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0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n=50)与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手术结束后行3-12个月随访,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观察组存活40例,占80%;良好(良好+轻残)27例,占54%;恢复不佳(重残+植物生存)13例,占26%;对照组存活29例,占58%;良好(良好+轻残)17例,占34%;恢复不佳(重残+植物生存)12例,占24%。组间存活率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死亡率(P<0.05)。观察组无颅内感染发生,术后再出血3例,癫痫1例,并发症率为8%;对照组颅内感染2例,术后再出血7例,癫痫5例,切口疝2例,不良反应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防范并发症发生,操作方便,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

  • 标签: 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重型脑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高位截瘫是指横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医学上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1。高位截瘫一般会出现四肢瘫痪、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预后多不良。

  • 标签: 高位截瘫 护理体会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检查在颅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23例颅脑外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CT影像诊断确诊。结果通过CT影像诊断检查发现,23例患者中,其中硬膜下积液2例,外伤性气颅3例,颅内血肿3例,外伤性脑梗塞7例,脑挫裂伤8例。结论CT影像诊断颅脑外伤具有较高准确率,且图像清晰,很少发生误诊现象,对在颅脑损伤患者诊疗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颅脑外伤 CT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笔者科室自创方剂)外敷对减轻外伤后肿痛及促进局部淤血消散的效果。方法选择外伤肿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60例采用我科自创方剂打粉后以热水和(或)白酒调敷患处,对照观察两组疼痛肿胀减轻和局部淤血消散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12、24、48、72小时疼痛肿胀及局部淤血消散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后应用中药外敷有较好的消肿、止痛及促进局部淤血消散的作用,总体效果优于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

  • 标签: 外伤肿痛 外敷 中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

  • 标签:
  • 简介:摘要眼外伤是眼科常见多发病,在部队基层的军训、体能锻炼及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2013-2014年,我院眼科收治眼外伤32例(33眼),均为军人,现就相关致伤因素做下分析。

  • 标签: 眼外伤 致伤原因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56例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78人,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78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达到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眼外伤后交感性眼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眼外伤 交感性眼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外伤后脑积水患者进行细孔引流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的收治脑外伤后脑积水3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单侧脑室分流手术,并且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细孔引流手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发现采用细孔引流手术的患者在治疗后的MMSE得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孔引流手术治疗脑外伤后脑积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且疗效显著。

  • 标签: 细孔引流手术 脑外伤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系统康复对手外伤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3例手外伤手术后的患者术后第二天行早期康复治疗;与术后3至5个月始行康复治疗的19例手外伤患者,对其治疗效果相比较。结果早期组拇指及其它各指功能、握力、FIM评分均优于恢复期组。P<0.01或P<0.O5,对指功能的恢复两组比较,早期组明显优于恢复期组。结论手外伤后及时手术处理是保证手功能恢复的前提、物理因子、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的早期介人能较好的改善活动度,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康复 手外伤 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减轻心理焦虑,并能够积极面对配合治疗。

  • 标签: 手外伤 心理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