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Michael Thompson及其同事认为,需要更精确的风险分层以确保及时诊断肠癌,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婴儿胆汁淤积症是指由于肝细胞产生的胆汁异常或通过肝内或肝外胆管的胆汁流动障碍引起物质在肝脏、血液和肝外组织积累而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肝胆功能障碍性疾病。血清中的γ-谷氨酰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一般会增高。本文就不同原因导致的婴儿胆汁淤积症中GGT的改变及其对于鉴别诊断意义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婴儿胆汁淤积症 γ-谷氨酰转肽酶 胆道闭锁 Alagille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前抗体水平对流感疫苗血清阳率的影响。方法2009年9月—2018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云南省共招募1 900例健康志愿者接种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采集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28 d的血液样本,使用血凝素凝集抑制试验测定血清疫苗组分抗体滴度,分析免疫前抗体水平对不同疫苗组分血清阳率的影响。结果趋势性分析表明,随着免疫前抗体滴度的增加,A/H1N1、A/H3N2、B/Victoria和B/Yamagata疫苗组分的血清阳率逐渐减小(χ2=121.76,P<0.001;χ2=67.58,P<0.001;χ2=45.25,P<0.001;χ2=54.5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了地区、性别和年龄因素后,免疫前抗体滴度≥40是A/H1N1、A/H3N2和B/Victoria疫苗组分血清阳的独立影响因素,其调整OR(95%CI)值分别为2.50(2.00~3.13)、1.64(1.35~2.00)和2.50(1.79~3.45)。结论各个疫苗组分血清阳率与免疫前抗体滴度呈负相关。免疫前抗体滴度≥40是A/H1N1、A/H3N2和B/Victoria疫苗组分血清阳的不利因素,尚未发现此因素对B/Yamagata疫苗组分血清阳有影响。

  • 标签: 流感疫苗 免疫前抗体 血清阳转率
  • 作者: 郑跃杰 张丹霞 李永柏 黄芳 刘刚 张玉彩 蔡春虹 郭明秋 关安贵 王永刚 申昆玲 杨永弘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16期
  • 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广东 深圳 518038,深圳市社区卫生协会,广东 深圳 518020,儿科主任医生集团(深圳),广东 深圳 518038,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5,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广东 深圳 518109,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布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101,深圳市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大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2,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澳子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118,深圳市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40,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简介:摘要针对特殊状况,包括免疫功能低下儿童预防接种制定的指南或共识更适合于儿科专科医师。我国的儿童预防接种主要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或儿童保健医师承担,他们需要掌握儿童预防接种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的筛查知识,把特殊儿童诊到专科医生。为此深圳市医防融合儿科学项目组组织专家,在参考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美国免疫接种实践咨询委员会疫苗预防接种规范,及国际免疫接种联盟接种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为一线接种人员制定了20个相关问题建议。

  • 标签: 儿童 疫苗 预防接种 禁忌证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一三级医疗诊中心终止妊娠的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的临床特点,探讨在三级诊系统内防控和延缓SPE及其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行性及提升的关键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北京市三级医疗诊中心之一)住院治疗并终止妊娠的217例SPE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基层医疗机构诊(外院诊组)与三级医疗诊中心规律产前检查(本院组)的SPE孕妇的临床特点、发病风险因素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诊时机对临床特点和围产结局的影响。结果(1)临床特点:217例SPE孕妇中,外院诊组84例,本院组133例。外院诊组SPE孕妇与本院组比较,中位临床诊断孕周[分别为31.5周(28.1~34.6周)、35.6周(33.3~37.2周);Z=-6.547,P<0.01]、终止妊娠孕周[分别为32.3周(29.5~35.1周)和36.3周(34.4~37.5周);Z=-6.554,P<0.01]、严重并发症出现孕周[分别为30.6周(26.4~32.7周)和34.9周(32.7~36.5周);Z=-4.040,P<0.01]均显著提早,孕产妇ICU入住率[分别为10.7%(9/84)、3.8%(5/133);χ²=4.126,P=0.042]、新生儿ICU入住率[分别为72.9%(51/70)、54.7%(70/128);χ²=6.286,P=0.012]均显著升高,活产率显著低于本院组[分别为83.3%(70/84)、96.2%(128/133);χ²=10.736,P=0.001]。(2)风险因素分析:外院诊组中肥胖、高龄或子痫前期史者 SPE临床诊断孕周和终止妊娠孕周均明显早于本院组(P均<0.05);存在慢性高血压者,外院诊组孕妇严重并发症出现孕周明显早于本院组(P<0.05);无明确发病风险因素者,外院诊组SPE的临床诊断孕周、终止妊娠孕周、严重并发症出现孕周均显著早于本院组(P<0.05)。(3)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外院诊组和本院组严重并发症的前3位均为高血压脑病或脑血管意外[分别为20.2%(17/84)、7.5%(10/133)]、HELLP综合征[分别为7.1%(6/84)、8.3%(11/133)]、胎盘早剥[分别8.3%(7/84)、7.5%(10/133)],外院诊组高血压脑病或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本院组(χ²=7.645,P=0.006)。(4)诊时机:诊时机分为严重并发症出现后转诊(8.3%,7/84)、临床发病后转诊(67.9%,57/84)、出现预警信息后转诊(14.3%,12/84)和发现发病风险因素后转诊(9.5%,8/84)。诊时机越早,从临床诊断至严重并发症出现的间隔时间、诊至终止妊娠的间隔时间、诊至严重并发症出现的间隔时间越长(P均<0.05),新生儿ICU入住率越低,活产率越高;出现严重并发症后转诊的孕产妇ICU入住率明显高于其他诊时机者(P<0.05)。结论SPE可以发生在各级医院;三级医疗诊中心虽可延缓SPE的发病时间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时间,但仍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防控意识;基层医疗机构应早期识别SPE的发生风险并及时诊,此是改善母儿结局及充分发挥诊系统作用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先兆子痫 病人转诊 产前检查 三级护理中心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水平反映过去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代谢异常和慢性高血糖的检测指标。一些研究显示,高HbA1c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归不良相关,包括接受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的患者。文章对HbA1c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归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糖化血红蛋白A 治疗结果 糖尿病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在出院时或发病后第14天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短期临床归,0~2分定义为归良好,>2分定义为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短期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评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患者短期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00例,男性187例(62.3%),女性113例(37.7%);年龄(63.62±12.14)岁;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5.48±4.85)分。归良好组228例(76.0%),归不良组72例(24.0%)。单变量分析显示,归不良组年龄、高血压、基线NIHSS评分、C反应蛋白、心房颤动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归良好组,而男性、吸烟、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归良好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odds ratio, OR)1.72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400~2.128;P<0.001]、高血压(OR 3.744,95% CI 1.227~11.426;P=0.020)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OR 0.287,95% CI 0.102~0.616;P=0.043)是短期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预测短期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17(95% CI 0.642 ~0.792 ),最佳截断值为0.075×109/L,其预测短期归不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6%和51.4%。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临床归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计数 治疗结果 试验预期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刀镜微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四肢大关节(腕、肘、双肩、膝、踝)病变疗效

  • 标签: 针刀镜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对患者病情及归的影响分析。方法:选2018年2 月至2019年10月我院ICU 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法的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方式护理,实验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采取急性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价患者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 重症肺炎患者应用个体化护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理指标,减少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ICU重症肺炎 病情 转归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归,为病情评估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16日至2020年3月28日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确诊的541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根据BMI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归。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BMI和临床分型的关联性。结果正常体重组有288例(53.23%),超重组193例(35.67%),肥胖组60例(11.09%)。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肥胖组合并高血压比例更高,实验室检查结果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三酰甘油更高,重症和危重症比例亦更高(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后,BMI越高,临床分型越严重(OR=1.079, 95%CI 1.010 ~1.154)。结论COVID-19患者中超重、肥胖患者更容易进展为重症和危重症,提示肥胖可能是影响COVID-19临床归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重指数 超重 肥胖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听力损失的特征及归。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以2010至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入院、起病年龄大于28日龄且小于18岁、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的57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患儿的临床信息及住院期间听力评估结果,并对住院期间存在听力损失的患儿进行随访,收集出院后听力复查结果,并通过父母评估孩子听说能力表现量表对随访时听力状态进行评估。按照患儿住院期间听力损失情况分为听力损失组和非听力损失组,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细菌性脑膜炎听力损失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573例患儿,包括男347例,女226例,起病年龄为29日龄至15.8岁。病原学阳性患者246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92例,占37.4%。住院期间发现听力损失患儿为160例,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7.9%,涉及240耳。永久性听力损失20例(16.9%),涉及32耳。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耳中87.5%(28/32)在住院期间听力评估显示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肌张力障碍、脑脊液蛋白浓度大于1 g/L、脑脊液糖浓度<1 mmol/L和硬膜下积液是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6(1.450~4.059)、1.865(1.186~2.932)、1.544(1.002~2.381)和1.904(1.291~2.809)]。结论听力损失是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的后遗症,大部分患儿为暂时性听力损失,出现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发展为永久性听力损失风险更高。

  • 标签: 脑膜炎,细菌性 听力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生长发育落后、肺部感染患儿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采集患儿及其正常表型双亲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患儿行血液系统相关疾病基因检测。结果患儿TCN2基因存在3个变异,分别是第5外显子上游c.581-8A>T,该变异患儿父母均携带;第6外显子c.924_927del,该变异来源于母亲;第7外显子c.973C>T,该变异为新发变异。经基因变异致病性分析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三系减少、血甲基丙二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确诊其为钴胺素Ⅱ缺乏症。该患儿出现呼吸道感染表现,经肺部影像学检查及肺泡灌洗液病原学高通量测序证实为耶氏肺孢子虫病,在给予肌注维生素B12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复方磺胺甲恶唑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我们报道了1例钴胺素Ⅱ缺乏症患儿,发现了该基因的新变异,分析了该基因3个变异的致病性。钴胺素治疗该病应个体化。

  • 标签: 转钴胺素Ⅱ缺乏症 维生素B12 TCN2基因 肺孢子虫病
  • 作者: 秦莹 孙筱璐 王东 蒋文 王红月 孙晓昕 方纬 李剑 田庄 宋雷 康连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心肌病病区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病理科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核医学科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100730
  • 简介:摘要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ATTR-CA)是由甲状腺素蛋白发生异常解离并聚集在心肌间质所导致,其中野生型(ATTRwt)为无TTR基因突变者。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漏诊、误诊。该文报道了1例初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最终确诊为ATTRwt患者的诊治过程。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心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新生儿卵巢囊肿的归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5例卵巢囊肿患儿(囊肿38个),收集患儿产前、生后卵巢囊肿大小、超声特征、术中情况及病理等临床资料。根据产前首次检出囊肿时的超声特征分为简单型囊肿组(25个)和复杂型囊肿组(13个),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患儿的囊肿特征。总结囊肿的归及治疗经验。结果(1)产前首次超声检出囊肿时,复杂型囊肿的术中扭转率高于简单型囊肿[10/13与32%(8/25),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2)产前首次超声检出简单型囊肿25个,32%(8/25)最终转化为复杂型囊肿。这8个囊肿中5个囊肿最大径>4 cm。(3)生后超声发现1个简单型囊肿自然消退,剩余37个囊肿中简单型囊肿16个,复杂型囊肿21个;复杂型囊肿中,90%(19/21)在宫内即是复杂型囊肿。(4)生后超声发现21个复杂型囊肿,19个手术,另外2个囊肿(最大径<3 cm)保守观察并于1年内自然消退;术中发现81%(17/21)的复杂型囊肿有扭转,24%(5/21)出现卵巢丢失。结论简单型囊肿可转化为复杂型囊肿,尤其最大径>4 cm时;超声提示为复杂型的卵巢囊肿更容易发生扭转,建议生后积极手术治疗。

  • 标签: 卵巢囊肿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胎儿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抢救效率、临床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抢救效率、临床归及意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抢救时间、护理措施完成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干预,可显著缩短急救护理工作的时间,提高急救治疗的时效性和成功率,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对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健康起到保障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抢救效率 临床转归
  • 简介:摘要甲状腺素心脏淀粉样变是甲状腺素蛋白在心肌间质外沉积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既往缺乏无创性确诊手段和有效治疗药物,导致临床上对该病认识不足、误诊率高、诊断延迟。随着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有效治疗药物的问世,使得该病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而形成相应的诊疗策略非常重要。本工作组基于国内外有关甲状腺素心脏淀粉样变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和经验,制定了符合中国诊疗常规的共识,期望能够使中国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心脏 前白蛋白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远程随访在植入型心律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具备CareLink远程随访设备的ICD和CRT-D患者,按规定时间点进行诊室随访或远程随访,异常临床事件随时传输。按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红色事件、黄色事件、白色事件。分析远程随访对事件监测和判定干预疗效的能力。在远程随访发现异常事件并进行临床干预后的3个月内,通过观察异常事件的分级变化来判定临床干预的有效性。结果165例患者随访(779.2±421.2) d,892次数据传输中红色、黄色、白色事件和无事件比例分别为6.6%、14.8%、49.7%、28.9%。远程随访较常规诊室随访提前发现临床事件69(28~132) d。通过远程指导(86.4%,548/634)及提前诊室随访(13.6%,86/634),事件干预的总体有效率高达97.8%(620/634),避免91.5%(54/59)红色事件以及93.2%(123/132)黄色事件再次发生。结论在ICD/CRT-D术后患者中,应用远程随访可以安全有效处理临床事件,减少非必要诊室随访。

  • 标签: 随访研究 远程随访 诊室随访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多模态MRI序列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并成功再通后脑组织归的预测能力。方法选择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行血管内治疗并成功再通的45例AIS患者,应用影像后处理软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内随访的MRI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的脑梗死核心区、病变逆转区及脑梗死增加区术前ADC值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ADC值对患者DWI上病变逆转的预测能力。结果所有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均存在术前DWI上病变逆转区和脑梗死增加区。脑梗死核心区、病变逆转区及脑梗死增加区的术前ADC值依次增加,分别为0.555×10-3(0.515×10-3,0.608×10-3) mm2/s、0.637×10-3(0.600×10-3,0.728×10-3) mm2/s和0.948×10-3(0.907×10-3,0.950×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术前ADC值预测患者DWI上病变逆转的准确度为87.1%(曲线下面积为0.871,95%CI:0.868~0.875,P=0.000),最佳ADC临界值为0.57×10-3 mm2/s,其预测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68.3%。结论AIS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不同归脑组织的术前ADC值有明显差异,其可用于预测AIS患者脑组织的最终影像结局。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病变逆转 脑梗死增加 表观扩散系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