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我院于2019.11-2020.10期间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中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常规组(n=32,常规护理)及教育组(n=32,健康教育路径),将两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HAMD及HAMA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教育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在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发生,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46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在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知识、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身体功能、社会职能和健康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再生障碍贫血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延续护理模式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探究和分析采用中医护理途径对于再生障碍贫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再生障碍贫血患者一共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40例按照中医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①护理前,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以上三项血细胞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健康教育路径对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总共选取出32例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均等划分为A组(观察组)与B组(对照组),每组均16例。将常规护理运用于B组,同时再将健康教育路径运用于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SCL-90评分。结果:A组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情况较少,并且干预后SCL-90评分也有大幅降低,与B组间存在较大的差距(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实行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再生障碍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02月-2020年02月期间收治的42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干预组有21例患者,给予其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有21例患者,给予其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中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自理能力评分以及心理状况和精力状况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的社会功能评分、自理能力评分以及心理状况和精力状况评分高,组间数据呈现临床不均衡(P<0.05)。结论:再生障碍贫血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针对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以加大应用和推广的力度.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yn-HSCT)治疗再生障碍贫血(AA)的疗效。方法对11例接受syn-HSCT的AA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11例AA患者中男4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22(7~44)岁。全部11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0(8~23)d,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8~28)d。8例患者获得长期稳定植入,3例患者植入失败,其中2例行二次移植(1例获得到长期稳定植入,另1例造血重建后再次发生植入失败)。中位随访时间为53(5~135)个月,全部11例患者均存活,其中9例患者外周血象长期正常。结论syn-HSCT治疗AA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植入失败仍是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标签: 同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植入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yn-HSCT)治疗再生障碍贫血(AA)的疗效。方法对11例接受syn-HSCT的AA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11例AA患者中男4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22(7~44)岁。全部11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0(8~23)d,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8~28)d。8例患者获得长期稳定植入,3例患者植入失败,其中2例行二次移植(1例获得到长期稳定植入,另1例造血重建后再次发生植入失败)。中位随访时间为53(5~135)个月,全部11例患者均存活,其中9例患者外周血象长期正常。结论syn-HSCT治疗AA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植入失败仍是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标签: 同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植入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专科护理对再生障碍贫血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66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为试验样本,以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33例给予专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贫血的指征、供者选择、预处理方案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联合中药贴敷在再生障碍贫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再生障碍贫血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20年整年,并根据入院的先后时间分成两个对比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分别对其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即一组常规护理+治疗,一组中医护理+中药贴敷,并分析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6.97%)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医护理 中药贴敷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临床护理在慢性再生障碍贫血患者环孢素A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74例慢性再生障碍贫血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环孢素A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外周血象水平值与临床指标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象水平值与临床指标评分情况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再生障碍贫血患者环孢素A治疗过程中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外周血象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治疗依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环孢素A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取延续护理干预再生障碍贫血患者对其满意度评价、再次入院率的影响。方法 在2020.8-2021.1期间选出54例再生障碍贫血病人,根据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延续护理、常规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再次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延续护理干预再生障碍贫血患者效果显著,既能提升护理满意度,还能降低患者再次入院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满意度 再生障碍性贫血 延续护理 再次入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再生障碍贫血(SAA)患者应用他克莫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8例SAA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患者的骨髓CD8+HLA-DR+T细胞中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与他克莫司,培养72h后,通过光密度法检测培养孔的细胞增殖,然后分离患者的骨髓T淋巴细胞,并加入IL-2、环孢素(CsA)与他克莫司。另设置不加入任何刺激因子的对照组(IL-2浓度为U/mL),培养18h后加入佛波酯,活化4h。评价细胞增殖检测结果。结果 IL-2浓度为20U/mL、200 U/mL、2000 U/mL时,细胞增殖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他克莫司后,可有效抑制以上三种浓度IL-2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对SAA患者的CD8+HLA-DR+T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他克莫司可以有效抑制这种增殖作用。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他克莫司 免疫调节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0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需要输血的再生障碍贫血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简称少白组,57例)和普通悬浮红细胞组(简称普通组,5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环孢素和康力龙治疗,并输注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剂。在此基础上,少白组均加以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普通组均加以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ed blood cell-C3b receptor garland rate,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ed blood cell-circulation immune complex,RBC-CIC)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ed blood cell-superoxide dismutase,RBC-SOD)]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并对比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少白组和普通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C3bRR、RBC-CIC和RBC-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少白组:(18.36±2.44)%比(13.67±1.98)%,(14.36±2.26)%比(8.38±2.11)%,(70.34±12.68)μg/mg比(50.77±7.69)μg/mg,t值分别为11.268、14.602和9.963,P值均<0.05;普通组:(15.72±2.67)%比(13.39±2.14)%,(11.25±2.38)%比(8.42±2.04)%,(65.95±9.42)μg/mg比(51.08±8.61)μg/mg,t值分别为5.141、6.816和8.797,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少白组RBC-C3bRR, RBC-CIC,RBC-SOD和FIB均高于普通组[(18.36±2.44)%比(15.72±2.67)%,(14.36±2.26)%比(11.25±2.38)%,(70.34±12.68)μg/mg比(65.95±9.42)μg/mg,(3.48±0.37)g/L比(2.83±0.41)g/L,t值分别为5.511、7.154、2.098和8.886,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T、APTT、T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少白组:(14.31±2.49)s比(18.25±2.36)s,(35.64±5.15)s比(42.39±4.16)s,(16.65±2.34)s比(19.46±2.66)s,t值分别为8.671、7.698和5.988,P值均<0.05;普通组:(16.86±2.57)s比(18.67±2.62)s,(38.61±5.34)s比(41.54±4.31)s,(17.97±2.15)s比(19.35±2.96)s,t值分别为3.723、3.224和2.848,P值均<0.05],且治疗后少白组PT、APTT、TT均短于普通组[(14.31±2.49)s比(16.86±2.57)s,(35.64±5.15)s比(38.61±5.34)s,(16.65±2.34)s比(17.97±2.15)s,t值分别为3.155、3.022和3.136,P值均<0.05];少白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普通组[(1.75%比7.02%),χ2=2.83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再生障碍贫血患者采用少白红细胞输注,较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可以更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凝血功能,且输血反应发生率更低。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普通悬浮红细胞 免疫功能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0例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相关护理措施,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就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少(P<0.05);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在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服务,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贫血(AA)并发EB病毒(EBV)-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L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诊疗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8月7日,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收治的1例AA并发EBV-LPD患者为研究对象。本例患者为男性,60岁。根据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形态学与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以及外周血EBV核酸及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查等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以及环孢素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IST)。本研究对患者随访截至2020年2月26日。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PubMed数据库中与本研究患者相似的接受IST后并发LPD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20日。总结与本例AA并发EBV-LPD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等资料。本研究获得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批准文号:2019-08-13),并与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病史采集:本例患者因"间断面色苍白、乏力、皮肤淤斑5年8个月,便血1周"入院。患者于2013年11月被诊断为慢性AA,并接受以环孢素为主的IST治疗。②本次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值、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0.37×109/L、1.61×1012/L、60 g/L、2×109/L。外周血涂片结果示,有核细胞多见,幼稚、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38%、35%。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幼稚、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42%、45%。骨髓有核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19+、CD5+CD23+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分别为58.3%和14.4%。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查结果示,免疫球蛋白重链(IgH)FR1-JH基因重排、IgH FR2-JH基因重排、IgH DH-JH基因重排、免疫球蛋白κ链(Igκ)Vκ-Jκ基因重排均呈阳性。外周血病毒核酸检查结果示,EBV DNA值为1.70×103 copies/mL。③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LPD)。对其停用环孢素,予COP方案(长春新碱2 mg/d,d1、8;环磷酰胺0.2 g/d,d2、5、10、13;地塞米松10 mg/d,d1~7,7.5 mg/d,d8~14,5 mg/d,d15~17),并予对症支持治疗。出院时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示,WBC、RBC、Hb值及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3.56×109/L、1.11×1012/L、37 g/L及5×109/L。随访期间,患者病情稳定。④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文献检察策略,共计19篇文献被纳入,涉及20例接受IST后AA并发LPD患者中,单独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引起AA患者淋巴增生改变为4例,ATG联合应用环孢素为14例,单独应用环孢素为2例。结论长期接受IST的AA患者存在发生LPD的风险,特别是存在EBV感染时。COP方案治疗AA并发EBV-LPD的疗效尚可。

  • 标签: 贫血,再生障碍性 免疫抑制剂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疱疹病毒4型,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伐曲泊帕对仑伐替尼相关重型再生障碍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仑伐替尼相关SA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分析阿伐曲泊帕治疗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SAA患者肝癌骨转移后使用仑伐替尼和短程局部放疗后出现骨髓衰竭,确诊SAA。应用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后血象无改善。接受阿伐曲泊帕40 mg/d治疗4周后,三系造血恢复,脱离输血。结论阿伐曲泊帕成功治疗1例仑伐替尼相关SAA,耐受良好,值得临床继续积累相关病例。

  • 标签: 贫血,再生障碍性 仑伐替尼 阿伐曲泊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RPL5基因突变致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DBA)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例RPL5基因突变致DBA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检索国内外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结果患儿,男,8岁。骨髓穿刺检查提示DBA,基因检测显示其RPL5基因杂合突变:c.657 C>G,p.Y219X,该突变类型为国内外首次报道。数据库共检索到该病47例,其临床特征显示(包括本研究1例,共48例):该病的男女比例发病率相同;亚洲地区患者数量低于欧美地区;散发为主;欧美地区外显子突变中,43.0%集中在Exon3;RPL5突变的DBA患者畸形率达81.3%(39/48例,不包括身材矮小),高于其他突变类型患者,其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为46.0%,低于DBA患者整体激素治疗反应率。结论chr1:93303142(c.657 C>G,p.Y219X)是RPL5基因的新突变,可导致DBA,拓展了该病的致病基因谱。RPL5突变患者致畸率与多重致畸率较高,且激素治疗反应率较低。

  • 标签: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RPL5基因 基因突变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治疗再生障碍贫血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间,本院接诊的66例再生障碍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环孢霉素治疗以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以及ANC(外周血中性细胞)绝对值变化。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78.79%,(P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