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下肢静脉形成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到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下肢静脉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并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下肢静脉患者为参照组,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前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将获取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确诊结果(金标准)进行对比,从而确认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的各项检查指标,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下肢静脉形成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极为确切,能够很好的为患者确诊,有必要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下肢静脉形成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准确率,同时比较两组的静脉内径。结果:超声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7.50%,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股总静脉内径(12.00±1.35)mm、内侧腓肠静脉内径(4.64±0.56)mm、下肢股浅静脉内径(7.42±0.83)mm、周围静脉近段(3.12±0.39)mm,分别大于对照组的(8.56±0.73)mm、(3.10±0.21)mm、(5.43±0.42)mm、(2.10±0.11)mm,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形成的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的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率,可清晰反映出静脉内径增大,诊断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内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形成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经验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二年期间,所治疗的下肢静脉形成疾病进行分析:全组28例患者,30条肢体,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下肢静脉形成情况及病变范围,均给予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结果 两周后30条肢体,肿胀消失,各关节活动均正常,效果良好。 结论下肢静脉形成疾病,应用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静脉血栓 溶栓 抗凝 祛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血栓下肢静脉形成相关护理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所收治的脑血栓下肢静脉形成100例患者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结果临床患者在予以治疗之后,比较并发症的产生率、下床活动以及消肿的时间,其观察组的患者比对照组中患者明显少,并存在着P<0.05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观察的意义。结论在脑血栓下肢静脉形成临床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其患者在临床上产生并发症的概率,也有效缩短了血栓实现消肿的实践,且明显提升及改善了临床患者在生活上的质量,故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在临床的应用之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伴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脑血栓下肢静脉形成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血栓下肢静脉形成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消肿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到脑血栓下肢静脉形成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血栓的消肿时间,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血栓下肢静脉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应用常规性护理方案效果与应用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下肢静脉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有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血栓伴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66例非手术患者,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2.5%,好转率为59.7%。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上应重视患肢的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非手术治疗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滤器保护下经下肢静脉局部直接溶栓联合血栓通冻干粉针对急性下肢静脉形成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首先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然后经健侧股静脉鞘管置入导管到患侧肢静脉中,经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同时血栓通冻干粉针450mg每日1次患肢足背静脉静滴共10天,其他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经患肢足背静脉每日静滴1次共10天,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12小时1次及其他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治愈20例(62.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6例,治愈10例(27.8%),总有效率69.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滤器保护下经静脉局部直接溶栓联合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溶栓 血栓通冻干粉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VT)患者的近期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8例DVT患者分为导管溶栓(CDT)组(n=16)及系统溶栓(ST)组(n=62)。CDT组患者实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及抗凝等基础治疗,ST组采用抗凝、系统溶栓。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肢肿胀明显减轻,二组间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CDT组治疗前后大、小腿围差、静脉通畅评分、Villalta评分优于ST组。CDT组尿激酶用量及平均每日尿激酶更大、使用时间更短。CDT组9例患者存在髂静脉受压综合症(iliacveincompressionsyndrome,IVCS),1例患者同期行该侧髂静脉球扩支架置入。1例并发导管移位,ST组1例肺动脉栓塞(PE),4例牙龈出血,2例血尿、1例皮肤黏膜瘀点,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DT治疗急性DVT近期疗效可靠,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治疗 系统溶栓治疗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病人急性下肢静脉形成取栓术的护理效果及预防。方法对17例骨科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观察血栓再通及肢体血运情况,术后经3-12个月随访,14例症状完全消失,1例下肢轻度肿胀,无静脉曲张及皮肤色素沉着,2例有明显的静脉后综合症。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以减少骨科病人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手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骨科病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取栓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围产期急性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从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所有围产期急性下肢静脉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3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对这30例围产期急性下肢静脉的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和静脉管造影能够确诊围产期急性下肢静脉的具体情况,对本次的30例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后,这30例患者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在本次的治疗当中,出现1例肺栓塞致死亡的现象。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者静脉管造影进行围产期急性下肢静脉的诊检查,能够显著提高急性下肢静脉的确诊率,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围产期急性下肢静脉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围产期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改进入路一期清除腘静脉提高AngioJet机械吸栓治疗全下肢急性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31例通过改进穿刺入路对急性下肢静脉形成进行AngioJet机械吸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采用对侧股静脉入路26例,另5例采用小腿静脉入路。29例吸栓前先喷注尿激酶,7例进一步行导管溶栓治疗,26例行髂静脉球囊扩张,14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平均住院时间为(7.6±1.8) d,总体血栓清除率Ⅱ级(50%~99%)16例(51.6%)、Ⅲ级(100%)15例(48.4%)。31例患者有30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7个月,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3.3%,血管闭塞的5例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为16.7%(5/30)。结论通过改进入路采用机械吸栓治疗全下肢急性静脉形成可以一期清除腘静脉,改善流入道血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溶栓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不同入路留置溶栓导管治疗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急性静脉形成患者,置入溶栓导管至病变部位进行溶栓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0例行小隐静脉切开入路,31例行胫后静脉切开入路,15例行小腿静脉穿刺入路。溶栓治疗后,通过静脉造影计算的血栓溶解率显示I级溶解14例(25%),Ⅱ级溶解27例(48%),Ⅲ级溶解15例(27%)。下肢肿胀、疼痛症状明显缓解52例(93%),患肢大腿周径降低(3.5±1.2)cm,小腿周径降低(2.1±0.5)cm。术后平均随访(15±3)个月,22例(39%)患者下肢肿胀完全消退,24例(43%)遗留有活动后轻度下肢肿胀,8例(14%)遗留下肢严重肿胀,伴有色素沉着,2例(5%)于出院后2~4个月出现DVT复发,1例行溶栓治疗,6例支架置入患者支架均通畅。结论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支架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VT)的非手术治疗方案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下肢DVT20例病例给予抗凝、溶栓、祛聚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及进行护理干预的全过程,总结并修订专科护理常规。结果18例治愈,进行2-5年随访无复发,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有效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干预是腹部手术后并发急性DVT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

  • 标签: 腹部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作者: 余俊兰 邱霞 徐存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646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下肢静脉形成的机理,从中医护理干预的角度,对其形成的临床效果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提升护理质量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DVT患者作为本次中医护理干预的纳入研究资料,DVT患者数量由90名,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的DVT患者所采取的是常规药物理干预,观察组是充分结合对照组的西医护理干预手段,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技术来展开相关的临床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当中所收获到的临床总结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都实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来说,数据更加优秀,而且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相对于DVT患者来说,采取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技术,让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有效提升,全面提升患者的临床生活质量和有效满意度,所以中医护理干预技术是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的。

  • 标签: 急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医护理 干预