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1月—2018年11月,选定本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88例,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44例,采纳多孔腹腔镜治疗)、研究组(44例,采纳单孔腹腔镜治疗),比较手术疗效、VAS评分、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以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27%显著低于对照组20.45%(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可有效降低卵巢囊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感,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单孔腹腔镜 多孔腹腔镜 卵巢囊肿剔除术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麻醉专业临床教学中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应用价值。方法从某医学院麻醉专业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接收的众多医学生中随机选择10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本次研究所用教学方案的不同分别分为两组(一般组与创新组)进行区别性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一般组学生进行教学,对创新组学生则实施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案,而后由参与本次研究的带教导师客观评估两组医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以及对相应教学方法的认可度。结果接受差异性教学后,创新组医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与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均优于一般组医学生,且两者在相关指标中的数据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组医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总认可度为98.00%,后组医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总认可度为78.00%。结论与传统性的教学措施相比,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能够不断强化麻醉专业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学习效果,并且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值得借鉴与推广。

  • 标签: 早期接触临床 麻醉专业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的患者根据用药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参照组(n=33例)以及观察组(n=33例)。前者接受临床常规用药治疗,后者则接受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更快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应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血液净化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选取我院产科分娩的106例产妇。记录产妇的临床措施,包括产次、胎次、胎数、孕周、产程过长、子宫收缩乏力、剖宫产、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总结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产次>1次、胎次>1次、胎数>1次、孕周<37或>4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程过长、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巨大儿、胎盘早剥、剖宫产史均属于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项目内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在产前做好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做好早期识别与针对性预防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危害性,对于产妇及胎儿顺利分娩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 早期识别 相关因素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门诊早期联合康复治疗的疗效以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8例,临床上予以门诊早期联合康复治疗,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脑卒中患者28例,临床上予以门诊早期治疗,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NIHSSS评分改善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实施门诊早期治疗的同时,联合康复疗法,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门诊早期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进行早期气管插管的救治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前后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PaO2、PaCO2等动脉血气分析、血乳酸情况以及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插管前后出现呼吸、心率、血气分析水平不稳定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血乳酸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则在插管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水电解质紊乱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分别为12.5%、10%、17.5%和20%,均比对照组患者60%、25%、57.5%及50%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救临床上为脑卒中昏迷患者行早期气管插管,能够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气管插管 脑卒中 昏迷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11~13+6周超声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在早期检测胎儿异常的价值。方法以超声对1023例孕11~13+6周胎儿颈项透明层厚进行评估测量,并将其测量结果同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检查检出23例胎儿NT≥3.0mm。其中,6例胎儿在孕11~13+6周检查显示其NT≥3.0mm,但在随访过程中恢复正常,且分娩结局显示为胎儿正常。1000例NT正常胎儿中有5例经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13例胎儿NT≥3.0mm中均存在预后不良。对其中9例胎儿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6例存在染色体异常,确诊后以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而3例检查发现染色体正常但在孕中期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结论早期以超声检查NT对于检出胎儿异常有重要意义,对评价胎儿预后有重要帮助。

  • 标签: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超声检查 胎儿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通过针灸治疗结合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的60例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面瘫症状Portmann评分、面瘫康复的平均时间、口角歪斜消失时间、进食恢复时间、双侧面部对称时间、皱眉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灸治疗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诊疗的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通过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通过保留乳腺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美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随访,两组的复发率、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采取保留乳腺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及美容效果,且预后良好。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保留乳腺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康复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上肢Fugl-Meyer功能评分以及简化巴氏指数评分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于恢复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康复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综合康复治疗 上肢功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应用MRI、CT检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51例于我院检查的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全部患者均实施CT与MRI检查和诊断,对比2种检查方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确诊结果阳性39例、阴性12例;CT检查阳性35例、阴性16例;MRI检查阳性37例、阴性14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MRI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2.31%)、特异度(85.71%)、准确性(96.08%)均高于CT检查2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通过MRI检查的准确性较高,是临床之中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早期重要的诊断方式,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患者 股骨头缺血坏死 MRI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采取内镜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选取60例作为实验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内镜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该类患者采用内镜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且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道早期肿瘤 内镜治疗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就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选定27例患者,观察其诊疗情况。结果经鼻肠管减压、应用泛影葡胺、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地塞米松等非手术治疗,患者情况得以改善,均得以诊治痊愈。结论对于术后患有炎性肠梗阻的患者,应在早期进行诊治,其诊治效果较好,并能够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可以免除二次手术的再次治疗。

  • 标签: 术后早期 炎性肠梗阻 鼻肠减压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152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3例为观察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11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并对影响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前辅助治疗、FIGO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类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间隙浸润、子宫下段受累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辅助治疗、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脉管间隙浸润是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与术前辅助治疗、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脉管间隙浸润密切相关。治疗前应进行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制定早期宫颈癌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早期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中行改良Ⅰ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此次抽选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性骨不连患者(20例),均经改良Ⅰ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随访,患者的骨折均顺利愈合,无局部感染复发情况发生,也无接骨板螺钉断裂、松动等发生,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在12~28w之间。20例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15例患者为优,占75.0%;4例患者为良,占20.0%;1例患者为差,占5.0%。结论在股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中,改良Ⅰ期手术治疗的效果确切,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比较满意,患者骨折的愈合率高。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术 感染性骨不连 改良Ⅰ期手术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应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1例PSVT患者,采用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按手法复律是否成功分两组,其中成功组24例,失败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采用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成功率达58.5%,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发病持续时间、PSVT类别、心率、收缩压、PSVT病史以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alsalva动作复律PSVT有效、安全,值得应用及进一步改进研究。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改良Valsalva动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实施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对抢救室创伤患者救治期间的护理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抢救室实施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为准,取实施前2014年4月—2016年3月抢救室接诊的100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取实施后2016年4月—2018年3月接诊的100例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率和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理交接班所耗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可较好的实现对抢救室创伤患者救治护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抢救室 改良版SBAR沟通模式 护理效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昆山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首次口服阿片类药物的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17年12月—2018年5月入院患者20例为对照组,2018年6月—12月入院患者20例为观察组,对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就两组病人的便秘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半年便秘发生率为30.0%,对照组半年便秘发生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发生率有积极的的作用。

  • 标签: 阿片类药物 相关性便秘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具有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效果差别。方法根据研究要求选择12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比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具有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获得更好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困难 早期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5例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患儿,分析患儿颅骨修补术效果,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总结。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治疗后没有出现皮瓣坏死、感染和脑脊液渗漏等情况。患儿接受为期一年的随访,钛网都能良好的固定,并且没有发生任何松动和移位。结论颅骨生长性骨折常见于婴幼儿,常由于外伤导致颅骨骨折,破损的硬脑膜及脑组织嵌入骨折缝,再加上婴幼儿的颅骨及脑组织发育迅速,使骨折端进行性增宽。因此,在治疗中,应该掌握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颅骨 生长性骨折 发病机制 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