血凝检验危急值的预测价值。结果凝血检验危急值类型为Fg低值、APTT高值、PT高值,Fg低值主要为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脓毒血症为主;APTT高值主要以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脓毒血症为主;PT高值主要以维生素K缺乏症和新生儿呼吸窘迫为主。结论重症新生儿的凝血检验危急值可以用于预测新生儿病情,了解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减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凝血功能 新生儿 危急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改善。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 70例血液透析患者,研究时间为 2017年 3月 -2019年 2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3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 P< 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围血液透析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预防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透析器及管路凝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减少滤器凝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加减少滤器凝血的护理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滤器凝血率(8.00%)与对照组患者(28.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00%)与对照组患者(76.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减少滤器凝血的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治疗 滤器凝血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干预对普胸外科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114例普胸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治疗,剂量为1000U;观察组57例,同样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治疗,剂量为2000U。观察两组患者的APTT、PT、PLT变化情况,并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APTT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T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PLT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PLT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普胸外科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术后高凝状态。

  • 标签: 郭低分子肝素 普胸外科 术后凝血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患者服用帕罗西汀后血脂水平,分析使用帕罗西汀对血脂变化的影响。方法100例服用帕罗西汀,无代谢疾病及其它精神疾病的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结果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随用药时间的变化②性别对血脂变化的影响③疾病对血脂变化影响。结论1.服用帕罗西汀后,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随用药时间而逐渐升高。2.患者性别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均有显著影响,男性患者服用帕罗西汀后血脂水平升高更加显著。

  • 标签: 帕罗西汀 血脂 临床纵向观察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 简介:摘要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精神障碍有情感性精神障碍、意志性精神障碍、意识性精神障碍、运动及行为障碍等。本文旨在探讨常见精神障碍的内涵及临床表现。

  • 标签: 精神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障碍 运动及行为障碍 意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40例,中度患者28例,重度患者22例。然后选择同一时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和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凝集块形成速率和血凝块最大强度及硬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栓弹力图的检测效果会随着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可以有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状况以及患者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以及预后效果。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急性脑梗死 凝血监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三倍稀释后凝血指标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7例恶性肿瘤患者以及60例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围绕血液三倍稀释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作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T、aPTT、Fbg等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血液稀释三倍后的凝血指标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PT aPTT Fbg T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应用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孕晚期)评价的价值。方法针对50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包括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等指标,检测后将其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孕妇进行持续随访,观察分娩后发生出血的产妇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和未出血的产妇差异;入选的500例孕妇均为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500例产妇中有10例出现产后出血情况,出血的产妇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值和未出血的产妇存在一定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孕晚期)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价值分析发现,其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存在异常的产妇,预测价值较好,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凝血 纤溶指标检测(孕晚期) 预测 低危产妇产后出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检测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观察对象,纳入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一般资料,对两组对象均进行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检测,比较两组对象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检测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比容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1.58±0.3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9±0.38)mg/L,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体内的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指标。

  • 标签: 凝血功能 血清胱抑素C 急性脑梗死 检测 价值
  • 简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大量的组织凝血活酶释放入血,启动了凝血系统,往往导致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为了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006-04~2007-01我们观察了68例急性脑外伤患者的部分凝血及纤溶指标,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脑损伤/病理生理学 血液凝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 (PCT)和凝血功能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收治的 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将其分成对照组 (98例,同期住院但无感染的患者 )和治疗组,治疗组共计 102例,并根据 美国重症医学会 (SCCM) 与欧洲重症医学会 (ESICM)联合发布脓毒症 3.0定义及诊断标准 和患者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一般感染组(无脓 毒症,41例 )、脓毒症组 (35例 )和脓毒症休克组 (26例 ),入选患者入院治疗前抽血查 PCT、 CRP、 WBC及 APTT、 PT等 凝血功能指标水平 ,记录体温,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 Ⅱ)评分 ,治疗 7天后复查 PCT及 APTT、 PT水平 ,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 APACHE Ⅱ评分,并对比治疗组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 PCT、 CRP、 WBC、 APTT、 PT。 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 APTT、 PT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组患者的 PCT、 CRP、 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PCT、 CRP、 WBC、 APTT、 PT水平显著高于 脓毒症组、 无脓毒症组,三组间两两 对比均有显著差异 (P<0.05)。 无脓毒症组有40例患者存活, 1例患者死亡,脓毒症组有 30例患者存活, 5例患者死亡,脓毒症休克组有 16例患者存活, 10例患者死亡。 结论:对ICU细菌感染病例采用 降钙素原和凝血功能检测,能有效识别感染和脓毒症高危人群,从而为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降钙素原 凝血功能 脓毒症 预后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