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直接肺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经皮导管吸栓、碎栓及溶栓进行治疗并对手术中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结景18例肺动脉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中病人出现气紧、心率慢、血压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都及时给予积极对症处理,病人手术顺利,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对肺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中配合是肺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肺动脉瓣打孔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接受经导管肺动脉瓣打孔治疗的16例PA-IVS患儿的手术治疗及随访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右心室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比较手术前与末次随访SpO2、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6例PA-IVS患儿男10例、女6例,手术年龄为19(14,26)日龄,其中12例患儿成功行经导管肺动脉瓣打孔,2例患儿转外科行直视下肺动脉瓣切开,2例患儿转外科行经胸肺动脉瓣打孔。12例成功行经导管肺动脉瓣打孔治疗的PA-IVS患儿手术年龄为18(14,27)日龄,体重(3.6±0.4)kg,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明显下降[(57±16)比(95±19)mmHg(1 mmHg=0.133 kPa),t=7.49,P<0.001];术后SpO2明显改善(0.90±0.48比0.75±0.09,t=-5.61,P<0.001)。12例成功行经导管肺动脉瓣打孔治疗的PA-IVS患儿随访时间为22(7,33)个月,末次随访右心室与左心室横径比值较术前明显增加(0.55±0.05比0.45±0.05,t=-3.27,P=0.007);肺动脉瓣环Z值较术前明显增加(-0.78±0.23比-1.73±0.56,t=-8.52,P<0.001);三尖瓣瓣环Z值较术前明显增加(-0.52±0.12比-1.46±0.38,t=-10.40,P<0.001)。16例患儿均实现双心室循环,无死亡及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肺动脉瓣打孔治疗新生儿PA-IVS安全、有效,中期随访疗效确切。

  • 标签: 肺动脉瓣闭锁 心脏导管插入术 随访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Hypertension,PAH或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由于肺血管阻力升高导致肺血流受限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一类综合征(ACCF/AHA,2009)1。PH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它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和右心功能进行性衰竭为主要特征,具体发病原因和机理至今不明。在肺动脉高压中各级血管的内膜、中膜以及外膜的病理性改变,导致肺血管过度收缩、肺血管床重构、肺血管顺应性下降,使得右心室后负荷过重,临床上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增高,当静息状态下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力超过一定水平后诊断为肺动脉高压。本文就肺动脉高压相关方面行一综合论述。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形成机制 肺动脉压测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在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TIPS)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80例行TIP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及通气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自主通气组及局部麻醉组。对比四组的中各项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及DSA图像质量,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四组中DSA图像质量。结果四组患者中各项生命体征的无差异(P>0.05);疼痛程度方面,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及自主通气组无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的疼痛程度重于其他三组(P<0.05);DSA图像质量方面,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及自主通气组无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的图像质量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将静脉麻醉应用于TIPS中可减少患者中疼苦,提高中DSA图像质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麻醉 TIPS术 机械辅助通气 气管导管机械通气
  • 简介:患者:女,41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5个月,胸闷、气促7d,晕厥2次"入院。入院5个月前患者乘长途飞机后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头晕、胸闷,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再次乘长途飞机后出现脚肿,且活动时发生晕厥2次,伴胸闷、气促、咳嗽,于当地医院查CT示双侧肺栓塞,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体格检查:血压95/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呼吸急促,心率110次/min,心律齐,

  • 标签: 经皮肺动脉球囊成形术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静脉置入(IVCF)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PE)的疗效,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经颈静脉内放置3例,股静脉放置2例。结果术后随访半年—3年,无一例出现致命性肺栓塞。结论下静脉滤器可以有效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相关并发症可有效预防和处理。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致命性肺动脉栓塞并发症
  • 简介:如果是结扎线脱落或在分离过程中肺动脉破裂,1.2 手术方法 本组7例肺动脉破裂患者,如果心包内肺动脉即刻结扎或阻断有困难

  • 标签: 中肺动脉 临床分析 例临床
  • 简介:目的介绍1例患儿自体肺动脉瓣移植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掌握手术流程,准备精细及特殊器械,严格无菌操作,专心地跟进手术过程,预防中并发症;术后做好保温,止血关胸,做好维持生命体征的准备。总结手术护理的配合,为日后更低体质量的患儿进行ROSS手术积累经验,完善手术护理的配合。结果患儿顺利地完成手术,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手术风险强,难度系数高,体外循环时间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手术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灵活的配合,高度专注以及及时处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动脉瓣 移植术 护理
  • 简介: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本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与许多临床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而又容易误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病因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的认识非常必要.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 PE 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患有肺动脉栓塞的68例患者进行治疗,均给予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检出率、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显然较高,与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之间存在差异性,P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MSCT(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28例,依据抽签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给予对照组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进行检查,给予观察组患者MR肺动脉成像诊断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累及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和间接征象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SCT(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相同,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 标签: MSCT MR 急性肺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1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MSCTPA,观察肺动脉栓子的部位、数目、形态等直接征象,并分型;观察肺叶继发性改变。结果:发现栓子657支,其中段以上栓子481支,包括中心型栓子176支,附壁型259支,完全阻塞型46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等。结论:MSCTPA能够方便、快捷、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提高PE的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CT肺动脉造影与MR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接受CT肺动脉造影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磁共振成像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单独与联合检查对于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结果:CT肺动脉造影联合核磁共振检查的敏感性为93.75%(30/32) 、特异性62.5%(5/8) 均高于单独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82.76% (24/29)、45.5% (5/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42,5.946,P<0.05)。结论:采用CT肺动脉造影联合核磁共振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相较于单独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检出率更加高,帮助医师有效的鉴别疾病,提高诊断价值,获得更好的诊疗结果。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栓塞 临床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