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要点。方法选取医院出现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药房管理要点进行探讨。结果儿童、老年患者是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主要人群,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排名前5位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按照由低到高依次为灯盏花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系统等是主要累及系统或器官;经对症处理和治疗后,8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治愈54例(67.5%),好转26例(32.5%),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与患者自身、药品及药品使用情况存在密切关系。在应用中药制剂开展治疗工作时需要严格监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药房管理 不良反应 中药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28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探讨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和中毒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42例给予地高辛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2组38例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地高辛为主的常规治疗。检测CHF患者地高辛的血药浓度,以及有无出现地高辛中毒症状,分析芪苈强心胶囊对地高辛治疗CHF的疗效以及地高辛浓度和中毒反应的影响。结果:临床疗效和NT-proBNP水平观察1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高辛血药浓度观察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2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反应例数观察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增加地高辛治疗CHF的疗效,并增加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甚至达到中毒浓度,但未见相应中毒症状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地高辛 中毒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多种西药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应用头孢菌素和其他西药联合用药的患者18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现,对患者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结果188例患者中应用头孢菌素一代31例、二代67例、三代85例,所占比率分别为16.5%、35.6%、45.2%,患者主要为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西药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较为复杂,同时需要结合其病症进行个体差异处理,在药物应用过程中要做好风险控制,对药物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优化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6月我省上报的荧光素钠注射液413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413例报告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其不良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速发型,累及系统-器官以胃肠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次的58.58%,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用药部位损害。严重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损害为主。过敏试验不能完全预测不良反应。结论用药过程需重视和持续关注荧光素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医护人员要做好用药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监护和救治工作。

  • 标签: 荧光素钠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监测
  • 简介: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占世界高血压患者总数量的很大比例,且发病率在逐年增加,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常见类型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作初步探讨。

  • 标签: 高血压 不良反应 应对策略
  • 简介:目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用药及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更好的指导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将我远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120名患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药物的临床给药方式,分析患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阶段,不良反应的高发系统范围。结果患者在41-50岁年龄范围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且在药物使用中主要不良反应系统范围为皮肤系统及神经系统。患者在静脉给药时的并发症发生率较药物口服高。结论若要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将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需要对药物的给药方式进行优化,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能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关键字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抗菌药物,该类药物抗菌种类多,抗菌活性强,在对应用泌尿生殖系统临床治疗及呼吸道肠道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药物在临床的使用中,存在着使用方法不合理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在过敏、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骨关节等部位。这不仅会对患者的药物治理效果产生影响,还会造成不良反应加深患者的痛苦。故我院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级临床用药方法进行探究,旨在对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原因分析,并研究如何合理用药,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远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的共计120名患者纳入研究,共计男58例,女62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年龄为(42.5±7.2)岁,使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第四代加替沙星。患者对研究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统计患者在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情况、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范围、药物使用状况、用药方法等数据进行分析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临床药物类型,使用人群比例;记录患者药物使用类型对应的不良反应类型;2结果2.1人群占比在120例患者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多,且41-50年龄段发生概率较高。如下表1表1.不良反应的年龄性别分布年龄性别占比男女20-3011916.6631-4010815.0041-50201529.1651-6091318.3361-709814.1671+547.502.2不良反应表现范围例数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类型中国,皮肤过敏反应较其他系统更多。见下表2.表2.不良反应系统范围及临床表现统计系统反应类型例数占比皮肤皮疹、瘙痒、潮红6251.66神经系统头痛眩晕1512.50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1915.83心血管系统胸闷、静脉炎1310.83呼吸系统鼻塞54.16全身发热65.003讨论氟喹诺酮药物抗菌谱广且体内分布广泛,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的使用中,由于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少、反应症状较轻而受医者用药青睐,但如用药不合理或未针对病症用药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神经系统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剂量的依赖,主要有头晕、噩梦、困乏等症状,如有不良反应出现则应立即停止治疗。胃肠系统与肝胆系统环丙沙星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症状,胃肠系统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循环系统在左氧氟沙星河环丙沙星使用中,有心悸、胸闷、心慌等不良反应。血液系统长期或大量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血液系统会有白细胞与血细胞减少的情况,有乏力、低热,严重的有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运动系统氟喹诺酮类药物会对年幼动物的关节软骨产生损害,影响患者发育,故严禁18岁以下儿童使用。皮肤反应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后有光毒性皮疹出现,此反应春季为高发、女性患者多发,多在用药后几周内,症状在停药后症状消失。皮肤过敏主要发生在用药30分钟内,但可以通过口服其他药物治愈症状。经研究发现2,静脉给药的用药方式虽然能够实现药物快速融入血液,加快疗效,但在此种用药方式下,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最多,所以医者必须尽量使用口服用药方式,减少静脉注射方式使用次数。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时必须进行停药观察,并判断患者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根据情况采取相关措施。本次研究中,虽然加替沙星还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但结合目前其他国家的情况,还是要对加替沙星持有谨慎的态度3。综上所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途中,需要医者对各类药物的使用禁忌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严格把握,认真分析患者过往病史,谨慎进行药物使用的选择,准确调整剂量,合理的临床用药,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叶月华,许伟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及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2)261-262.2黄塘娟.120例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研究J.海峡药学,2016,28(10)269-271.3冯亚奇.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6)28-29.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我市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我市2015–2017年度601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1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54∶1,平均年龄(4.90±2.99)岁,4~7岁患儿ADR发生率最高(40.77%);静脉滴注给药ADR发生率最高(84.19%);给药剂型以注射剂(63.06%)和粉针剂(24.62%)为主;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位居首位(75.21%),其次为中药制剂(13.31%);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1.25%);一般ADR占98.84%,新的严重ADR占1.16%;报告单位主要为医疗机构(93.18%)。结论:应加强儿童ADR监测并完善儿童安全用药监管机制,以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率,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儿童 合理用药 药品监管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儿药品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合理用药的相关,为儿科开展药学服务及促进儿童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12月住院患儿病例共计13294例,对儿科住院销售数量排名前10位药品的用药情况及发生ADR/ADE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儿科住院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64.98%,发生ADR/ADE与用药医嘱的不合理使用存在着高度相关,发生率相同或略高。住院医嘱与发生ADR/ADE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分别为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38.89%和28.57%;适应证不适宜36.86%和42.86%;给药剂量不适宜14.96%和14.29%;给药频次不适宜5.19%和7.14%;续接未冲管25.76%和39.29%;滴速不适宜31.37%和46.43%。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 儿科 住院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影像学检查中采用不同造影剂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展开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18年8月,在此期间选择我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运用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检查为实验组,其余40例患者采用离子型造影剂为参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结论在影像学检查中运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能够让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影像学检查 造影剂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总结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患者80例,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给药方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及受累器官的临床表现。结果80例患者中男51例(63.75%),女29例(36.25%);年龄分布≤20岁4例(5.0%),21~30岁21例(26.25%),31~60岁42例(52.5%),>60岁13例(16.25%)。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例(65.0%),口服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例(35.0%),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3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长于31~60岁、>60岁,恢复时间短于31~60岁、>60岁,31~60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长于>60岁,恢复时间短于>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累积的器官及系统主要为累及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用药过程中可能因各种因素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药房管理措施对儿科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影响及药房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到本院治疗的患儿做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儿童实施药房儿科中药制剂管控方案,对照组的儿童未施行药房儿科中药制剂管控方案,分析两个阶段内因中药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在两个组内随机选择到药房取药或咨询中药制剂合理使用相关知识的患者各150例,对比两次考核成绩,以及两个组内医、护、患三方对药房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内不良反应发生率0.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46%(P<0.01);观察组药房管理措施相关知识考核成绩为(93.12±3.4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8±5.95)分(P<0.01);观察组医、护、患三方对于药房工作满意率分别为93.88%、92.31%、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80.00%、84.67%(P<0.05)。结论加强药房管理措施,全方面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儿科中药制剂合理化应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可以提升医院形象。

  • 标签: 儿科中药制剂 合理用药 管理 应对策略
  • 简介:目的:通过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依维莫司不良事件的统计分析,揭示依维莫司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为依维莫司安全风险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研究方法,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1868例依维莫司不良事件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8例依维莫司不良事件报告中,导致死亡、有生命危险、致残、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的,合计达到67.71%;消费者报告的不良事件接近半数,报告国家以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为主;不良事件的临床表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死亡382例(20.45%);口腔炎168例(8.99%);恶性肿瘤恶化154例(8.24%)结论:提示依维莫司不良反应相对较为严重,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与上报国家的经济水平有一定的相关

  • 标签: 依维莫司 不良反应 FAERS数据库 药物警戒
  • 简介:目的:评价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COPD伴重症肺炎患者84例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比阿培南或美罗培南降阶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C反应蛋白和肺功能各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PEF、FEV1等肺功能指标水平测得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比阿培南降阶梯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C反应蛋白水平和肺功能各指标值。

  • 标签: 比阿培南 美罗培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肺炎 抗生素降阶梯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持续1个月.对比2组患者1个月后咳嗽、咳痰、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情况和皮疹症状遗留率,治疗前、1个月后CRP水平,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重症肺炎发生率,3个月后小儿肺功能检测异常发生情况.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咳嗽率、CRP、肺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效果肯定,可发挥抗炎作用,改善症状.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感染 孟鲁司特钠 气道高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提高ADR的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回顾统计和分析某院2012年—2016年807例ADR报告。结果807份ADR报告中,男性患者352例,女性患者455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构成比较高,占52.8%;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占74.29%;引起ADR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物(占比25.77%)、中成药(占比15.69%);引起ADR前10位药品的剂型大部分为注射剂,ADR报告中最多的药品是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全身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应注意老年患者用药安全,尽可能减少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用中成药制剂,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含氟,因此促进了药物脂溶性与细胞、组织穿透力的增加、机体中药物浓度的提升及半衰期的延长,从而促进了杀菌效果的增强及药效的提升。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抗菌药物,在临床较为常用,但是近年来,其也有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率 给药途径 临床合理用药 氟喹诺酮类 禁忌证
  • 简介: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组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中血清对氧磷酶1和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升高(P<0.05)。结论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均可能为子痫前期的发生及进展的相关机制,除控制血压外,合理适当的抗感染及保护血管等也为治疗子痫前期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子痫前期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血管内皮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慢性乙肝患者,选取其中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HBVDNA定量、HBVDNA转阴例数、ALT复常例数增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恩替卡韦 慢性乙肝患者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有增多趋势,尤其严重过敏反应问题突出,其中抗氧化剂亚硫酸盐为影响因素之一。亚硫酸盐可引起敏感体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可表现为皮炎、荨麻疹、潮红、低血压、腹痛、腹泻等,严重的可发生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和哮喘。临床工作者应认识到药用辅料相关的不良反应,药品管理部门也应强化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亚硫酸盐的安全管理。

  • 标签: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亚硫酸盐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