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高龄老人的睡眠质量,探索干预性护理对改善老年患者睡眠,控制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5例睡眠障碍的高龄失眠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其睡眠质量,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干预性护理,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睡眠质量变化状况。结果本组研究中45例患者中30例PSQI≥7,其中外源性因素13例,占43.3%;心理生理性因素8例,占26.7%;躯体疾病因素6例,占20.0%;药物依赖性因素3例,占10.0%.实施干预性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SQI评分从(9.89±2.39)分降低为(7.12±2.15)分。血压发生变化,收缩压从(172.65±17.32)mmHg下降到(151.41±14.92)mmHg,舒张压从(105.21±12.94)mmHg下降到下降到(91.86±11.04)mmHg。结论干预性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心内科高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降压作用显著。

  • 标签: 心血管 高龄 失眠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中医药治疗肺癌失眠的研究文献以及相关中医治疗方案相对较少,对肺癌患者失眠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也缺乏统一标准。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可以为后续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支撑

  • 标签: 肺癌 失眠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失眠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重症肝炎患者出现失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个性化的护理。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措施,重症肝炎患者失眠状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能使重症肝炎患者失眠得到改善。

  • 标签: 重症肝炎患者 失眠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失眠患者占住院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失眠是指一种持续长时间对失眠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常见有入睡困难、睡眠不深、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入睡、多梦早醒、醒后感到不适或疲乏等。由于失眠,大脑及人体的系统未得到及时的休息和恢复,降低机体抵抗力,大大延缓了疾病早日康复。依靠药物(如安定、舒乐安定)效果并不满意。我科在2009年对80名失眠患者进行了彻底的原因分析与总结,并根据不同的患者,制订了心理和行为干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失眠 原因 心理 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失眠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失眠组的HRV值明显降低。结论失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下降,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为主,交感神经活动相对亢进。

  • 标签: 失眠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患者失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12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选取64例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助眠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将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探究影响老年失眠的原因,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分析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患者失眠的影响。结果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存在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并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患者失眠的影响发现,影响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十分复杂,药物干扰、心理状态波动、疾病、饮食和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失眠,而利用助眠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进行护理,则能够有效的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老年 失眠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评分 影响
  • 简介:一般患有失眠的病人,多是由于情绪焦虑所致,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当睡眠好转后停用安眠药时,从心理上就会担心:“今天没吃药,不知道能不能睡好?”而越是这样想,就越是容易产生内心紧张感,从而越是睡不着觉。建议停药时应掌握两条原则:一是睡眠好转后不要着急停药,要稳定一段时间(视病程长短而定)后再考虑停药,同时在此段时间内从心理上逐步减少对睡眠的过分关注,以期有所适应;二是应先试着逐渐缓慢减量,

  • 标签: 失眠患者 安眠药 心理因素 情绪焦虑 病程长短 缓慢减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开天门护理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组予阿普唑仑配合开天门护理。共治疗30天。结果经过30天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86%。经Ridit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开天门护理对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失眠 开天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276例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失眠原因进行调查,探讨减少老年患者失眠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访谈式睡眠调查法调查老年病患者睡眠情况。结果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是失眠最常见的症状。引起失眠的原因依次为焦虑、抑郁、病理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睡眠环境等因素。结论建议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指导,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老年患者的睡眠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睡眠障碍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受失眠问题困扰的患者众多,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失眠的人群不断增加。失眠患者无法正常睡眠导致睡眠时间不够和状态不佳,造成患者身体不适、大脑反映迟钝、记忆力无法集中等不良后果。一般情况下,医生会给患者介绍服用药物治疗,从而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不足问题,但是西药治疗失眠只是起到缓解作用,长期服用西药对身体会有较大的副作用,治疗效果不佳。随着我国传统中医逐渐发扬光大,针对失眠问题,越来越多的医患开始选用中医治疗治疗失眠。中医讲究辩证治疗,采用调理气血、补虚泄实、安神定志疗法,调理患者阴阳、益气养血,帮助患者恢复五脏功能,从而调理治疗失眠。本文重点研究分析了中医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方法以及疗效,希望为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医治疗 失眠 调理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很多脑卒中患者都会受到失眠的困扰,导致其生活质量被严重影响,为更好地改善患者此症状,需通过护理进行解决,本文针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研究选择的目标为脑卒中患者,选择80例患者展开分组,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通过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失眠产生因素,主要为疾病、环境和心理等。结论:对脑卒中失眠患者护理时,应用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疾病症状,促进其健康恢复。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脑卒中 失眠患者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失眠主要原因,并探究出科学的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本报告以2021年8月-2023年7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180例老年失眠患者为例作为数据提供对象,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90例为每组人数,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综合护理,并分析失眠发生因素及护理后效果。结果:通过对老年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后发现,影响老年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包括: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其中疾病是最主要影响因素;此外,研究组在干预后,其PSQI分数更低,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失眠原因进行分析后,影响睡眠的最主要因素是疾病因素,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失眠 综合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骨科术前失眠患者失眠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治疗的骨科术前失眠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比两组睡眠质量。结果 两组PSQI评分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入睡时间、夜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有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失眠状态,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耳穴压豆 穴位按摩护理 失眠
  • 简介:摘要:慢性失眠症是一种复杂的睡眠障碍,其影响包括病理性焦虑增加,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慢性失眠患者焦虑及睡眠的影响。采取经验采样法和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将CBT应用于长期失眠患者。研究结果显示,CBT大大疏解了患者的焦虑症状,并改善了其睡眠质量,睡眠时长和效率显著增加,瞌睡发作大幅减少。更重要的是,这些效果在反复测试中持续存在,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这些结果为肯定了使用CBT治疗长期失眠及其焦虑症状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精神科学疗法选择。

  • 标签: 慢性失眠症 认知行为疗法 焦虑症状 睡眠质量 精神科学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常常失眠,却无法拥有一个失眠的身份.夜色阒寂,我听觉神经末梢的触角布控在声音的每个角落,当静谧成为天地的主态,连空气也凝滞不动.小城居民楼里,一道道钢筋混凝土隔开了各自的生活,但声音依旧会穿透楼板四面八方地扩散、消隐.楼上新搬来一户人家,瘦小的女主人总是在凌晨起来,然后在我头顶摩挲出一阵阵沉闷、抑扬的声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