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强化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及效果,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以降低院感发生率。方法 从我院的医务人员中随机选择1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之间,并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医务人员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模式的常规组和采用综合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每组均为50人。结果 干预组医务人员院感防控基本知识、操作流程、防控技能、各项法律法规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加强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方面,综合干预模式的运用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它可以提升医务人员对院感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执行手卫生的效果和洗手样品采集合格率,还可以减少患者的 SSI 和院感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院感防控 综合干预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还能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为此,探讨医务人员如何通过运用沟通策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 标签: 医务人员 沟通 服务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黄帝内经》已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理念就是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为基础。但由于预防意识不足、工作环境所限、自身意志力差等原因,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都令人堪忧,导致疾病缠身,因此需要先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医学知识掌握和自身行为约束的统一性教育,来改善生活方式。而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参照“治未病”理念才能为个体或同一群里打造健康管理模式。因此本文从治未病角度出发,望引起社会、医院、医务人员人员关注,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展开相关健康管理研究与管理方法的论述。拟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利用团队合作,招募对有不良生活习惯困扰的医务人员,制定对医务人员健康管理的方法和内容:通过“学习、监督、奖惩、总结”等方法,对参加管理人员进行分组(饮食、运动、情志、烟酒、睡眠等),灌输学习“治未病”理念,并予以多方面监督和奖惩的方法来健康管理、改善生活方式,不断总结和改善,以探求医务人员健康管理策略,改善医务人员的健康,实现“治未病”的价值。而后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展“治未病”服务的意识,为开展普及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理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治未病 医务人员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病案首页书写培训对医务人员书写质量的影响。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进行病案首页书写培训后,收集并分析了他们书写的病案首页,包括书写准确性、清晰度和完整性等方面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培训后,医务人员的病案首页书写质量显著提高,错误率减少,书写更加规范和易于理解。这表明病案首页书写培训对提升医务人员书写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医疗记录的质量和安全性。

  • 标签: 病案首页 书写培训 医务人员 书写质量 影响评估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到医务工作者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主要包括暴力行为、感染风险、化学毒性、生物危害、辐射等各种危险因素。近年来,医疗机构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危及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甚至造成医务人员伤亡。感染风险同样对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尤其是病毒性、细菌性感染等多种传染病疫情的肆虐,使医务人员感染风险不断升高。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伤害 公共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医务人员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对针刺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我院2022年1月-12月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的前后的医务人员抽取其中43名纳入研究,观察比较培训前后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院感培训后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较院感培训前低(P

  • 标签: 医务人员 院感知识培训 针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抗疫后一线医务人员出现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精准化疗养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参与援鄂抗疫的一线医务人员 174 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 ( 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90 ) 评分,系统评估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在 SCL-90 量表 10 个因子得分男女性别比较中,除敌对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男女性别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且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寝食状态因子男性得分均高于女性得分;不同年龄阶段比较中,除躯体化、抑郁、寝食状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不同年龄阶段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且 41-50 岁阶段 10 个因子得分皆最高。结论 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部队医务人员面对此次疫情更加稳定、从容。

  • 标签: 医务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 症状自评量表
  • 作者: 张凤侠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21
  • 出处:《中外医药研究》2023年19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230601
  • 简介:【内容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传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医务人员日常学习,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只有植根于此,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 标签: 优秀传统文化 医务人员 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重点分析院感医务人员监督在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概率改善方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研究对象人数共计200例,分别实施院感医务人员监督(研究组)和常规感染管理(对照组),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以及对感染防控的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在感染防控的认知程度评分方面,管理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院感医务人员监督后评分均更加优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对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研究组患者发生感染概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期间,医务人员为其实施院感医务人员监督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概率,提高患者自身防控水平,优势显著。

  • 标签: 院感医务人员监督 医院感染 常规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急救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医务人员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科学化设置急诊人员岗位胜任力培训课程。方法:以27所基层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总体,其中公立医院20所,私立医院7所,进行随机抽样,样本总数为510例。对长寿区基层医院医生护士的基本情况、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培训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医院所有急救能力项目掌握情况得分均不高,其中电除颤术、气道管理技术、团队协作能力掌握情况最差,分别为35.6分、36.6分、44.2分。调查各项目培训需求情况得分前3位是电除颤术、急诊专科理论知识、急诊常见应急预案,分别为83.7分、83.2分、82.5分,其他培训项目需求度得分均在80分左右。工作年限超过10年比例为58.8%,没有外出学习急诊急救专业知识技能比例占70.0%,日常工作中包含急诊或院前急救工作的概率为57.9%,认为自身的职业能力对患者的认同感影响很大的比例为42.9%,一般熟悉急诊工作流41.4%,自评能胜任和一般胜任急诊工作84.5%。职称、工作年限、性别均对急救能力有影响。结论:通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急救能力现状进行调查,表明基层医院应该运用多种途径加强急诊岗位胜任力培训,提高单位整体急诊急救水平。

  • 标签: 基层医务人员 急救能力 认知情况 培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医务人员防护对预防控制新冠肺炎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冠肺炎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防护措施。观察组实施强化医务人员防护措施。结果:在两组防护方式下发生感染情况的几率方面,观察组感染率为2.00%,对照组感染率为16.00%,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强化医务人员防护的措施在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护理中,医务人员安全性更高,防护质量更好,感染几率较低,值得参考。

  • 标签: 强化医务人员防护 预防控制 新冠肺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实施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6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范围为2021.1.1-2022.12.31,其中2021年1-12月为对照组,参与医护人员30名,实施常规质量管理干预;2022年1-12月为观察组,参与医护人员30名,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对比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及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手卫生执行情况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探究基层医务人员对老年医学核心技术的知晓应用分析。基层医务人员对老年衰弱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管理者需要提供多种知识获取渠道来了解与衰弱症相关的临床表现、早期预防及干预方案,以改善衰弱老年人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基层医务人员 老年医学 核心技术 应用分析
  • 作者: 张玉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29
  • 机构:白银市平川区兴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甘肃省白银市      730913
  • 简介:摘要:目的PDCA循环法应用于医务人员中,对其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在我中心抽取70名医务人员的资料,展开研究,在2022年2月~10月内分别将70名分成两组管理,一组是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另一组为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每组有35名医务人员,比对2组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度,手卫生管理质量和手卫生依从性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认知度(97.14%)比对照组(82.86%)高;研究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质量(94.29%)、(88.57%)相对优于对照组(77.14%)、(68.57%);且研究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完全依从性(97.14%)也远远超出对照组(77.14%),上述指标差异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PDCA循环法管理,明显提升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认知,促进形成良好手依从性,能更加科学规范地进行手卫生管理,规避院内感染风险。

  • 标签: PDCA循环法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焦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除分组X10外,各组数据均符合独立性、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故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显性结果均为正性相关,表明职业倦怠得分越高,焦虑评定量表得分也越高。结论 建议管理者应持续关注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及焦虑状态,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组织支持和心理援助。

  • 标签: 基层医务人员 焦虑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探索和实施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医务人员绩效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激励、培训和管理他们,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传统的医务人员绩效评价往往依赖于定性评价和个人主观判断,容易受到个体偏好、主观意见和感情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客观地反映医务人员的真实工作状态和能力水平。而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医务人员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引入科学化的指标和数据,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和准确。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和指标,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和优化管理。

  • 标签: 精细化管理,医务人员绩效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阜阳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全院各科室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广泛性焦虑筛查量表及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评估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参与调研的医务人员有抑郁情绪者约87.23%,其中中度以上抑郁情绪的约占41.49%,有焦虑情绪者约89.36%,其中中度以上焦虑情绪的约51.06%。结论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医务人员普遍表现出焦虑、失眠、抑郁等不良心理,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对疫情发展不确定性的恐惧及工作负荷过大,医患矛盾的增加,缺少社会及家人对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应及早干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务人员 疫情防控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新医疗改革要求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为病人服务的理念,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基于此,医院必须对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妥善处理三者(医务人员的个人利益、医院的利益以及医德医风问题)关系,坚决抵制医务人员出现唯利是图、轻视政治思想工作、医患关系紧张的现象。文章作者对医院工作中的医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处理办法进行简单地分析,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帮助医院更好地发展[1]。

  • 标签: 医务人员 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疗服务行业的病人满意度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原因诸多,如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本研究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进一步提高其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维护了医患良好关系。具体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方法收集数据,对医院的教育质量及医务人员行为举止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得到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医患关系得到改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育方式方法需根据医学特点和医务人员特性进行调整等。综上,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德医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解决当前医疗领域的问题和改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务人员 思想政治教育 医德医风 医疗服务满意度 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