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绒毛膜三羊膜囊(monochorionic triamniotic, MCTA)三的妊娠结局及减术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的23例MCTA三病例,均于早孕期在本院产前检查,根据孕妇是否接受减分为选择性减组(随机减去一保留双,8例)及期待妊娠组(15例)。比较组间年龄、妊娠终止孕周及妊娠结局的差异。选择性减组再根据减方式分为早孕期负压抽吸减组(3例)及中孕期射频消融减组(5例),比较组间妊娠结局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期待妊娠组与选择性减组比较:妊娠终止孕周[(31.7±4.1)与(28.8±8.8)周]、32周后早产率(9/15与4/8)、至少二孩存活率(12/15与4/8)、至少一孩存活率(13/15与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期待妊娠组发生双输血综合征1例,于孕19周行胎儿镜手术,33周+2胎膜早破,行剖宫产分娩三;孕17周发生双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1例,拒绝减,孕33周一胎儿心消失存活一孩(另一为无心畸胎)。(2)不同减方式亚组妊娠结局比较:早孕期负压抽吸减组与中孕期射频消融减组平均妊娠终止孕周[(28.5±7.6)与(28.9±10.4)周,t=1.145,P>0.05]以及至少一孩存活率(2/3与3/5)、至少二孩存活率(2/3与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值均>0.05)。均未出现减术后感染和胎膜渗漏。结论对于MCTA三妊娠,选择性减与期待妊娠相比母结局基本无差异。

  • 标签: 妊娠,三胎 妊娠减少,多胎 妊娠结局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镜下激光离断脐带在绒毛膜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妊娠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共3例采用胎儿镜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的MCMA双病例,并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收集MCMA双通过激光阻断脐血流进行减的文献,汇总分析其临床情况、手术指征及方式、病情发展及母婴预后。结果本院3例MCMA双于孕17~24周进行胎儿镜下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其中2例足月分娩且无母婴并发症发生,1例因胎儿畸形引产。检索到7篇英文文献,无中文文献,共29例进行胎儿镜激光处理脐带的MCMA双病例,加上本文报道的3例,共32例。手术指征分别为双反向动脉灌注序列7例(21.9%),胎儿发育异常15例(46.9%),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7例(21.9%),双输血综合征1例(3.1%),双输血综合征合并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1例(3.1%),双之一死宫内1例(3.1%)。手术孕周14+1~27+3周,无手术相关的母体并发症发生。除外未松解脐带的2例和1例胎儿畸形引产外,余29例均活产。活产儿分娩孕周为24+3~40周,出生体重800~3 800 g。随访时间1月龄~9岁,新生儿死亡4例(原因不详),产前即发现多发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肛门闭锁、副耳),余24例未发现生长发育异常、神经系统损伤等情况。结论对于伴有脐带缠绕等需要减的MCMA双,采用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缠绕的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妊娠,双胎 脐带 胎儿镜检查 激光凝固术 脐带切断 脐带缠绕 胎儿期疗法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月子宫腺肌病初产妇的产程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初产、头位、阴道分娩的子宫腺肌病孕妇109例为腺肌病组,同期、初产、头位、阴道分娩的非子宫腺肌病孕妇10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产程干预、母儿结局及产程时间。结果(1)一般情况:腺肌病组孕妇的孕前子宫体积[(66.8±23.7)cm3]大于对照组[(41.4±13.1)cm3],辅助生殖受孕比例[分别为31.2%(34/109)和7.3%(8/109)]以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分别为31.2%(34/109)和5.5%(6/10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孕次、妊娠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甲状腺疾病)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产程干预及母儿结局:腺肌病组的中位产后出血量[300 ml(200~355 ml)]显著高于对照组[260 ml(200~300 ml);Z=-2.364,P=0.018]。腺肌病组产妇的临产方式、缩宫素使用、人工破膜、会阴Ⅲ度及以上裂伤、侧切的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及1分钟Apgar评分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产程时间: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宫口开大0~1、1~2、2~3、3~4、4~5、5~6、6~7 cm所需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腺肌病组宫口开大7~8、8~9、9~10 cm所需时间及第二产程(中位数分别为20、18、15、12 min)短于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23、23、23、26 min),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产程的影响:腺肌病组中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的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孕妇宫口开大7 cm后产程明显加快,需严密观察;第三产程应积极使用促宫缩药物预防产后出血。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妊娠并发症 分娩,产道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状异常的胎盘病理学特点及对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送检的形状异常的胎盘130例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130例形状异常的胎盘,包括副叶胎盘48例、双叶胎盘12例、有缘胎盘50例、轮廓胎盘13例、环状胎盘3例、膜状胎盘2例及有窗胎盘2例。(2)产妇孕周29+5~40+4周,51例胎膜早破,11例胎盘前置,5例胎盘早剥,15例胎盘粘连/植入,27例产后出血。(3)胎儿中有46例未足月早产,28例生长发育受限,22例宫内窘迫,1例胎儿宫内死亡。(4)胎盘大体特点:副叶胎盘表现为分叶有明显的大小差异,若两叶大小较一致,称为双叶胎盘;轮廓胎盘表现为绒毛膜板小于底板,边缘反折的胎膜有明显增厚,若未见增厚,则称为有缘胎盘;膜状胎盘大体特点为薄而大,形似薄膜;环状胎盘大体表现为空心圆柱体状、环形或马蹄形;有窗胎盘表现为近中央区有组织缺损。(5)镜下改变:以功能性形态学改变为主,常见母灌注不足的表现,包括绒毛梗死、远端绒毛发育不良及绒毛过度成熟等。结论形状异常的胎盘大体表现各异,母灌注功能不足,可导致胎儿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宫内窘迫或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胎盘 妊娠结局 病理学
  • 简介:<正>随着胎儿医学的发展,双的治疗,尤其是绒毛膜双的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一个焦点,羊水减量术(AR)、胎儿镜胎盘血管激光电凝术(FLC)和减术治疗TTTS已经在很多医院开展。本文是2011年发表在《EarlyHumanDevelopment》杂志上的一篇综述,通过回顾1980年至2011年4月期间收录在MEDLINE、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了羊水减量术(AR)、胎儿镜胎盘血管激光电凝术(FLC)和减术治疗绒毛膜

  • 标签: 神经发育 远期预后 单绒毛膜双胎 选择性减胎术 电凝术 胎儿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月顺产初产妇后盆底康复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医院足月顺产初产妇盆底康复治疗患者108例资料,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给予常规产后教育指导的54例纳入对照组,配合其他多种康复治疗措施如生物反馈、电刺激与Kegel训练的54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观察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83.33%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中,在常规教育指导的基础上配合其他多种康复治疗措施,对改善盆底功能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足月分娩 初产妇 盆底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绒毛膜双胎儿大脑中动脉的变化规律。方法将正常绒毛膜双与双输血综合征的MCA阻力参数差的绝对值进行t检验,分析两者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到39例绒毛膜双胎儿的MCA参数,其中7例双输血综合征,与正常的绒毛膜双的MCA阻力参数差的绝对值经t检验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输血综合征者较正常绒毛膜双的MCA阻力指数差的绝对值差异增大,估计有助于评估双输血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 标签: 双胎,大脑中动脉,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产妇辅助生殖受孕与自然受孕妊娠围产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泰州人民医院分娩的741例妊娠的高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辅助生殖受孕79例,自然受孕662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辅助生殖组与自然受孕组产妇的年龄、产次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生殖组产妇前置胎盘(10.13% vs 3.47%)、羊水过少(16.46% vs 2.42%)、早产(24.05% vs14%)均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与自然受孕相比,前置胎盘、羊水过少、早产风险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患病风险无明显差异。

  • 标签: 高龄产妇 辅助生殖技术 围产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钙补充与新生儿小于龄儿(SGA)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30个区(县)曾经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信息。以新生儿是否为SGA为因变量,分别以育龄妇女围孕期和不同孕期是否进行钙补充为自变量,调整协变量,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建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育龄妇女28 357名,年龄(28.08±4.74)岁;农村居民占79.28%;围孕期钙补充率达60.90%。新生儿中,女婴12 810名(45.17%),体重为(3.27±0.16)kg,龄(277.44±8.80)d;SGA发生率为11.35%,其中母亲围孕期进行钙补充SGA发生率为10.48%,母亲围孕期未进行钙补充SGA发生率为12.70%。母亲是否为高龄产妇、母亲户籍、母亲职业、母亲产次、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对其围孕期是否进行钙补充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在调整上述协变量后,结果显示,育龄妇女围孕期进行钙补充,其子女发生SGA风险减少16%(OR=0.84,95%CI:0.77~0.92)。进一步对围孕期的不同时期分析显示,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钙补充对新生儿SGA发生风险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孕期钙补充与SGA结局关联的亚组分析显示,非高龄产妇、母亲文化程度较低且家庭经济状况为中等,其围孕期进行钙补充与其新生儿是否为SG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妇女围孕期进行钙补充与陕西省新生SGA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关。

  • 标签: 钙补充 小于胎龄儿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下足月臀位外转术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足月臀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围术期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采用硬膜外麻下足月臀位外倒转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围术期护理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一般护理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围术期护理组成功率为86%,护理满意率为98%,一般护理组成功率为76%,护理满意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硬膜外麻下足月臀位外倒转术的孕妇,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后恢复,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更高。

  • 标签: 产妇 硬膜外麻醉 外倒转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头位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4月我院经阴道试产的脐带绕颈病例 162例为实验组,剖宫产妇 9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分析绕颈周数与窘迫率、窒息率、阴道助产率及急诊剖宫产率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胎儿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上差异不显著( P>0.05),窘迫率、窒息率、阴道助产率及急诊剖宫产率与绕颈周数呈正相关 。结论 抬头位脐带绕颈孕妇如无其他产科并发症,可以进行阴道试产,试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密切监护,但是对三周及以上的脐带绕颈的产妇为防止意外应对剖宫产指证进行放宽。

  • 标签: 单胎头位 脐带绕颈 阴道分娩 可行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绒毛膜双羊膜囊双的孕期管理及分娩方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资料完善的双妊娠孕妇205例,分为绒毛膜双羊膜囊组(绒毛膜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组(双绒毛膜组),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早产、分娩方式和围产结局。绒毛膜组又分为普通孕检组、加强孕检组,比较不同孕检方式的围产儿情况。结果绒毛膜组与双绒毛膜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死胎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组有4例在孕期发生双输血综合征,发生率12.5%;有6例发生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18.6%。结论对于绒毛膜双羊膜囊双妊娠,应加强孕期管理,改善围产儿预后。

  • 标签: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孕期管理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头位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 2019 年 1 月至2020 年 4 月我院经阴道试产的脐带绕颈病例 162 例为实验组,剖宫产妇 90 例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分析绕颈周数与窘迫率、窒息率、阴道助产率及急诊剖宫产率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胎儿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上差异不显著 (P>0.05),窘迫率、窒息率、阴道助产率及急诊剖宫产率与绕颈周数呈正相关。结论 抬头位脐带绕颈孕妇如无其他产科并发症,可以进行阴道试产,试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密切监 护,但是对三周及以上的脐带绕颈的产妇为防止意外应对剖宫产指证进行放宽。 关键词 头位;脐带绕颈;阴道分娩;可行性 孕妇体内如果脐带缠绕到胎儿颈部,在分娩过程中会难以正常分娩胎儿,胎儿在宫内得 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导致刚出生的婴儿窒息率高[1]。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的升高也与 脐带绕颈有关,脐带绕颈使胎儿及新生儿时刻受到死亡的威胁,不利于胎儿的发育及新生儿 的成长[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十分之九的脐带绕颈产妇可以通过先进的超声技术 诊断出来,降低脐带绕颈的剖宫产率是目前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3]。因此本文对头位 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资料与方法 . . 一般资料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臀位行外转胎位术的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产检臀位妊娠的 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头外倒转成功者(成功组)与头外倒转失败者(失败组)产妇的年龄、外倒转孕周、孕前 BMI、孕期 BMI增加、产次、羊水深度、胎盘位置、脐带绕颈等危险因素,以及外转胎位术后妊娠结局(包括分娩的间隔、孕周、方式和新生儿 pH值、黄疸、转儿科 ICU、早产等差异。结果 102例中,成功 63例( 61.8%),失败 39例( 38.2%),成功组与失败组患者的年龄、实施外转胎位术的孕周、孕前 BMI、孕期 BMI增加、产次、羊水深度、胎盘位置、脐带绕颈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与失败组比较,成功组患者的分娩间隔和分娩孕周均较长、阴道顺产率较高( P均 <0.05)。 2组新生儿的 pH值、黄疸和转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结论 对臀位妊娠实施外转胎位术,可增加阴道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外转胎位术 ;分娩 ;影响因素 ;妊娠结局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gnancy outcome of single breech transf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2 cases of single breech pregnancy were collected, and the age, gestational weeks, BMI before pregnancy, BMI increase during pregnancy, delivery times, amniotic fluid depth, placental position, umbilical cord around the neck and the pregnancy outcome (including the interval of delivery) were compared , gestational week, mode and neonatal pH value, jaundice, transfer to pediatric ICU, premature delivery and other differences. Results among 102 cases, 63 cases were successful (61.8%) and 39 cases failed (38.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gestational age, BMI before pregnancy, BMI increase during pregnancy, delivery time, amniotic fluid depth, placental position, umbilical cord around neck and newborn body mass between the successful group and the failed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failure group, the delivery interval and gestational weeks of the successful group were longer, and the vaginal delivery rate was higher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H value, jaundice and transfer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ransvaginal delivery can increase the rate of vaginal delivery and decrease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