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4h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在儿童癫痫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疑似患有癫痫的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施以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及常规脑电图检查,然后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其脑电图的总异常率。结果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的总异常率为93.75%(75/80),比常规脑电图的53.75%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4h动态脑电图检查有异常的75例患儿中,有65例儿童存在癫痫症状,其中20例于睡眠中表现症状,45例既于睡眠中又于清醒中表现症状。结论与常规脑电图相比,24h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更为优越,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癫痫 24h动态脑电图 常规脑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从24h心率变异性(HRV)的不同频段内提取关联维数(CD)进行分析,探讨该非线性指标包含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哪个频段,进而对冠心病病人和健康人的数据进行研究。方法30例冠心病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51.3岁。24hHRV数据来自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30例健康人,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53.5岁。24hHRV数据来自MIT-BIH数据库。首先将24hHRV按照时间分成4段,从每段数据中提取CD;然后利用小波变换的分解和重构技术把24hHRV数据分成不同的频段,在不同频段内采用类似的方法分别提取4段时间数据的CD,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极低频段中提取的CD与小波分解前即全频段提取的CD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将冠心病病人与健康人在极低频段提取的CD进行比较,发现在下午时段,健康人CD的平均值大于冠心病病人。结论24hHRV的CD所反映的非线性信息主要包含在极低频段中;与冠心病病人相比,健康人在下午时段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可能更复杂,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更强一些。该结论尚需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加以支持。

  • 标签: 心率变异 小波变换 极低频 关联维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采用24h内进流质饮食干预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范围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凭借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将常规护理干预实施于对照组患者中,流质饮食干预实施于观察组患者中。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对肠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 不同护理干预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以及首次排便指标对比,为观察组患者耗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采用24h内进流质饮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24h内进流质饮食干预 宫颈癌根治术 肠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4例,时间在2016年7月~2018年11月这段期间,经随机抽取分组,对照组用常规心电图检测诊断,研究组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将两组的诊断准确性、ST段位移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诊断准确性要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的ST段下移更长、维持时间更短(P<0.05)。结论临床上用24h动态心动图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疾病诊断,可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4h动态心电图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4h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被确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24h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计算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比较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不同心律失常表现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52%、33.33%、65.00%,24h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86%、73.33%、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心电图比较,24h心电图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采用24h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较常规心电图更高,其诊断价值显著,可作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24 h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4h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被确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24h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计算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比较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不同心律失常表现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52%、33.33%、65.00%,24h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86%、73.33%、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心电图比较,24h心电图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采用24h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较常规心电图更高,其诊断价值显著,可作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24 h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累计叠加式记录24h出入量对病房护士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66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实验组应用传统记录出入液量方法,实验组应用累计叠加法进行24小时出入液量统计,比对两组的统计准确率和工作效率。结果 实验组经干预准确率为93.94%,对照组为69.7%;实验组病房护士工作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累计叠加式 记录24h出入量 病房护士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常规心电图监护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护。比较常规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并对比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灵敏性为72.73%,特异性为64.29%,准确性为70.69%,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的灵敏性为90.69%,特异性为73.33%,准确性为86.21%。24h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等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可为患者病情诊断与后续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24h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缺血等规律。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并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22例),老年组(43例),使用动态心电记录器对65例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不同时段患者平均心率以及心肌缺血等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心律失常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中年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心肌缺血主要发生时段为凌晨12点至早上8点。结论伴随年龄增长,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会明显提高,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患者心肌病变青情况,早干预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 24h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运动平板心电图(TET)、24h动态心电图(DCG)在诊断冠心病中价值的比较。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7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运动平板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分别进行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差异。结果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两组特异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敏感性,相比24h动态心电图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于诊断冠心病具有更高优势,明显提高准确率。

  • 标签: 24 h动态心电图 运动平板试验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目的对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进行临床研究与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年龄方面的差异将其划分成为中年组与老年组,以高美仪Net12.0版十二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系统为主要监测仪器,对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的方式进行监测,以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平均心率、心律失常情况、心率变异、心肌缺血实际变化情况以及缺血时间等作为监测对象,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对比。结果给予88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的检测之后发现,老年组患者在心律失常等方面的发生率要明显比中年组患者高,且心肌缺血时间大多分布于凌晨(0:00)到上午(8:00)这一时间段之内。结论伴随着人们的年龄不断的增长,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临床疾病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而临床中24h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能使患者尽早发现其心肌病变,并在此基础上作为反映,予以早期干预,从而使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总体发病率得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并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促使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老年 心血管疾病 24H动态心电图 临床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0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成中年组和老年组,采用美林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进行24h连续监测,记录患者不同时段的缺血时间、心肌缺血的变化、心率变异和心律失常状况。结果心电图监测显示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时间范围大部分在凌晨0点到上午8点。老年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年组。结论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心发生率也逐渐增加,24h动态心电监测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了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可及时有效地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尽早干预,有效控制或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老年患者 心血管疾病 24h动态心电图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尿蛋白和尿钙检测在先兆子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其预测意义。方法随机抽取300例于我院产前常规孕期体检及分娩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孕产妇是否发生先兆子痫分为对照组及先兆子痫组,比较两组孕产妇24h尿蛋白及尿钙排泄量检测。结果300例孕产妇妊娠期先兆子痫发生率为10.3%(31/300),其中轻度22例、重度9例;先兆子痫组及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361.7±31.1)mg/24h、(295.4±27.9)mg/24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子痫组及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172.2±18.5)mg/24h、(280.0±21.8)mg/24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子痫组孕产妇24h尿蛋白及尿钙排泄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可见孕前24h尿蛋白及尿钙检测对先兆子痫的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 标签: 先兆子痫 24h尿蛋白 24h尿钙 临床价值
  • 简介: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高血压(HBP)病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91例其中41例正常血压及50例高血压患者的24hABPM观察,分析血压波动的变化规律,探讨ABPM对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 标签: 24H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患者 正常人 初步 正常血压 血压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到2020年12月时间段内就诊于我院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192例患者依次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并分析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24h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检出率为96.35%,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79.69%,P

  • 标签: 24h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 早期复极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4月-2023年6月收入的80例高血压患者,均予以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心肌缺血检出率。 结果 80例高血压患者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出一级高血压38例,二级高血压32例,三级高血压10例;一级、二级、三级高血压心肌缺血检出率分别为21.05%、46.88%、80.00%,其中三级高血压心肌缺血检出率均高于一级和二级高血压患者(P<0.05)。 结论 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能判断出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心肌缺血 24h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